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之心高深莫测。野心家、阴谋家、老奸巨猾、老谋深算……几乎是司马懿一直无法开脱的个人标签。
能力比肩诸葛亮,又比诸葛亮更能隐忍,因此群雄辈出的三国,终究是让司马家执掌了天下。
世人皆以为司马懿七十岁才造反,是凭借着超长的寿命熬死了曹家三代,才成为最后的赢家。
其实不然,司马懿可谓是一个非常善用权谋的人,在那个英雄满天下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用一生去下一盘棋。

他也是一个非常圆滑和有着超强识能力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时机,去做最合适的事情。
这种优秀的特质在侍奉曹家三个君主,以及面对不同敌人运用不同战术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忍受。
曹操第一次邀请他入麾下时,纵使他再讨厌曹操也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谎称自己瘫了,演戏演了七年,七年里天天被人监视。那时候的他还正值壮年,试问哪个人能有他这般隐忍。
当第二次,曹操再征召时,司马懿深知自己已经无法远离风暴的漩涡。此时的曹操身边早已谋士云集,也知道曹操并不是傻子,只是看破不戳破而已,再不顺着台阶下,小命可就不保了。
于是表现得非常积极,要加入曹操的阵营,毕竟演了就演全套,一天没戳破就继续装,索性怎么狗腿怎么来。
可高手过招,哪有那么顺畅。曹操心想七年前你不来无非是嫌弃我,现在我有点成就了,你就想轻松获得重用,没那么容易。
于是,刚加入曹营的司马懿第一份工作就是去喂马,这明显瞧不起人吗?但他并不恼,欣然接受了,还乐在其中。他深知人生在世,善于审时度势是取胜的首要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能比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人活得更长久,是因为他活得更通透。很多时候,你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平和地去面对现实。
因为要想成大事,必先收敛锋芒,从此不管人前人后,司马懿都很会藏,没有人能摸透他在想什么。
一个“藏”字,成就了司马懿从一介儒生到天下第一人的彪悍人生。
自古以来,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不动声色的。从决定加入曹营那天,司马懿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可以说,司马懿就是为了权术而生的。不仅拥有别于常人的天赋,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司马懿出生在历代都是当官的家世,有很多机会去思考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有机会经历别人见不到的事。
换做是常人,被下放到喂马,早就火冒三丈,想办法另换阵营。可司马懿不一样,他不光做得好还要做到让曹操对其放松警惕,还要让曹家依仗他。
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曹操开始慢慢接受他,并且让他教育儿子曹丕。
一下子司马懿就成了曹丕的老师,地位有了质的飞跃。可他还是深藏不露,只做该做的事情,一直不参与曹丕与其它皇子的斗争。暗中观察曹丕是否值得自己辅助,果然司马懿没有看错人,曹丕确实是个可塑之才。但他也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建议曹丕收敛好野心,韬光养晦,不动声色,静待时机,一击即中。
机会终于来了,司马懿38岁那年,成功帮曹丕夺嫡,从此深得曹丕的信任,可他非常清醒地知道曹丕也只是在利用自己而已,依旧保持低调行事,只是偶尔出些建议,从不露出锋芒。
虽然只是在身后谋划,不可以否认的是,司马懿是一个军事奇才。
40岁,关羽水淹七军,曹操或许是年纪大了有点慌,准备迁都。此时,司马懿提出了联合东吴,背后捅关羽一刀的毒计。
41岁,主持曹操葬礼。
42岁那年,曹丕即位,他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从幕后谋士变为台前权臣,官至副宰相。
47岁,击败了兴兵来犯的诸葛瑾。
48岁,擒斩孟达。
59岁,辽东太守公孙渊宣布独立,生生耗死了诸葛亮的司马懿被魏明帝曹睿拿来驱虎吞狼。只给了他四万人马,让他去单挑东北亚霸主公孙渊……
从中可以看出,曹家对司马懿一直都是保留戒心的,虽然给了他很高的地位,却一直让他给最难啃的骨头。而他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之后,丝毫不居功自傲,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默默地做好分内事。
最能体现他能沉得住气的还是要数,一次和诸葛亮的对战。两军僵持时,司马懿非常冷静。即使诸葛亮给他穿女人的衣服,一再羞辱他,司马懿仍然不为所动。即使诸葛亮斩杀曹魏的将军逼他,司马懿也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换做是常人,未必有这份定力。也就是这份低到尘埃里的隐忍,才让司马懿对外,有平定外乱的能力;对内,有隐忍务实的态度。让邻国畏惧,让同僚信服,让权贵放心,让对手麻痹,让曹家对他放下戒心。
所以,司马懿才能在70岁抓住机会,利用曹爽访陵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夺取曹魏政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大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花了一生征战的天下,三两下就被他的司马家族轻而易举夺走了,何其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