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作者:旧闻档案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前言

2013年11月20日上午,合肥市殡仪馆的接运工老刘,像往常一样将尸体送进停尸房。谁知,

当他准备离开停尸房时,竟听到两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

能端殡仪馆“这碗饭”,老刘自然胆大过人。尸体、死亡,他早已习以为常。

可停尸房出现婴儿哭声,这可是头一回撞见。老刘不禁被吓得头皮发麻,额头上满是细细的冷汗。

“估计是幻听了。”老刘快步走出停尸房这个“鬼地方”,安慰自己不过是幻觉而已。

上午10时左右,老刘又运送了一具尸体到停尸房,心有余悸的他环顾四周,想着之前不过虚惊一场,没想到竟然听到比上次更清晰的婴儿啼哭声。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早上护工送了3个死婴,不会是……”

尽管差点被吓破胆,但老刘还是,屏住呼吸,走到放死婴的地方,哆嗦着双手逐一打开了三个包裹。

第一个死婴没反应,第二个死婴“睡”得很安详,第三个包裹即将打开时,老刘吓得闭上了眼睛,当睁开眼睛时,他吓得后退了几步,失声叫出:“我的妈呀。”

只见一个浑身青紫的男婴无力地挥动着小手,嘴巴微张,双脚时不时扑腾几下。

失魂落魄的老刘瞬间吓得尖叫,定下神来,赶紧跑到在馆领导那里汇报这件怪事。很快,急救人员、民警便先后赶到现场。

警方查看了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内科给男婴开具的死亡证明,发现男婴在11月18日也就是两天前,就已经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被送至殡仪馆准备火化的死婴,为何会“复活”?是医院误诊还是另有隐情?对于他的“复活”,父母又会作何反应?

随着调查的深入,男婴的悲剧命运被一点点揭开。

为何说他的命运是一场悲剧,这还得从他的先天性疾病说起。

新生婴儿 因病被弃

“婴儿患有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双侧后鼻孔闭锁、早产儿脑损伤。”

2013年10月28日,皖北某县的一对李姓夫妻将他们的早产儿转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医院的复查结果令他们深感绝望。

由于患儿病情危重,救治期间曾好几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到了11月18日,这个刚出生40多天的小可怜突然浑身青紫,心跳、呼吸再次停止。

医生们立即对其进行抢救,但小可怜却失去了生命体征,因此,管床医生开具了死亡证明。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但谁也想不到,孩子只是“假死”,他在当天夜里就恢复了呼吸,“复活”了。

原本按规定,医院里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遗体应该立即送往殡仪馆火化,为何这个可怜儿会在20日上午才被送入停尸房呢?

原来,18日当天负责将此类遗体送往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因为“有急事,走不开”,便将孩子的遗体暂放在一间闲置病房。

11月的天气已经寒意逼人,幸好病房的温度较为温暖,当夜活过来的小婴儿才不至于活活冻死。

到了20日上午,工作人员将这个可怜儿连同另外两具婴儿尸体一并送到了殡仪馆。后来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这个出世仅40多天的可怜儿,自呱呱坠地以来便饱受病痛折磨;

因为病重而“假死”,被医生误判死亡后,又在无人喂食、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苦撑了几十个小时。

出于求生本能,意志顽强的他在即将被火化的危急时刻,拼尽全力发出几声啼哭,救了自己一命。

然而,即便男婴的求生意志如此顽强,却始终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因为他的亲生父母早在一星期前就已经放弃了他。

婴儿被转入安徽省儿童医院救治后,医生一直采取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短短两周时间,单这一项治疗,就花光了他父母的所有积蓄。

11月12日,他的父亲咨询了一位上海专家,得知孩子的病是个“无底洞”,便做出了无奈又残忍的决定:放弃治疗。

当天,李姓夫妻签署了“委托全权处理”的协议后,结清了所有费用,含泪离开了医院。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类似情况,大部分家长会继续治疗,或把孩子抱回家。像这种父母执意放弃的,我们的做法是接着治,能治好的送儿童福利院,治不好的也直到生命终结。”

病重患儿被父母遗弃的情况,医院也司空见惯,本着人道主义和医者仁心,11月12日之后,医院仍然继续喂食和救治患儿。

病情恶化 不幸离世

仅40天大的亲生骨肉,假死后被误判死亡,在忍饥挨冻的情况下,独自在病房、停尸房苦撑几十个小时,最终奇迹生还。

听到这样的“喜讯”,作为亲生父母,他们的反应如何呢?是悲是喜还是忧?

