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作者:雅昌艺术网

在过去的24个月里,我们目睹了艺术世界的巨大变化。随着艺博会、画廊和博物馆都争先恐后进入数字领域,数字化也逐渐从疫情下的不得已,变成了明确可行的未来趋势。而在新商业模式的寻找与变革过程中,中国拍卖行业,尤其是现当代艺术拍卖率先抢占先机,成为了疫情迄今为止最大的受益者。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2011-2021年中国指标拍卖行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走势图

数据来源\制图:雅昌艺术网

(2021年指标拍卖行名单: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香港富艺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永乐、华艺国际、嘉德香港、保利香港、西泠拍卖、开拍国际、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诚轩、北京荣宝)

先看一组数据。2021年中国15家指标拍卖行的现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超12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超50%。其中香港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21.6亿港元,增幅37%;而内地成交额更是暴增22.6亿元,增幅超120%。

疫情带来的出行和社交限制,反而变成现当代艺术拍卖实现空前增长的助力,增速超越书画、瓷杂等传统强势板块,成为各大拍卖行发力的新增长点。

但歌舞升平的普涨局面下,香港和内地的增长逻辑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也代表了目前市场中两条最主流的价格成长路径。现当代艺术拍卖之所以能从疫情中突围,与掌握其中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密不可分。

◆香港:西方化、全球化、同质化

2021年,在朋友圈刷屏的天价拍品大多出自香港,其中又以西方大师作品居多,反映了当前香港市场“西风东渐”的真实面貌。

2020年,疫情而导致的线下实体预览受阻,为顶端市场中作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相反的,中端市场,尤其是真假风险相对较小,更符合屏幕观看习惯的现当代艺术在危机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也培养了藏家在没有实体预览的情况下,通过线上拍卖以及社交媒体直接购买艺术品的习惯。(线上交易的蓬勃在去年各大机构出具的报告中已经老生常谈,在此不多赘述。)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2021年《巴塞尔艺术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线上销售已经在经销商们的销售总量中占到37%——超过2019年数据的两倍。并且,64%的经销商表示,线上销售的趋势在未来一定还将持续发展。

与线上交易同步常态化的,还有香港、纽约、伦敦晚拍的全球同步直播和电话委托,香港面对了比以往更多的全球性客群,于是拍品的选择不得不更全球化,也让越来越多毕加索、巴斯奇亚、里希特的高价作品出现在香港。其中巴斯奇亚在2021年风头最劲,全年共8件画作在苏、佳上拍,3件超2亿港元成交,狂揽11.9亿港元,一人就贡献了两家拍行总成交的15.5%。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2021年香港地区巴斯奇亚高价拍品TOP5

根据苏富比与佳士得官方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亚洲地区的年度总成交额均创下历史新高,于过往几年内亦稳步提升。而其中,西方艺术在现当代艺术市场的占比均超过50%,首次压过了亚洲艺术。

“以前,要说服藏家在香港上拍他们的作品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苏富比前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回忆道,“人们都说,‘我为什么要在亚洲出售西方艺术?这绝对不可能。’”而短短几年后,委托人现在甚至会主动要求拍卖行在香港上拍他们的藏品。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巴布罗·毕加索《抱膝的女子》

油彩、力普林釉漆画布 92.2x73cm 1954年作

202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

成交价:1.916亿港元

刷新艺术家亚洲拍卖记录

虽然“全球化”的背后,潜藏着另一重“同质化”的趋势。“地域特色在减弱,同一批来自全球的观众,相似的拍品结构,无论在什么地方开拍(都是这样)。”然而总结看来,于高端市场,人们在2021年持续看到精彩的现场拍卖及直播,而在中低端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将通过全年不间断的线上交易而进行。

香港市场的蛋糕被越做越大,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多。

◆新世代突袭拍场

线上交易最热忱的拥护者——亚洲年轻藏家,在疫情后的大规模涌现令许多人始料未及,成为当前市场的交易主力。而他们也在这轮浪潮中,被线上化的交流、交易方式所塑造。

“我的藏家的平均年龄可能在30到40岁,他们很多人是企业家,希望快速做出决定。” 寺濑由纪说,而WhatsApp、微信、KaKaoTalk、Line、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是近期她与他们沟通的主要方式。

拍场通也常是年轻买家开始收藏之旅的第一站。公开拍卖的优势是竞价过程透明,这有助于新入场者在尝试一级市场或私人洽购前建立对定价的信心,同时这也能让画廊看到他们的实力,而不至于被安排在等待名单的末尾。例如北京永乐秋拍中,一位90后青年收藏家现场出手果敢,最终以1610万元拿下贾蔼力《紫色疯景》。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2021年8月的“周杰伦 x 苏富比”晚拍中,周杰伦身后的让·米切尔·巴斯奎特《无题》以2.893亿港元成交,也是苏富比与亚洲娱乐明星的第三度合作。图片来源:苏富比

