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作者:小欣观史
1949年6月,想要独吞抗战胜利果实的国民党领导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向共产党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军民在我党领导的指挥下开展自卫行动,解放战争就此打响。部队战士们迫切地想要打倒封建军阀,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因此战斗意志十分强烈。但令人惊讶的是,解放战争刚刚进行半年,山东野战军就已经和国民党军队展开过6次激烈战斗,最后的战绩却是6战5输,不仅让淮阴和淮安等重镇要地沦于敌手,部队还产生了大量的伤亡。军分区的七名领导召开联合会议,在会上指着山东野战军最高指挥长官的鼻子厉声痛骂,问他到底会不会打仗,同时还向中央领导发去电报,请求将这位山东野战军的总指挥换掉,最好是换徐向前过来。不过中央领导考虑了20多天后还是予以否决。这位被领导痛批“不会打仗”的指挥官是谁?他为何会在战场上6战5输?既然战绩不佳,那中央领导为什么还是不愿意换掉他?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陈毅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被派山东,推辞赴任

其实这位进山东后6战5输的指挥官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开国元帅——陈毅。陈毅是大陆十大开国元帅中唯一一个“文科生”,他出生于1901年,老家在四川乐至,从小饱读诗书。陈毅天资聪颖,15岁时就进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毕业后留学法国深造,在国外接触到了许多先进思想,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参加爱国活动。学校觉得陈毅是个不安分的愤青,将其劝退遣送回国。但回到祖国的陈毅并没有就此停止读书之路,一直坚持自学,在22岁时成功考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之前陈毅已经在同学蔡和森的影响下加入中国青年团,在大学期间又认识了进步青年肖振声和颜昌颐,之后还在这两人的介绍推荐下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的陈毅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先后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等多起军事行动,在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大放异彩,多次指挥部队在战场上打退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伟大军事家,也有过不被人认可的心酸经历。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其实抗日战争进行到末期的时候,国民党领导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频频在统一战线的背后搞小动作,派兵侵扰共产党的解放区。我军领导知道对方来者不善,也开始着手进行战略准备,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重新划分各个战区的最高指挥长官。当时陈毅一得知自己被调去山东主持工作,立刻就向上级领导发去电报,请求上级更改调令,将自己派去东北或者其他地区。上级领导询问原因,陈毅老实回答说是因为自己和山东的部门官员饶漱石关系紧张,担心两人会因为矛盾太多无法调和而影响到工作。

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故事说来话长,双方早在1943年就打过交道,当时陈毅是新四军的代军长,饶漱石是部队的二把手。领导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是看中陈毅为人潇洒坦率,饶漱石细致严谨,希望两人能够互补,率领部队发展壮大。但领导没有想到的是,两人因为性格差异过大,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截然不同,经常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分歧。饶漱石还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对陈毅的生活作风非常不满,觉得陈毅经常吟诗作对不事生产,完全就是一幅资产阶级的不良作风,不是正经打仗的材料。矛盾日积月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僵化。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饶漱石

但战友之间哪能有隔夜仇呢,为了化解两人的矛盾,中央领导都曾经亲自出马,从各个角度进行调解。得知这一次又被派到山东和饶漱石做搭档,陈毅心中还是有些不乐意,但这个时候所有的人员安排工作都已经完成,临时更换恐怕会给相关部门带来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是领袖亲临陈毅的作战指挥部对其进行劝说,才让陈毅放下心结赶赴山东。不过此时的陈毅不会想到,这次的山东之行艰难程度远超以往,自己刚接手山东野战部队,就尝到了屡打败仗的滋味。

战斗打响,六战五输

国民党领导一直对山东地区虎视眈眈,觉得山东的解放军部队离自己的统治中心南京距离太近,威胁极大。再加上山东地处要冲,内部包含两条铁路线和多个水上港口,交通便利,所以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就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地区。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山东,国民党领导在华东战区投入了大量精锐部队,其中还包括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国民党整编师

敌军来势汹汹,解放军这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战准备,不过身为部队最高指挥长官的陈毅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陈毅虽然在军队中颇有威名,也打过不少胜仗,但他之前都是在苏中地区指挥游击战斗,并没有和山东野战军的将士们打过交道,这也直接导致他在山东没多大声望,指挥工作难以开展。陈毅提出的战术得不到山东野战军老将的认同,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底下人不服从调令的局面,这也使得陈毅在进入山东几个月的时间内打出“六战五输”的惨烈战绩。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山东野战军的将士们作战斗志大打折扣,对陈毅也愈发不满。看到部队士气低迷,陈毅召集将领开会,提出要对安徽泗县发起攻击。但陈毅的话音刚落,野战军的将士们就纷纷表示抗议,说这个方案不行,泗县不是个好打的地方。

驻守在泗县的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两个桂系师团,这两个师团虽然出身地方,武器装备差劲,人数也不算太多,但士兵的作战能力却相当强悍,在军阀混战时期打败过国民党领导精心栽培的嫡系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将日本侵略者打得哭天喊地,被其他的中国军队称为“刚军”。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桂系师团

