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省政协常委谢刚:走好“最后一公里”让“放心午餐”惠及更多家庭

作者:廖昊

2021年8月,省教育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城区小学实施“放心午餐”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放心午餐”工程,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按照文件要求,所有城区非寄宿制小学应在3年内实现“放心午餐”工程全覆盖。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原、晋城、临汾等7个市已有近7万名小学生享受到了“放心午餐”。从调研问卷结果来看,学校、家长、学生、企业各方满意度多在95%以上,社会满意度整体较高。可以说,“放心午餐”工程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帮助家长极大缓解了孩子午餐午休难题,这种“午餐+午休+午间活动服务”的模式,既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又是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

二、目前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校内午餐、午休硬件设施存在明显短板。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时没有考虑学生就餐问题,未建设学生食堂,或者学生食堂供餐能力有限。调研发现,忻州市城区小学以占全市不到20%的学校数量接收了全市85%的学生,处于饱和拥挤状态。在临汾市符合文件要求的104所小学中,可以满足午餐或午休硬件设施需求的仅有8所。

其次,午餐配送、营养搭配方面问题突出。在午餐配送方面,一些地方符合要求的配送餐企业数量较少,无法通过价格、服务形成企业间的良性竞争;配送餐中间环节多、监管链条长,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营养搭配方面,在浙江、广东等已实施校园午餐工程的省份中,不同程度存在油盐肉供应过多、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供应不足等问题。“放心午餐”关系到孩子们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需要,我省这项工程刚刚起步,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

最后,相关费用标准仍需规范。各地午餐费用多在10—12元之间,建议进一步明确午餐标准和政府补贴额度。午休服务方面,多数学校不具备条件,具体收费标准仍是空白。午间活动方面,一些学校依托现有资源提供作业辅导、课外阅读、艺术培训等服务,但收费标准和具体内容仍需从更高层面进行规范。

三、政策建议

首先,多渠道满足小学午餐刚性需求。一是大力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摸清底数,针对学校现有食堂餐厅和空置场地情况分类确定标准,“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二是统筹推动校内食堂供餐、校外集体配餐,积极探索“中央厨房+卫星厨房”供餐、借助临近学校供餐方式,多渠道解决供餐配餐难题。三是着力提升午餐健康营养水平。参照《学生餐营养指南》不同年龄段的标准,注重营养搭配,强化营养干预,合理提供学生午餐。同时,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菜品多样、口味多变、营养均衡。

其次,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在餐饮企业选择上,坚持依法依规良性竞争,在招投标和日常监管过程中引入家长、媒体监督,确保公开透明。尽快制定出台供餐配餐工作标准流程,在原料采购储存、厨房纳入监控、配送专人负责、现场进行测温等环节做到全流程标准化操作。在日常运营中,打造“明厨亮灶”,实现“阳光操作”,对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等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让学生家长、广大网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厨房情况。同时,由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不定期邀请家长、媒体进行不通知、不通报的抽查检查。

最后,抓紧明确“放心午餐”工程政策依据和相关费用标准。一是强化财政经费支持保障,将“放心午餐”工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省市两级财政投入,确保食堂改扩建项目经费、学生午餐补贴、午餐午休服务人员补助等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建立“放心午餐”工程食品安全标准,推动建立校园午餐供应企业准入标准、配餐企业工作流程规范、联合食药监共同推进建立学校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等。三是在制定午餐午休服务收费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物价和居民收入水平,对照社会上相似服务项目和费用水平,明确服务的事项、时间、内容、收费标准等并进行公示。

(省政协常委、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谢 刚)

【来源:山西省政协_委员履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