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明善(1897~1932)

作者:榆林党史与方志
白明善(1897~1932)

白明善(1897~1932)

乳名健儿,字乐亭,号复,清涧县高杰村人。少年读书时,缺食少衣,常用沙盘、树枝练字,后长于书法。小学毕业后,曾在折家坪、杨家园子等地任教,诲人不倦,所至有声。1923年初,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办,前往投考,作文《民为贵说》文优书秀,以95分名冠榜首。当年寒假前夕,同学推举白明善等为学生代表,写信要求省教育厅撤换校长高竹轩,李子洲被任命为校长。他孜孜苦读,学费匮乏,饥劳交集,曾昏厥几次。经李子洲、王懋廷筹谋,安排其为学校兼刻讲义,实行半工半读。在李子洲和王懋廷的培育下,阅读革命著作,到附近农村、学校宣传马列主义,被誉为学生领袖。1924年10月参加共进社,协助李子洲等创办陕北青年社和油印刊物《陕北青年》。冬,由李子洲、王懋廷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夏,党派其赴上海大学深造。在瞿秋白、恽代英等党员教师的熏陶下,理论水平提高很快。后调中共中央发行部,主管印发《马克思主义浅说》和《无产阶级政党之建设》诸书。

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绥德苗家坪(今属子洲县)召开,白明善被选为陕北特委候补委员,秋冬任绥德县委书记。其以冬学教员身份,在周家公式镇李银家沟山坡上的土窑里,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多次深入三皇峁、姜家崖和马蹄沟一带盐滩、煤窑,访贫问苦,推动工运。1929年初,陕北特委从折家坪迁至老君殿,白明善任宣传委员兼米脂县委书记。

四五月间,特委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召开,刘志丹、白明善、霍世杰、刘澜涛和杨国栋等10余人出席,推选白明善主持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右倾错误,并建议省委撤销其职务,选举刘志丹为特委军委书记。这是陕北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白明善发挥了应有作用。会后,旋任府谷县委书记。

1930年3月,因叛徒告密,在清涧县城被捕,押送榆林第三监狱。他正气凛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但组织情况一字不吐。敌人先以金钱、地位引诱,被严词拒绝,后又派叛徒劝降,被怒骂斥退。他坚定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人的气节不可丢!”敌人阴谋破产后,便施酷刑。皮鞭抽、杠子压、坐虎凳、灌辣水、指穿竹签……白明善皮开肉绽,视死如归。1932年1月21日,他在绞刑架下英勇就义。临终前他自豪地说:“杀我白明善不算什么,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被载入《中国共产党死难烈士英名录》。

刘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