陈毅将自己攻打泗县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中央领导,领导看后很快就做出回复,恳切地表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将对面的敌军彻底歼灭,那这场仗我们就先不要打。行军打仗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要你手上握有重兵,总能等到合适的作战时机。”从这一番话中也可以看出,中央领导是不建议陈毅主动发起这场战斗,但此时的陈毅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急需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在陈毅看来,驻扎在泗县城内的国民党军队只有两个团,而他手下的山东野战军却有整整22个团,兵力差距如此悬殊,战役的结果显而易见,所以就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作战指令,命令部队正式发动攻击。

但战斗是打响了,出乎陈毅预料的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就在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急行军赶赴泗县的过程中,淮河沿岸突然下起大雨,不间断的降雨致使河流水位暴涨。因为从解放区到泗县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所以战士们必须先穿过齐腰的河水,再在满是泥水的山间小道上匍匐前进,最后在湿淋淋的环境中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雪上加霜的是,大量的武器弹药因为潮湿或者进水失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的发挥。陈毅曾在战斗过程中向中央领导发去军情报告,坦言部队在暴雨中行进困难,每天最多只能向前推进20至30里地,而且携带的火炮武器一遇到雨水就哑火了,将士们疲惫不堪,不少人还因为恶劣的行军条件患上风寒。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解放军渡河

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天,山东野战军终于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对驻守在泗县的国民党军队展开进攻。但泗县守军的实际战斗能力远远超乎陈毅的想象,再加上山东野战军的战士们已经在连日的奔波中耗费了太多精力,所以激战两天两夜之后,只有几百名解放军勉强攻破敌军的防守阵线冲进城内。可城内才是国民党守军的大本营所在地,所以这几百名战士进入城内后很快就被敌军包围,最终也没能成功突围,全部壮烈牺牲。泗县战役最终还是以我军的失败结束,战后统计,山东野战军在这场战斗中歼灭敌军3000多人,自身的伤亡人数却也高达2700多人。知道这次是自己鲁莽行事了,陈毅主动向上级领导进行自我检讨,领袖并没有责怪他,表示胜败乃兵家常事,山东野战军虽然此次作战失利,但部队也因此得到了锻炼,总结出了不少经验教训。

不过领导的宽慰并没有让陈毅放下心来,攻打泗县的行动彻底失败,山东野战军的将士们作战意志愈发消沉,陈毅身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陈毅在为如何提高部队士气焦头烂额之际,国民党那边又有了新动作,被国民党领导视为王牌主力的七十四师在长官张灵甫的带领下连夜朝着淮安和淮阴一带奔袭而去。部队领导探查到国民党军队的行进计划后,火速向时任华中野战军最高指挥长官的粟裕下达作战指令,让他率领华中野战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淮安和淮阴附近,支援陈毅的山东野战军。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泗县战役

粟裕这边一收到上级领导的指令后就立刻带着3万人马动身前往两淮地区,但粟裕所在的解放区和作战地点之间相隔整整500里,再加上当时山东正值雨季,行军路上遍布水网,导致华中野战军的前进速度相当缓慢。粟裕部队在行军路途中就收到了陈毅发来的急电,陈毅严明山东野战军现在人困马乏,对上国民党七十四师根本没有反击之力,山东的形势岌岌可危,希望粟裕部队能够在国民党军队正式对淮阴展开进攻之前抵达目的地,扭转败局。粟裕和华中野战军的将士们星夜兼程,但还是没能赶上,被国民党七十四师抢先一步。国民党军队以炮火开道,对淮阴展开猛烈进攻,仅用了不到2天的时间就成功攻破淮阴县城的南部防线,将驻守淮阴的解放军部队包围歼灭。拿下淮阴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们在第二天就拔营南下,很快就将淮安也掌握到手中,至此两淮地区地区彻底沦于敌手。

没有守住淮阴和淮安,身为部队最高指挥长官的陈毅成为众矢之的,山东野战军的将士们都对他颇有微词。自打陈毅成为部队的指挥官,战士们在三个月内经历了多场败仗,唯一一场胜利的就是在泰安开展的狙击战,但这场战役最后取得的战果却非常有限。军分区的领导召开会议,当面对陈毅提出批评,问他:“你摸着心口问问自己,这几场仗到底是怎样指挥的?”陈毅也知道自己表现不佳,因此并没有进行反驳,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陈毅表示,部队不能打胜仗,不是士兵战斗能力不行,也不是武器装备方面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自己这个主帅的身上。之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兵强马壮、武器先进,八路军还不是照样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还不如日军呢,山东野战军为什么会被他们迎头痛击,追根究底还是自己这个最高指挥长官犯了两个错误。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部队会谈

