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方兴:二十年如一日 退而不休传播红色声音的义务宣讲员

作者:鲁网淄博新闻

鲁网1月21日讯(记者 庄家丽)1月21日,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召开记者见面会,向社会发布2021“感动淄博”年度人物。齐鲁石化商业公司退休干部张方兴当选2021“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张方兴:二十年如一日 退而不休传播红色声音的义务宣讲员

张方兴,男,汉族,山东邹平人,1936年出生,1956年入伍参军,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从部队转业到齐鲁石化商业公司工作,任齐鲁石化商业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9月退休。退休25年来,他心系社区居民,以小广场为主阵地创办“红夕阳讲坛”,二十年如一日宣讲党史的事迹,走遍省内外众多社区、企业、学校,讲述党史、新中国史近1000余场次。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被誉为“红夕阳社会主义价值观使者”、“红色主播”,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感动石化人物”,被山东省评为“百姓终身学习之星”等。

余热不减、激浊扬清,传播最强音

1996年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原本得以赋闲在家的张方兴,在生活区广场散步时,他偶然听到有的群众不明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现周围的居民信奉“法轮功”等邪教人员较多,事件极端,舆论复杂,影响极其恶劣。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选择了正面回击、挺身而出,在雪宫生活区广场一方绿地上创办起“红夕阳讲坛”,以共产党人的视角向大家传播正能量,激浊扬清。在张方兴的带动影响下,“红夕阳讲坛”人气大增,参加听讲的居民由十几人增长到几十人、上百人,成为居民每日必修课。一年四季,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年近90岁的孙天运老人是原区交通局领导干部,心衰住院,医生叮嘱不能下床,他还是偷偷地背着医生来听课;85岁的刘长兰大妈坚持乘车20多里路来听讲。他们听了张方兴的宣讲内容,心态变好、素质提高,“红夕阳讲坛”成为雪宫社区一张闪亮的品牌。

厚积薄发、匠心雕琢,弘扬主旋律

张方兴深知,只有勤奋广博地学习,增加知识的积累,增加理论宣讲的广度,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他常说,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学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学得多,才能悟得深、讲得好,才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理论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才能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

在张方兴家里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里,摆满理论著作、党史教材和各类文献资料,书桌上放着古籍诗书、辞典字典等书籍。为了学习常“补钙”,常“充电”,每天手写宣讲稿,累计600多万字,记录新闻要点的卡片摞起来1米多高。为了跟上信息化学习潮流,已近高龄的他自学各种文字处理和信息检索技术,只为提高查阅筛选信息速度和备课效率。前后用坏了3台电脑,发布了十几万条有价值、有深度的文章信息。

“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思想的触发激荡。”这是张方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讲透,关键在于把听众说乐、说活、说动。张方兴有时采用研讨式宣讲,通过课前研讨,对要讲的理论知识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进行讲解;有时也采用案例式宣讲,从基层干部群众熟悉的案例入手,引发大家思考,再上升到党的理论来阐释解答问题,他总是用群众的话去跟群众讲解党的理论,课堂气氛也不拘谨,群众随时可以就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讲的好是一方面,写的好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张方兴在认真做好宣讲工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理论怎么样才能指导当地实践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认真研究中央的大政方针,把理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单要说的好听,做的比说的还要经得起考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集聚正能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红夕阳讲坛”品牌做大做强,张方兴感觉到宣讲人员数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宣讲工作的正常开展。张方兴决心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厚、宣讲技巧好的宣讲人员,解决“谁来讲”的问题。他积极动员齐鲁石化已退休领导干部及经常聆听宣讲的老人加入“红夕阳讲坛”,截至目前,“红夕阳讲坛”宣讲人员已达40余人,常年活跃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为了奉献,他和他的爱人舍弃了各种物质精神享受,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最大快乐,把社区居民的认可作为对自己的褒奖。张方兴在80岁时又被推荐为社区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会长,在他精心策划下成立了“好家风读书会”、“书画交流会”、“月老鹊桥会”等十几个分会,志愿者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张方兴表示:“共产党员奋斗永无止境,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启航新征程中,作为一名老党员,走到哪里就要把党旗插到哪里,走到哪里就要让党徽闪闪发光。”

一件件实事、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张方兴退休后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人民的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传递给我们的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他把小岗位达成大舞台,在平凡的岗位上数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书写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动人篇章。

来源: 鲁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