尽管涉足拍场不久,但年轻一代却比他们的前辈更具活力和侵略性。“亚洲藏家现在非常强大。他们已经在逐渐成为定义当下品味与趋势的关键因素。这仅仅是过去两年内发生的。曾经,亚洲会向西方看齐,看其他国家都在购买什么;但现在,他们在定义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寺濑由纪说。

2021年,香港市场见证了黄宇兴、王俊杰(Matthew Wong)、阿莫科·博阿福(Amoako Boafo)、艾弗里•辛格(Avery Singer)和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等许多70、80后烫手新星石破天惊的新纪录。尽管这与美元通胀居高不下,注入艺术市场的资金增多,对新兴艺术家的收藏和投机需求猛增密不可分,但亚洲年轻藏家某些激进,甚至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还是足够令人咋舌。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阿莫科·博阿富(Amoako Boafo)

《举起双手》

油彩画布 187×148.6cm 2018年

2021佳士得香港秋拍

成交价:2665万港元(新纪录)

目前涌现的年轻新富许多是靠著上一代的累积,或是巨大资讯和技能上的落差获得快速且巨大的财富,因此收藏的观察期大大缩小。多数上一辈对于艺术收藏系统的建立与成长,通常是经过“逐年”累积,但新一代藏家却是“逐月”累积。相比所谓“学术性”,新世代藏家可能更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手机中的数字。

同时,新世代们做事的方式更快,也更直接,收藏是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必要时还会亲自下场。就大陆地区而言,不少年轻收藏家相继创立了私人机构或基金会——一如近两年内诞生的X美术馆、潇当代美术馆及Longlati基金会等等,在寺濑由纪看来,这与曾经北美地区私人机构的发展拥有着异曲同工的进程。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由黄勖夫Michael Xufu Huang及Theresa Tse两位90后创办的X美术馆,定位是一个能为年轻人发声的地方

虽然亚洲年轻买家在拍卖会上的狂热给艺术行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这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他们的热情往往容易受到艺术家的名头、价格、短期趋势以及他人的购买行为影响,“而这里面有一些风险”。

因为当代艺术也是一个周期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能卖出去,但当市场开始调整,所有质量不高的作品都会消失,其价格也会断崖式下跌。过去20年,这样的戏码已反复上演过多次。

◆打破内循环:西方艺术配角变主角

以北京为核心内地拍卖市场,在过去两年一直自成体系,处于已经让人有点厌烦了的“内循环”中。但随着下半年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前述世代更替的出现,这个看似严密的闭环,也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尤其2021秋拍,这种变革趋势更为明显。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2011-2021年内地现当代艺术市场成交额(蓝柱)及成交量(红线)走势图

2021年,内地10家指标拍卖行共成交了40.6亿元的现当代艺术品,总额比被视作内地拍卖巅峰的2011年还要多出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上半年市场买气最旺,共有价值23.85亿元的现当代艺术完成交易。由于全球防疫中一枝独秀,中国GDP一季度同比增长18%,二季度7.9%。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大肆印钞票,导致艺术品涨价预期明显,所以上半年国内市场大货频出:共有3件破亿,5件超5000万元成交。中低端市场也一片繁荣,整体成交高达84%。

数读2021拍场之变|苦战十年的现当代艺术拍卖,疫情中成最大赢家?

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52.3cm 1980年

北京保利2021年春拍

成交价:1.61亿元(新纪录)

然而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趋缓,三季度GDP回落到4.9%,多年来首次,四季度更跌至4%,一片愁云惨雾之下,藏家对手中高端艺术品卡得更紧,导致内地秋拍中国现当代艺术几无大货,过千万都很少见。整体成交额也因此下滑至近16.8亿元,但仍高于除2021年春拍以外的任何一季。

篇幅有限

◆2022年现当代拍卖市场前瞻

● 西方艺术●

2022年起,中国将对超过100年的油画等艺术品实施零关税。虽然14%的增值税等仍是艺术品进关的大头,但关税能从12%降至0,其他税未必没有下降的空间。而且引进西方艺术已成为国家鼓励的行为,国内拍卖行没理由不跟进布局。

● 逐鹿上海●

虽然目前北京仍是国内拍卖业的绝对核心,但随着上海一级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成熟,巨大的增量市场,便捷的保税服务以及新客群的魅力,必然会吸引拍卖行的瞩目。

除了2021年试水上海并卓有成效的华艺、开拍和中贸圣佳,2022年佳士得也将重启上海拍卖,紧随其后苏富比也成立了中国新团队,如有进一步动作,上海必然是首选。而长期盘踞北京的拍卖巨头也早已摩拳擦掌,上海拍卖争夺战,2022年一触即发。

● NFT●

虽然本文通篇没有提及,但NFT可算得上是2021年全球艺术市场最热的词,只是受限于国内虚拟货币的监管环境,NFT并未在中国市场掀起太大浪花。从爆火到暴跌再到元宇宙加持二度爆火,现在已鲜有人谈论NFT的美学价值,主要的焦点都放在这一年来NFT艺术在销售方面所带来的丰厚回报,以及未来将还有待开发哪些可延伸的应用。国内虽然看似平静,但实则暗潮汹涌,未来或有更多关于NFT的交易将在国内浮出水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