这第一个错误就是不应该先打泗县。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遭遇强敌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战术对策,不要一味地出头打强。如果不是坚持要啃下泗县这块硬骨头,部队将士们也不会伤亡惨重,山东野战军也可以腾出手来转攻国民党军队中实力稍弱的第六十九师或者二十八师。另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下定决心死守淮阴。如果部队能够再守住淮阴几天,就能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进行汇合,这样还有可能将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包围消灭,也就不会白白给国民党领导送去一个可以吹嘘的战绩。

提议换帅,领导否决

山东野战军的将领向中央领导发去了一份联名电报,在上边总结了陈毅身为部队最高指挥长官的三个失职之处:一是没有积极听取部下的意见,一意孤行,导致部队贻误战机;二是放弃坚守淮阴,致使这个重镇要地被国民党占去;三就是性格不果断,处事不坚决,大敌当前了还摇摆不定,缺乏作为军队统帅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军事素养。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粟裕

因为把山东解放区作为首要进攻对象,所以国民党领导在解放战争初期采取的作战方针是“兵分两路,南北夹击,拿下山东,沿着津浦铁路线扩张”。解放军为了对抗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地区部署了南北两道防守阵线,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在南线,粟裕率领着华中野战军驻守北线。陈毅这边屡打败仗,愁云惨淡,粟裕那边却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将敌军的攻势打退,还创造出“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因此最开始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向上级领导发去电报的时候,是希望领导可以让粟裕来代替陈毅。不过后来他们考虑到那样一来粟裕就得同时兼任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两支部队的最高指挥长官,未免太过辛苦,于是衡量一番后又表示粟裕不行的话也可以将徐向前调来,徐向前在山西也打了不少胜仗,山东和山西也比较接近,相互之间熟悉情况。

中央领导收到电报后立刻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最先是同意了山东野战军将领们的请求,打算将徐向前派过去的。陈毅得知上级领导的决定后也表示理解和欢迎,他觉得徐向前也是一位指挥经验丰富的优秀将领,尤其擅长巧用战术,总是能带领部队以多胜少、以弱胜强,有很大的几率能改变山东野战军在战场上所处的不利地位。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徐向前

不过就在陈毅已经做好被换掉的心理准备收拾东西时,负责接班的徐向前却一直没有出现。二十多天后,还在焦急等待徐向前的陈毅突然收到中央领导的电报,上边的内容却是告诉他原先的调换计划取消,让他继续担任山东野战军的最高指挥官,主持当地工作。这是领袖在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在领袖看来,一是战前换将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少做,因为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军心;二就是领袖已经想出了扭转山东战局的好办法,准备调整战略部署。

搭档粟裕,势如破竹

领袖深知,陈毅是文科出身,军事实力确实可能稍微弱了一些,但他性格豁达,能够礼贤下士宽以待人,部队将领对自己提出批评意见后他也能虚心接受。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陈毅十分擅长统筹协调部队,能够充分利用军事资源。虽然最开始的时候陈毅因为不熟悉山东事物和部队士兵有些隔阂,当时山东野战军的内部组成也十分复杂,既有新四军,又有八路军,还有很多地方部队,但陈毅还是放下老党员的架子,亲自上前线战场和部队士兵进行交谈,靠着自己的努力将这些战士们团结在一起,这也是领袖不打算将陈毅换掉的主要原因。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陈毅和粟裕

解放战争进行到后期,山东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战局都发生了变化,中央领导再次对部队进行调整,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让陈毅担任部队的最高指挥长官,粟裕做队伍的二把手。合并之后的部队在山东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快就让陈毅甩掉了“不会打仗”的帽子。

1946年底,华东野战军正式完成合并,在宿北地区打响了第一场战斗。中央领导对华野部队的首秀寄予厚望,在战役开始之前还亲自打来电话,告诉陈毅和粟裕二人这一场仗必须打胜。而陈毅和粟裕也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全歼了国民党第六十九师,消灭敌军21000余人。之后华野部队又在芜湖战役中再创佳绩,不仅歼灭了国民党士兵56000余人,还捣毁了国民党在“绥靖区”的作战指挥部,击毙敌方多名高级将领。当然陈粟二人在山东战场上的最大战绩还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领导的“掌上明珠”——整编七十四师。七十四师也是解放军的老朋友了,这支军队是国民党领导一手扶持起来的中央嫡系军,装备精良,战力强劲。得知华野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国民党领导和我党领袖都大感震惊。

陈老总进山东后6战5输,下属提议换将,为何领导深思20天后否决?

孟良崮战役

自从陈毅和粟裕成为好搭档后,山东战场上的作战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野一路发起猛攻,很快就将进犯这里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击败。陈毅和粟裕之间的战友情也愈发牢固,后来陈毅被调离华东野战军,粟裕也一直为他留着部队总指挥的职位。当然,也是因为中央领导的知人善用、慧眼识珠,陈毅才能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下继续担任山东野战军的总指挥,也才能和粟裕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这正是领袖大智慧的充分体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