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作者:奶茶妹妹看世界

1月18日,新华社记者走进金晓宇的家,探访其父子,从而把年过50岁的“无名翻译”金晓宇推到大众面前,揭开了他不为人知的一生及其父亲背后的别有用心。是父母的爱让他砥砺前行,他用行动诠释了活着就是一盏灯。

一,走进金晓宇的人生

金晓宇出生在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72年出生。然而,不幸从晓宇六岁时开始,在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时,被那个孩子手里的玩具枪射出的一根针射中他的左眼,他从此左眼失明,成为了一个残疾儿童。后来他渐渐不愿意读书,连高中都没读完。他去排气扇厂做过工, 去书店当过售货员, 然而他都只能干上几天,最终被诊断为患上了躁狂抑郁“双向情感障”症,他无端发火、大发雷霆,他甚至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然而,“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金晓宇虽然患病在家,但喜欢买书、看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父亲还为他买来一台联想电脑,从此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六年的时间自学德语、日语,并巩固着英语。一部电影他要反复看,他在学习各种语言中忘乎所以,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他的聪明才智及创造力也显现无疑。多年来,他一直去浙江图书馆借书,他说他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国小说。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也许是上天厚爱他,给了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2010年的一天,母亲去南京大学开五十周年同学会,她把晓宇的境况向师生诉说,母亲的精诚所至,终于为他谋得了一个在家做翻译的机会。

不久,南大出版社就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他很快就翻译了其中的一篇《船热》 ,至今,他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近700万字。其中2013年,他翻译出版了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英文小说《诱惑者》—— 原名《mefisto》,一度成为抢手好书;他先后翻译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狗女婿上门》等五部小说,反响都很好;为了翻译好《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他专门看了塔可夫斯基导演的所有电影,这本书在2018年出版,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连母亲的南大同学都夸他是个天才,他译出的文章准确度高、文字细腻……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二,父亲为何让他一夜成名

就在2021年11月11日上午,父亲金性勇在杭州殡仪馆放好老伴的骨灰盒之后,他并没有告诉他的两个儿子这一消息,而是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要把他儿子晓宇的事对外公布,于是他打通了“倾听.人生”的电话,他希望记者能写一写他儿子的故事,他说他的儿子是个天才,而现在还在精神病医院。

对于父亲来说,他只是觉得儿子在家翻译多年的付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想让众人知道这对于一个躁狂抑郁症者来说,又是怎样的艰难。晓宇除了在翻译事业上的成绩让他感到自豪以外,他还夸赞儿子的孝顺,虽然晓宇本人精神失常,经常发病,但自从妈妈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以来,他从未对妈妈发过脾气,他白天照顾妈妈 ,上街买菜,饭后洗碗,并每天坚持给妈妈亲自洗脸;到了晚上,他又要给妈妈定时接大小便,彻夜难眠。他心里永远记着妈妈,他永远记得六岁他眼睛失明时,妈妈不知为他流了多少泪……

父亲说他只是想通过媒体,让儿子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得到世人认可,从而更加坚定他战胜困难的决心,这好比注入孩子体内的“一剂强心针”!

如今,晓宇的病奇迹般好转,并在去年11月他又接到了要他翻译的第22本书,这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拱桥计划》,而他之前翻译的53万字的本雅明的《书信集》也将于下个月上市。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他的生活还在继续,在余下的岁月里他将和父亲相依为命,走完艰难而又不凡的人生。

三,苦难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的旅行,这一路上,有的人一路顺风,有的人坎坷不平。

晓宇的一生,值得称赞,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苦难与摧残,他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正如弗兰克尔所言:“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而赋予其意义。在苦难中,一个人可以仍然保持勇敢、自尊和无私”。他虽然身患多种顽疾,但他始终爱好阅读、追求上进,他在反反复复的病痛中与命运抗衡,这对于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来说,该是何等的痛苦与挣扎,然而,他终究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可见,他多么勇敢和坚强!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他身患躁狂抑郁“双向情感障”病,人们可以想象得出那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蓬头垢面、露宿街头。但他却活出了自尊,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他排除万难,奉献自己,他用智慧与毅力铸就了一盏明亮的灯,这盏灯点亮了他的人生,也照亮着世人前行。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刻着上进的温度,他所译的每一本书都在传递着世界精神文明。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张海迪,她在五岁的一天,突然跌倒,从而高位截瘫,为此,她彻底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她无数次在窗边看着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读书,开开心心玩耍,无奈,她只能躺在床上。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克服各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自学成才,凭借对文学的爱好,她先后出版过20多万字的作品——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等。如今她担任中国残联主席,她在残疾人事业上发光发热,她说她要做一个火把,为残疾人照亮生活之路。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我同时也想到了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不到两岁时,突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眼睛失明,耳朵失聪,但她勤奋好学,艰苦练习,在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和文化,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写出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鼓舞着后世无数人,她毕生从事慈善事业,为残疾人造福。

新华社记者采访金晓宇父子:儿子成名,背后暗藏父亲怎样的用心?

金晓宇,他是当代的又一个“张海迪”,他是中国的“海伦.凯勒”,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大英雄。 他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将鼓舞着亿万人——不负韶华,不负今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