1995年,在辽宁省的一所疗养院内,有一位91岁的老太太,或许是察觉大限将至,有些秘密被她藏了一辈子,如果现在不说出来,恐怕以后就无人知晓。
于是老人叫来了负责照顾自己的侄女,告诉她:我就是被日、蒋、汪联合追杀多年的“军火大盗”,他们又称我为“中原第一女匪”。
老人这席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侄女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看着往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怎么也联想不到她曾经还是一个军火大盗,侄女就差叫医生来看看,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结果经过考证,老人所说的全都是真的,她确实是当初为八路军盗取国民党军火的“军火大盗”,当年还曾受到刘伯承和朱老总的亲自表扬。

这名91岁的老太太名叫高崇德,她的一生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又为何晚年无人问津,蜗居在一个小小的疗养院内,以至于临近去世其身份才被揭晓?
这都要从当初高崇德和林伯渠的第一次见面说起。
积极抗日,不爱红妆,爱武装
高崇德,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作为一个女孩,她并没有温柔的性格和爱美的心,只有刚烈的性格和爱国的心。
小时候的高崇德便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气质,喜欢了解历史英雄,尤其是古代的女英雄豪杰,在她眼中,虽然女子柔弱,但也能成为豪杰,不输男子,也因此有人说她不像女孩,像男孩。
成年后,高崇德与东北军张学良所部团长吕正操结婚,一步成为了“官太太”,因为吕正操深得张学良赏识和颇有能力,所以哪怕高崇德每天打麻将,也不会有什么事。
但高崇德并没有跟其他阔太太一样,每天打麻将、打牌,而是凭借着丈夫的身份,成功进入到军营当中,没错,她要学习打枪以备将来上阵杀敌。
她认为国家现如今遇到困难,不应该仅仅是男儿冲锋陷阵,她们这些女子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高崇德并没有学习几天就放下,而是深度刻苦练习,短短一段时间内,她就从当初那个摸到枪不知如何使用的女子,发展到了远近闻名的女神枪手。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进入关内,作为团长的夫人,自然是一同前往,因为东北军的撤退,彻底激起了民众抗日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高崇德再也坐不住了。
进入关内后,高崇德直接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行列当中,凡事能激起爱国心和宣传的,她都做过。
比如在街头贴上抗日的标语,撒传单,抗日演讲等等,就是为能号召所有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当亡国奴,反打侵略者。
一个女子都能为抗日做到这种地步,不少人深受触动,纷纷加入到抗日的行动当中。
也正因为高崇德经常活跃在抗日行动中,她的身影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在救亡队伍中,有一位姓王的人经常接近她,并为她传输一些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日的主张。
尽管高崇德对于此人并不相识,但对方的谈吐和思想,确实非同一般人,于是她便常常向他学习宝贵的经验和思想。
在东北军到达河南后,高崇德再次见到了曾经那位为自己传输共产党思想的人,这一次他直接告诉高崇德,想要抗日,仅仅发传单可不行,还要组织一定的人手,而当时走散的东北军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高崇德每天奔波于各地,将那些想要报国但却走散的东北军全部聚集起来,时间久了,这支队伍也渐渐壮大起来,这其中高崇德可谓是功不可没。
要知道擅自招收军队,这在当时可是死罪,高崇德的丈夫是团长,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不过她还是选择这样做,可见内心的爱国之心多么伟大。
这次事件让组织认为高崇德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准备为她引荐一个人,一个改变她后半生轨迹的人。
秘见林伯渠,成为军火大盗
1937年下半年,经过组织研究决定,抗日根据地政府主席林伯渠接见了高崇德,这次见面不仅是对高崇德入关后的所作所为提出表扬,还有着更大的任务交给她。
林伯渠开玩笑地说:
“我给你当领导行不行?今后你就听我的。”
高崇德还以为是要让自己上前线,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谁知林伯渠另有安排:
“你的工作不是上前线,但比上前线直接打日本鬼子更重要!”
“你直接受我的领导,具体事宜跟八路军陕西办事处主任武云甫联系。”
尽管没有上前线,但高崇德并不丧气,因为只有她明白,这次秘密见面,林伯渠交给了自己怎么样的一个任务,如果成功实施,那么无疑为八路军增添巨大力量,这其中的贡献,远比前线杀敌多的多。
延安时期的林伯渠
林伯渠让高崇德完成的任务,正是从国民党军队中偷取军火,纵然当时的八路军人气高涨,各地都有抗日,但因为武器装备不好,所以伤亡一直都是最大。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高崇德已经明白八路军是怎样的一支部队,他认为这支队伍才是真正的救国的主力,如今能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帮助,肯定是不拒绝。
因为考虑到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以高崇德由林伯渠直接领导,这也就导致很多人并不知晓高崇德是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的间谍。
回去后,高崇德便找来几个信得过的部下商议如何运送军火,如果单靠高崇德的个人力量,那么纵然次次都能成功,但每次也最多只能偷取一点,于事无补。
在这项任务中,不仅如何偷取军火是个问题,就是成功偷取后,还要经过重重防守,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威胁,才能历尽千辛万苦送到八路军根据地。
最终经过商议,决定用最保险也是最笨重的方法来偷运军火,就是通过人力运输,虽然时间上可能慢一些,但却可以保证数量。
这是一项艰巨且危险的任务,一旦失误,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会被连累,但高崇德找来的都是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事情就算再难,也要有人做。
于是在商议好后,高崇德便利用自己是团长夫人的身份,多次潜入国民党的军火基地窃取军火,随后悄悄送往八路军根据地。
运输过程中的凶险,我们可想而知,有时候甚至要走上几百里或者上千里地才能到达,路过一些小路,往往还需要人力搬运,这其中的艰辛,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
高崇德便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一次又一次为八路军送去重要的军火,在这些军火的帮助下,八路军的伤亡极具减少,高崇德虽不在前线,却胜似在前线。
为了确保运输军火更加安全,高崇德联系到了国民党第一战区的总司令程潜,请他帮忙让吕正操的团部成为“第一战区独立游击队”。
程潜同意了这个请求,此后高崇德运输更加的方便,凡是询问者,高崇德都会以为独立游击队送军火为由搪塞过去,毕竟她作为吕正操的夫人,这点还是非常方便的。
雪中送炭,得到刘伯承夸奖
随着时间延长,国民党管控军火的部门和情报部门都开始觉得惊奇,前者是因为军火莫名其妙消失了很多而惊奇,后者则是因为八路军的军火突然好了起来而惊奇。
在他们印象中,八路军的装备可以说是差到家了,甚至很多人都是背着大刀上阵杀敌,可怎么突然间就好起来了,这些军火到底是哪来的?
