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烟熏猫
摄影 | 得住

关了灯,我和洱海互道晚安。
石拱窗外,一弯莹白的月亮似乎要垂到水面上。风穿过榕树,海浪起起伏伏,南诏风情岛的轮廓像一只蜷睡的猫。
当金光再次从海平线上升起,2022年也就开始了。
今夜,我在大理双廊,等洱海醒来。
「洱海醒来」位于海街中段,一个明媚的小海湾里。
自从2013年开业,尤其是2020年改造提升后,它一直是双廊最热门的民宿之一。天南地北的旅客慕名而来,在拱门、拱窗前转圈拍照,发出「不愧是最佳机位」的感慨。
清晨的海面如同一幅油画,半透明的天光与水光交织,映得石拱窗金光流转。这座三层石头城堡,也终于显现出全貌。
今年是个暖冬,双廊最舒服的季节。整个海街都笼罩在鲜明滤镜中,阳光好极了,格桑花闪闪发亮,海风也柔软。
「洱海醒来」的5扇拱门,离水边仅几步之遥。一抬头,就能看到波光闪闪。往更远处望去,洱海犹如一块晴水翡翠,透出糯糯的冰蓝色。
所以,为什么是石头城堡?
比较浪漫的说法是,洱海边需要一个童话。对于民宿主人袁小兵来说,16年起伏的媒体生涯,后半生向往温暖、宁静、独守一隅。
对于民宿的设计者——本土建筑设计师八旬来说,青石外墙,拱门拱窗,既有鲜明性格又融入白族建筑特色,是经得起岁月的模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座城堡都漂亮得让人心醉。它坚固无比,又通透明亮,兼具厚重与轻盈两种质感。
一楼是个「回」字形大客厅,玻璃天井中兀自生长着一棵荷兰铁。
阳光、海风挤进来,整个前厅都暖洋洋的。所有座椅都又大又软,仿佛在告诉你「能瘫着就别坐着」。
白天是个咖啡馆,夜晚又是个小酒馆。房屋中央,一个壁炉呈众星拱月之势——这才是主人的心头好,喝着威士忌烤红薯,别提多香了。
这儿还是一个拥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书吧。不少长居大理的艺术家,把自己的著作和推荐书单都放进去书橱。
你能在这里读到王小波全集,也可以推开一扇了解当地风物文化的小窗——
曾经的洱海,西岸名声最盛。位于东北岸的双廊,又是怎样后来居上,成了如今的「苍洱风光第一镇」和著名的「嬉皮小镇」呢?
想看洱海边最美的朝霞和落日,就一定要来「洱海醒来」住一晚。
11间客房分布在二楼和三楼,每一间都是视野绝佳的海景房。尤其是4、5、6号房,拥有社交网络上火爆的「石拱落地窗」。
随着光影变幻,石拱窗外呈现出不重样的美,堪称「双廊十二时辰」。
早晨6-8点,日出,朝霞把海岛和苍山都镶上了金边;风平浪静的午后,时常可见丁达尔现象,淡金色的光束从云层落到海面,如梦似幻。
傍晚6:30分-7点,落日余晖下海天交融,宛如油画泼洒。等最后一丝金光消散,星斗又一颗颗点亮夜空。站在窗前,看雪白的游轮驶过苍山脚下,童话也就兑了现。无论是侧脸、剪影还是裙角飞舞,按下快门就能收获一张明信片。
天气晴朗的暖冬,也意味着晚上也会很好睡。
「洱海醒来」第一夜,我躺在在阳光充分烤过的房间里,感觉积存于身体和内心的潮湿,都在被一点点烘干。
金可儿床垫,云朵般的羽绒被,脚底是厚厚的棉麻地毯。隔音玻璃、智能马桶、可伸缩的晾衣绳……每一个细节都体贴入微。
落地窗前,摆放着细瓷茶器和滇红。每个房间都有玻璃瓶装的苍山矿泉水,烧开就能捧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汤。
最舒服的时刻,莫过于打开马歇尔蓝牙音响,再放满一池热水。
躺在水汽氤氲中,耳边萦绕着科恩低沉如丝绒般的嗓音,连骨头都是酥软的。
倘若住的是10号大露台房,你还能看到更「双面」的双廊——飘着白纱幔的大露台,下方是一个闲适的临海小广场。
远眺是山海霞光,低头是大青树油润的绿叶。树下坐着烤乳扇的老人,粉色的白族头饰明艳如画,和花树一起摇曳在海风中。
哪怕只是为了吃一碗「洱海醒来」的小锅米线,早起也是值得的。
8点,民宿的玻璃门开放,把新鲜的海风和阳光放进来。管家会贴心地根据你的口味,以及有没有带老人、小孩,安排适合的早餐。
花卷、牛奶,都是现做现煮。米线点缀着翠绿的韭菜,端上一碗,就着蓝天白云呼噜呼噜吃下去,便由衷开始感慨:天堂太远,还是洱海近些。
不想辜负阳光,就去小镇上逛逛吧。
双廊背山靠海,一条主街,小巷如毛细血管延伸到海边。从半空中望去,白族传统民居的屋檐连成一片,非常治愈的灰蓝色。
哪怕是深冬,街角仍然花团锦簇。随处可见盛开的曼陀罗,淡黄低垂的花朵,把白墙上「家风清白」四个大字挡了一半。
曼陀罗是梵语的译音,意为悦意花,佛经中有「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之载。
直到今天,古称「妙香佛国」的大理依然有一种安详又体面的气质。树影葱茏的玉几岛,藏着曾经是「皇家寺院」玉几庵。
海浪拍打青石,花木肆意生长。几乎所有的房子都面朝洱海,舞蹈家杨丽萍的「月亮宫」也建造与此。
盘山公路之上,则是一个更加隐秘的瑰丽世界。
还记得打造「洱海醒来」的建筑设计师八旬吗?他的平行宇宙「伙山美术馆」就盖在后山。
第一次走进这座铅灰色的建筑,有种瞬间从花花世界挣脱的感觉。只觉满目清辉,人影行走于明暗光霭之中。震撼之外,是治愈强迫症的奇异平衡感。
快看,熟悉的拱门,八旬老师真个专一的人呐。
而最「双廊」的夜生活,莫过于串门、喝酒、唱歌、谈天说地了。
踏着暮色回到「洱海醒来」,一楼的壁炉已经烧得很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很容易就坐下来一起烤火,很容易就聊到了一块。
那天晚上老板心情不错,还请大家喝了威士忌。玻璃杯蒙着一层水汽,酒液像流淌的冰晶。抬头看看窗外,洱海仍然挂着大大的月亮。
如果生活令人喘不过气,真的有诗和远方吗?
没想到2022年了,我们仍然在讨论这个问题。10年时间,足够把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变成网红打卡地,也足够把「理想」变成一个午夜梦回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这座海边的石头城堡,仍然是心怀浪漫的人共同构建的记忆。在暖洋洋的火光中,毫无条件被信任的亲密感,美好得像是一场幻觉。
在「洱海醒来」的第二夜,我又梦到了高考,又是马上要交卷作文还没开始写。醒来后恍惚了一会,人可以快速切换环境,焦虑却没法被连根拔起。
但很快也就释然了。蓝天、白云、海边的城堡,并非永远的乌托邦,却可以让你开始思考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下一个瞬间,你看到橘色的暖光如潮水一般涌来,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壁炉边好几个人同时朝你招手:晚上好呀!
等下一个人走进来,或许,就换成是微醺的你笑着打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