当警方联系到婴儿的父母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治不好,我们也没钱治,不去探望了,交给医院处理吧。”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这句话并没有在这个可怜孩子身上应验。

11月22日,“复活”的第三天,或许是缺少父母亲人的护佑,亦或是生命真正走到了尽头,自出生便饱受折磨的婴儿并没有将奇迹延续下去。

“肺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这次,医生签署的死亡证明再没有人质疑,小可怜的遗体再度被送往当初那个殡仪馆,被推入火化炉,离开了这个他还没好好瞧过的世界。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这是我们医院管理上的失误,如果检查得再仔细一点,孩子可以少受点罪。”

孩子离世后,负责运送遗体的护工、管床医生等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该开除的被开除,该吊销执照的被吊销了执照,都为他们的疏忽大意付出了代价。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遗弃病儿 是否有罪?

医院相关负责人员被处罚后,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父母,纷纷谴责他们的残忍和不负责任,呼吁法律制裁他们。

那么,这对年轻的父母在整件事中是否构成遗弃罪?是否需要负法律责任?

因为他们当初与医院签署了放弃治疗的协议,将孩子的处理权全权交给院方,而不是在医院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遗弃,因此,他们并未构成遗弃罪。

只不过,法律的处罚可免,伦理道德上的“违法”引发的舆论谴责,他们无法避免。

“如果当初救都没救,我们就遗弃他,活该被人骂一辈子。”

“我们治了,十万块积蓄全花光了,实在是没办法了,救不活了,才放弃的。”

面对媒体、舆论的质疑和指责,小可怜的父母声泪俱下地请求公众谅解他们,“逼不得已才放弃的,人心都是肉做的,我们比任何人都心痛。”

据了解,孩子父亲是最早知晓孩子复活一事的,也是全家人中唯一一个知情者。

他表示:“瞒住家里吧,特别是他妈妈,这件事毫无疑问是伤口上撒盐。”

的确,小可怜的父母不同于一些孩子刚查出毛病就被遗弃的父母,他们曾为了救治孩子倾尽所有,最终在绝望、无奈中做出了妥协。

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如果孩子的痊愈、生还机率较大,我想他们应该不会签署那份放弃协议。

未经他人苦,不劝他人善。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旁观者无权大肆评判和谴责。

外人的指责声总有一天会消失,他们因此而生的自我谴责,或许永远会萦绕心头。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但话说回来,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放弃治疗、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利,都是违法的,都是情理上所不容许的。

为人父母者,当有舐犊之情。

虽说小可怜的父母为了救治孩子荡尽家财,但无论有多么身不由己的苦衷,都不应该在孩子奇迹生还后拒绝探望,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即使婴儿救治无望,但临终时刻的陪伴、守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爱,是婴儿在人世间理应享有的温暖。

高额费用、救治无望,他们选择放弃是无奈之举;但拒绝探望,冷漠应对,显然是无德、冷血之举。

悲剧重演 如何避免?

“我们不可能故意害死小孩,光今年一年,我们医院就收治39名这种重病弃儿,垫付了近百万的医疗费、生活费等费用……”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谴责,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的院长感到很委屈,她表示医院每年都会收治不少被父母遗弃的重病患儿,不会故意做出大家所猜想的恶行。

“有的家长付不起医药费,有的担心长大了有后遗症,负担不起抚养费……丢在医院门口、病房里,要么直接签放弃治疗的协议。”

“医院也是没办法的,他们就在我们这儿‘甩包袱’,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另有一名儿科医生也表示,医院对这种病重患儿从未放任不理,他说:“比如有一个骨髓造血障碍的孩子,父母放弃了,我们医院义务治了5个多月,后续骨髓移植需要30多万元,医院承担一部分,剩下的靠医保以及社会募捐。”

虽然有时也会爆出一些医院的丑闻,但重病患儿被弃、医院自费救治的情况并不鲜见,毕竟绝大多数医者都有一颗仁心,都饱含济世情怀。

为何病重患儿被弃的悲剧屡屡发生?无法负担的高额医疗费用或成主要原因。

当父母无力救治这些身患重疾特别是先天性疾病的婴儿时,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兜底。

2013年,合肥一男婴死后在殡仪馆奇迹“复活”,父亲为何拒绝探望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病重患儿的救治压力正逐步得到缓解。例如,安徽省自2010年起已开展儿童大病救助试点,14岁以下、患有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农村儿童,医疗费用最高可报销90%。

同时,遗弃成本过低,也是纵容重病患儿被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父母遗弃未成年子女的成本应该提高,遗弃罪必须在司法实践中严格落到实处。

当父母确实因无力负担治疗费等情况不得已遗弃未成年子女时,社会也合力帮助这些家庭,为患儿的救治、成长构筑起一张可靠的“安全网”。

无论健康与否,无论是婚生还是非婚生,或是计划外生育,所有孩子都有生命的尊严,任何人包括给予他们生命的父母,都无权剥夺他们生的权利。

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应该享有体会人间温暖和做人的尊严。

愿患儿被弃的悲剧,不再重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