他们肯定不会想到,这批军火正是从他们的仓库中取出来的,随后由高崇德亲自穿过几层封锁线,越过重重困难送到八路军的手中。
1939年的一天,高崇德在送完军火路经太行山时,被当时的的刘伯承司令给请了过去,作为一个间谍,高崇德内心受宠若惊。
刘伯承也没有绕弯子,直接表示现在是关键时期,所以需要大量的军火,最好是有迫击炮的炮弹,虽然此前缴获了一批迫击炮,但没有一发炮弹,都是炮架子。
这项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只是炮弹,但体型也不算小,一个人拿两个已经是极限,并且这东西管控的极为严格,很有可能因此而暴露身份,从而有丧命的危险。
但看着刘伯承那急切的眼神,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一咬牙,高崇德还是答应了这次任务,并表示一定完成。
在经过多方周转之下,高崇德终于找来了一批炮弹,冒着被发现的风险,紧急往根据地送去,此行不少战士因此而牺牲,万幸的是,这批炮弹最终完整的送到了刘伯承的手中。
因此刘伯承夸赞:高崇德不失信用,可敬可佩。
朱老总在得知情况后,也对高崇德表示夸奖:高崇德送炮弹如同雪中送炭。
可这次行动也正如当初担忧的那般,因为炮弹太过重要,高崇德一行人的踪迹彻底暴露,她们接下来将迎来多方围剿。
被敌发现,陷入包围,身负重伤
在没被发现之前,高崇德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以至于国民党特务只能看着一天天变少的军火,但却无从查起,抓了一大批人,结果一个都不是,最后甚至还闹到了戴笠那边。
作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得知情况后迅速告知蒋介石,并因为事情太过严重,迅速将案件命名为:民国最大军火仓库被盗案。
日本、汪精卫、蒋介石的报纸铺天盖地的表示大为震惊,非常愤怒,要重金悬赏找出窃贼。
此后,一群人的眼光便一直盯着军火库,在经过运输炮弹后,高崇德彻底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经过调查,最终确定高崇德就是所谓的军火大盗。
有了目标之后,行动就好办多了,1940年秋天,国民党率军直接包围了高崇德的驻地,明显是想活捉高崇德并以儆效尤。
突围之下的高崇德深受重伤,得知情况后,八路军陕西办事处迅速出动找人,经过各地暗线联系,最终成功找到高崇德,但此时的她情况不容乐观。
当时突围之时就身受重伤,再加上早前运输军火的暗伤,她的生命迹象已经越来越弱,办事处当即命人偷偷将高崇德送至延安根据地救治。
朱老总得知情况后,迅速向医院下达重要指示:“一定要治好她的病。她是我们共产党的功臣,是一名在敌后工作的超级间谍呀!是一名我党的`军火大盗’!”
隐姓埋名五十年
出院后,组织便让高崇德在后方根据地工作,不再让她以身犯险,因为此时敌人还因为军火大盗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到处贴传单要追杀她,再加上这些年八路军的声势渐渐壮大,已经不再需要从敌人手中偷取军火,而是光明正大的缴获。
就这样,高崇德便一直留在延安学习,因为长期的别离,高崇德也与丈夫离了婚,但两人却又同样为革命做着贡献。
纵然高崇德的名字响彻大地,她的故事在八路军中广为流传,但作为当事人,不仅没有骄傲,反而隐姓埋名在后方工作,在她看来,那些不过都是虚名。
当初运输军火时并没有想后来会获得什么荣誉,而仅仅是想为八路军增添军火,毕竟一颗子弹就是一个敌人的姓名,一颗炮弹,甚至是胜负的关键。
等年龄大了之后,高崇德便简单找了一个房子隐居,身边也只有一个侄女陪伴在身旁,周围的邻居对她的印象都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哪里能将她跟军火大盗联想起来。
当后来有人问起高崇德给八路军究竟运去了多少军火时,高崇德沉思一会儿回答:“现在是记不得了,反正非常多,要不朱德怎么能说我是军火大盗呢!”
老一辈人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抗战时期像高崇德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或是在前线杀敌,或是在敌人内部打探情报等等。
他们并不在乎虚名,甚至也不在乎自己的生命,都是在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榜样,才是我们立足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