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作者:钢铁咆哮

#战争风云#提起第一元帅,第一大将,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第一上将有些人就不是那么了解了,他就是萧克。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第一上将萧克

萧克是湖南嘉禾人,1907年出生,出身书香门第,黄埔四期毕业,和林彪是同学,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了井冈山,参与开辟中央根据地。

红军时期,红军曾先后成立过10个军团,各军团军团长分别是:红一军团林彪(元帅)、红二军团贺龙(元帅)、红三军团彭德怀(元帅)、红五军团长董振堂(牺牲)、红六军团萧克(上将)、红七军团长寻淮洲(牺牲)、红八军团长周昆(失踪)、红九军团罗炳辉(病逝)、红十军团长刘畴西(牺牲)、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大将)。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抗战时期的萧克

1955年授衔时,除已经牺牲和失踪的,健在的5位当年的军团长中不是元帅就是大将,萧克的军衔是最低的,后来为了打通长征道路,和贺龙的部队会合,组成红二方面军,萧克任副总指挥,要知道,在十大元帅评选时,一方面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被评为元帅,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被评为大将,可见萧克资历不浅,而在抗战时期,萧克担任了120师副师长,而当时八路军只有三个师,三个师长后来都被评为元帅,115师师长林彪第三元帅,129师师长刘伯承第四元帅,120师师长贺龙第五元帅,而副师长也有几位元帅,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第九元帅,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第八元帅,可见在抗战时期萧克的职务也不低,和元帅们差不多。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战争时期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萧克担任四野参谋长,又和林彪共事,两人年龄相同,又是黄埔同学,两人配合不错,一直打到海南岛,这是一段愉快的经历。

建国后,萧克任国防部副部长,是彭德怀的副手,开始在评选军衔时,按道理他应该可以评为大将,因为在开始评选大将人选15人时有他的名字,萧克也足以评为大将军衔,事实上在55年酝酿大将名单时,曾经有过10位、15位和22位共三个方案,在第二方案的15人名单中,就有萧克、张宗逊、宋任穷、王震、周纯全的名字,而在22人名单中,才有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的名字,可以发现,萧克是排在大将候选名单的第二梯队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把他排在上将第一位,毛主席和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评衔是个很不讨好的工作,争议和不满总归是存在的,于是有“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文武双全的萧克将军

因为萧克不争名利,乐于为军队培养指挥人才,后来又担任军事学院院长,为军队培养大量指挥员做了贡献,而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个作家,也许是出身书香门第,看得书多,知识广泛,他写出了小说《浴血罗霄》,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是一个军中的奇迹,开国上将之首的萧克将军取得了不亚于他的军事生涯的业绩,被传为一段佳话。萧克后来致力于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和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出版《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发表多篇文章,成绩卓著。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文武双全,获茅盾文学奖

毛主席接见

萧克对这些身外之物看得不重,他心态很好,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他是开国上将中最长寿的一位,活了102岁,这恐怕不仅仅是只是锻炼身体而得来的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