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的人生哲学

作者:活在阳光下zsn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黄河发大水,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起义军席卷全国。有名的大家都知道: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势力最大的就是陈友谅的大汉政权。他的手下有一人是陈友谅的忠实兄弟,是朱元璋的生死大敌。虽是生死大敌,却在投降后,得到了善终,比朱元璋手下还活得逍遥自在,终年100岁。下面看看他的人生处世哲学,是怎样在陈友谅和朱元璋这两猜忌严重的老板和对手下安然善终的。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的人生哲学

为鱼贩,却不是走卒

张定边出身湖北沔阳,是以打渔为生,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敬重读书人。和陈友谅和张必先结拜为兄弟。在陈友谅掌权之前就是陈友谅的忠实追随者。陈友谅虽然也是卖鱼为生,但还兼职乡村教师。因此张定边对陈是相当尊敬。虽然一起贩卖鱼货,但也对知识渴望,而且悟性很高。慢慢的知识积累,让他也成为了知兵法、察地理、懂水纹的名将。所以学很重要

为叛将,却不是小人

在湖北一带的红巾军起义部队和朱元璋算是同一阵营,但摊子铺大了总要分家的,所以鱼贩子陈友谅和叫花子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最后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朱元璋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大战之前,陈老板还得解决他的老板徐寿辉。徐寿辉才是湖北一代红巾军的名义大老板。但陈友谅容不下他,最终让陈友谅在采石杀死了徐寿辉。这个一般人不好操作。他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却是死对头眼里的大丈夫,这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是怎么做到的。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的人生哲学

陈友谅

谏忠言,却不推责任

在陈老板掌权之后,马上就调转船头和朱元璋死磕。在进行采石是,死谏陈友谅不要听信康茂才,结果不听劝阻,导致龙湾惨败,但在追究责任是,这是一个懂得给老板找台阶的,好手下,明知道失败是陈友谅一手造成的,但在担责任时,却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这是其一;在和朱元璋鄱阳湖大战前,死谏陈友谅,要速战速决九江,不要听信朱文正的诈降,结果围城85天,却等来了朱元璋的20多万大军的集结。所以在面对新困难时,二话没说,一人一船一剑,直插朱元璋大营,要不是常遇春一箭射中他,朱元璋就被活捉了。

旧主已死,不弃幼主;死敌不放,我当和尚

鄱阳湖大战,最终叫花子朱元璋战胜了鱼贩子陈友谅。面对朱元璋的招降,却不为所动,趁着月黑风高夜,带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逃到了武昌。这也算是为老主子全了君臣之义。当朱元璋包围武昌,并且击败张必先后,张定边知道大势已去,遣散士兵,带着陈理投降朱元璋。面对这个差点置自己于死地却有情有义的猛将,朱元璋甚是喜欢,但喜欢是你的,张定边,却不喜欢你,一转身,在九峰山清凉寺出家做了和尚一口气活到了100岁,史称沐讲禅师,比朱元璋还多活十年,也看见了他的子孙叔侄的对战,间接的也告慰陈友谅的遗憾。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的人生哲学

朱元璋

虽当和尚,却不只当和尚

出家之后的张定边,率领众僧侣开垦荒田(禅田,不用交税),救济周边的穷苦人家,并且自学医术,为周围百姓免费治病,在九峰山一代颇有名声,这也是朱元璋在他出家之后30多年里,一直放任他不管,反观他自己的手下,几乎让他杀了个干净。

在朋友眼里是可靠的,在领导眼里你是忠诚的,在敌人眼里你是可敬的,在周围人眼里你是有威望名声的。这就是元末第一猛将一百年的人生。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的人生哲学

张定边戏曲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