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作者:京报网

冬奥与春节喜相逢,当激情冰雪遇上喜庆“中国红”,北京将为世人呈现一幅美妙的城市画卷。

3处标志性景观、10个主题花坛、385处景观小品、20余万个灯笼灯饰、1.8万面宣传道旗、6万余处宣传画面、18处灯光秀……今天,一处处融合着“国际范”和“中国风”的冬奥城市景观布置已各就各位。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天安门广场 “精彩冬奥”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17米,以中国结为主景,结合冬奥会会徽以及冰雪元素。花坛底部为五环环绕在一起并嵌有雪花图案的地景。冬残奥会期间,将把冬奥会会徽更换为冬残奥会会徽,底部彩色植物有机覆盖物更换为耐寒花卉。

揭秘·设计

冬奥花坛跨度3个月 30℃温差

蓝海浪从1997年第一次以设计员的身份参与天安门广场花坛设计,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5年。如今,他已是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花坛总设计师,多次“扛下”国庆花坛设计的艰巨任务。而这一次,身经百战的蓝海浪遇到了新挑战。为了迎接冬奥,北京决定首次在寒冷的冬季布置园林花坛。这样的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

一个个难题摆在了蓝海浪面前。花坛的摆放时间要跨越1月到3月,不光气温低,温差最大能相差30℃。在这种天气和环境下,该用什么材料为花坛造景?北京冬季多风,花坛不光能防寒,还得防风,花坛设计成什么样最抗风?冬奥恰逢春节,如何在同一个花坛中,既打造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氛围,又让人感受到冬奥激情与冰雪魅力?

蓝海浪和设计师们反复试验,最终,一个个融合了大众最喜闻乐见元素的冬奥主题花坛呈现在世人眼前。比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精彩冬奥”主题花坛,以中国结为主景,结合冬奥会会徽、五环和冰雪元素设计。“中国结是百姓熟悉的传统造型,有团圆、团结之意,象征着全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奋进,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冬奥会会徽体现了冬奥元素,而雪花则代表冰雪元素,寓意五洲同贺冬奥、喜迎冬奥。”蓝海浪解释说,红色中国结设立在天安门广场,与不远处的红墙呼应,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将春节的喜庆氛围与冬奥盛会完美结合。

既然名为“花坛”,总要以鲜花为主要材料。但蓝海浪设计的冬奥主题花坛里,却见不到一朵鲜花的影子。原来,蓝海浪带着设计师们从大自然中精选了红瑞木、金枝槐、金丝柳等“有色”的天然树种,将园林养护时修剪下来的树皮、树枝粉碎并染色后作为替代鲜花的有机覆盖物,拼成五颜六色的“地景”图案。“等到了3月冬残奥会召开时,再为花坛换上耐寒的早春花卉。”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东单东南角 “欢天喜地”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9米,以冬奥会吉祥物及2022年春节元素为主景,体现了红红火火过大年,赏冰乐雪冬奥会,感受冰雪运动的激情与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包容与祥和。

在设计过程中,蓝海浪将大众冰雪运动的理念融入其中。花坛中除了有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之外,普通百姓参与冰雪运动的形象也屡屡出现。例如,在东单东南角的“欢天喜地”主题花坛中,两个穿着冰鞋在冰面上欢快嬉戏的儿童造型,就格外引人注目。

“广谱”花坛,不但跨3个月的时差、30℃的温差,也跨越了人群的差别。“希望让中年人、年轻人、孩子一看到花坛,就仿佛看到自己与冰雪运动亲密接触的场景;让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一看到花坛就勾起回忆,回想起自己当年滑冰、玩雪的场景。”

揭秘·安装

9米高巨型景观“天衣无缝”

东单路口东南角的“欢天喜地”主题花坛,三棵“大树”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顶高9米的“大树”,主干粗壮,枝丫丰茂,看似浑然一体,其实却是通过拼接组装而成的。如何让巨型景观看起来“天衣无缝”?背后离不开花艺师的巧手编织。

“这是北京第一次在冬季布置花坛,对枝条的应用比较多,所以在组装上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市花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告诉记者,此次冬奥主题花坛的主体结构依然沿用了钢结构,底座和背后的部分支架都是钢质的。由于很多造型是通过枝条编织而成,所以在吊装景观造型的吊点上,施工团队设计了很多可拆卸的隐蔽吊点。这样等吊装完成后,把吊点拆卸下来,再用枝条在衔接位置进行编织修补,就不会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很多花坛中的主体造型,比如“欢天喜地”主题花坛中的树木,“绿色冬奥”主题花坛中的“冰丝带”,“开放冬奥”主题花坛中的“冬”字会徽,由于体积巨大,不可能整体运输,就需要解体成几部分,运到现场后再组装到一起。组装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花艺编织发挥作用。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东单东北角 “绿色冬奥”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8米,以冬奥会会徽、海坨戴雪、冰丝带、运动员等造型为主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冰雪画卷,体现“绿色冬奥”铺就了美丽的中国底色。

“‘绿色冬奥’主题花坛里的‘冰丝带’,实际上是分成两半的,但安装完成后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哪儿有接缝。”张先哲介绍,对于这样的主体造型,拼接时要先用螺栓把造型内部的钢架结构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在接缝的位置,像织毛衣一样,通过花艺编织的手法把裸露的螺栓和接缝遮上。

“很多接缝留的间距都很小,不容易操作,其实很考验花艺师的技艺。”编织时,主体造型原本用的是什么枝条还需要使用什么枝条,相互重叠,疏密有致。编织完成后再进行上色处理,刷上和原本造型相同的颜色,“这样从外观上基本就看不出来了。”

为了应对北京冬天可能遇到的极端低温、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根据方案设计,邀请专家对天安门广场巨型中国结结构设计进行专项论证、专项演练等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完成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专机楼“喜迎盛会”花坛12级风载标准,其他花坛按照10级以上(北京百年一遇)风载标准的结构设计、计算。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还通过使用固化剂、环保阻燃剂等措施,增强彩色覆盖物抗风及阻燃能力;对植物枝条、玻璃钢、亚克力等主要材料反复进行抗低温、淋水实验;为吉祥物、会徽、雪花等关键、主要元素,制作多个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样品,反复实验,选择最优,确保最终现场施工的安全高效、精准有序、效果完美。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八角桥西南角 “开创未来”花坛

花坛顶高9米,以抽象的“科技之门”造型,承载着未来的使命,表达了石景山区同冬奥会一起开启未来之门、共创未来、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揭秘·养护

寒冷天植物们依然“精神抖擞”

此次的冬奥主题花坛景观还应用了一部分容器植物。为了让这些植物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依然“精神抖擞”,市花木有限公司的养护团队提前给这些植物浇好水,移入花盆中,并在花盆外边包裹上一层塑料布,防寒保温同时还能防止水分蒸发。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西单西北角 “开放冬奥”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9.1米,以飘舞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为主景,配以丝带、雪花、灯笼等元素,体现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现有的部分主题花坛,在冬残奥会开幕前还将进行一次转场“换新”。今年2月下旬,包括天安门广场中央“精彩冬奥”主题花坛在内的多个花坛,现阶段用于填充的有机覆盖物将被换成耐寒的早春花卉,如角堇、南天竹等。

张先哲介绍,冬残奥会期间,针对室外冷寒、干燥的气候条件,项目组从500多个花卉品种中筛选出9个种类30个喜冷凉品种,共计生产花卉22万余盆。

为确保冬残奥会期间花卉盛开,花卉生产技术团队采取温度调控、光周期处理、抗寒诱抗素处理、低温过渡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不同花卉品种进行处理,确保在冬残奥会期间盛开。对梅花、麦李等花灌木采用严格控温,光温调节的综合措施,促成在3月初绽放。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西单东南角 “冰天雪地”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8米,以北国风光的冬季景观为主景,寓意“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揭秘·夜景

多处灯光秀“量身定制”

傍晚6时,以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冷却塔为背景,一场华美璀璨的灯光秀正在进行中。在8分钟时长的灯光秀中,冬奥冰雪元素、北京城市元素和新春佳节元素一一呈现,充分展现出城市更新发展的科技绚美夜景效果。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助理段若非告诉记者,灯光秀专为首钢冷却塔“量身定制”,不定时循环播放冬奥主题、北京欢迎你和首钢工业风主题、春节主题,灯光秀将一直持续至2月18日。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延庆妫川广场南入口 “冰雪冬奥”花坛

花坛顶高8米,结合广场原有的石质基座,以延庆海陀山的抽象线条造型作为会徽的衬托,配以层叠起伏的山峦、冰雕雪花、吉祥物迎接各方来宾,展现延庆冬奥的冰雪魅力。

蓝白两色的雪花造型灯饰缀满枝头,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站在草坪上向行人挥手,南长河畔整修一新的五塔寺路,在夜幕下如同一条闪亮的“冰雪廊道”串联起两个冬奥场馆。海淀区城管委广告景观科科长师鹏表示,五塔寺路300米长的距离内布置了冰雪树挂、电子冰山等多处冬奥冰雪景观,让行人仿佛置身冰雪长廊。

记者了解到,全市共布置了3处标志性景观、10个主题花坛、385处景观小品、20余万个灯笼灯饰和18处灯光秀。冬奥会、春节期间的重点时间段,全市景观照明设施将按照重大节日活动级别随路灯设施开启。

展现冰雪氛围的三处冬奥标志景观

海陀塔

“海陀塔”景观提升工程共分为五环及基座安装、飘带安装、环梁加固、景观照明及膜结构安装5个部分,通过在顶部搭建钢结构五环标志,在塔身加装6条钢结构飘带并附索膜结构,营造冰晶效果、冰雪氛围、展示冬奥主题。

最令人瞩目的“奥运五环”标志由本体与底座构成,本体总重量51吨,由钢构材质进行加工,单个五环结构由两个整环及130根连接杆件构成,每个整环由5个弧形钢结构件进行拼装,表面还安装了共计7万余个白色点光源。

目前,“海陀塔”塔顶的五环已吊装完毕,正在进行灯光调试,整体工程计划1月底前完工。完工后,盛装亮相的“海陀塔”将以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呈现冰雪奥运元素。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南侧 “一起向未来”花坛

坛顶高12米,以奥运主题中国结、主题口号为主景,冰墩墩、雪容融为前景形成迎宾画面。同时配以雪花、飘带、冬季绿植(松柏和黄杨球)等元素。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京礼高速护坡标识

这既是北京冬奥会城市景观总体规划三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通往冬奥会延庆赛区必经道路上的标志性景观。京礼高速护坡标识包含冬奥会会徽“冬梦”与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两个标识均为高33米、宽28米,以氟碳漆喷涂的镀锌钢板打造成的钢结构。会徽的组成、颜色和比例严格参照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会标色彩规范设计。目前这处标志性景观已全部完工。

晋元桥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两座会徽雕塑

冬梦、飞跃两座会徽雕塑高度为20.22米。会徽形式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的标准进行设计,设置高为16.5米的金属骨架以支撑会徽雕塑,骨架外围以2.5毫米厚不锈钢网格板装饰遮挡,同时对主骨架起保护作用。雕塑材质为2.5毫米厚不锈钢。雕塑照明设计采用外置射灯形式,同时补充氛围灯效果,冷暖光搭配,更好体现雕塑气势和主体感。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四元桥 “魅力冬奥”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7.5米,以北京冬奥会会徽、主题口号、祥云等造型为主景,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各区冬奥景观各有亮点

位于中轴景观大道与大屯路路口的“喜迎冬奥”景观小品,如今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大受市民追捧。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位于北土城路与民族大道路口的“盛世华章”景观小品、中轴景观大道两侧的“双奥庆典”、鸟巢西入口的“永恒画面”和西南角的五环标志等景观节点,以全新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

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机场专机楼出口 “喜迎盛会”主题花坛

花坛顶高7.5米,以吉祥物、雪花、飘带等营造出喜迎天下宾客的隆重热烈氛围。

海淀区以“科技光韵·雪上丹青”为设计主题,重点围绕田村山、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中关村广场等区域,其中包括7条景观道路、19处景观节点、山体照明一段等内容,兼容赛事氛围渲染及春节传统节日气氛营造的各类元素。

石景山区现已完成4处冬奥小品和2处春节小品的安装,完成北辛安路、古城大街等14条道路的道旗悬挂,鲁谷东街、实兴大街等30条主次干道发光灯笼布置,银河东街、银河大街2条道路发光中国结布置和八大处路、石门路绒质灯笼布置工作。高井路、古城步行街、台湾街、模式口大街四条特色街区,共计完成1万余串灯串,1200个雪花灯,250组灯笼的布设工作。

此外,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京冬奥公园等场所,共设置全球征集的公共艺术作品7件。

全市还围绕背街小巷、商业街区等地,共布置春节景观小品280处、红旗和彩旗5000余面、灯笼和中国结12000个、宣传画面5000余处。

(原标题:冬奥春节喜相逢 冬奥景观各就各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王天淇 程功 吴镝 邓伟 马文晓 摄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