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软 197 亿美元收购美版“科大讯飞”,是巨头逃不开的“入行法则”

微软 197 亿美元收购美版“科大讯飞”,是巨头逃不开的“入行法则”

与行业老手联合,是互联网巨头跨行业的一种必然之举。以往,互联网巨头交的学费太多。

作者 | 吴彤

编辑 | 李雨晨

历时八个月,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又一笔“世纪大收购”,进入收官之际。

上周,英国正式启动对微软160亿美元(含债务共197亿美元)收购Nuance交易的反垄断调查,并将在3月9日对该交易作出第一阶段决定。

微软入主Nuance,成为微软史上第二大收购案,仅次于2016年以262亿美元收购领英。目前,这项交易已通过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的批准,只差英国监管部门的点头同意。

2021、2022年度之交,大笔收购案频发:

IBM“含泪”10亿美元甩卖watson health,软件巨头甲骨文收购电子病历巨头Cerner,交易总规模约为283亿美元,Cerner市值溢价达20%。

不过,从溢价角度看,微软收购Nuance还比甲骨文收购Cerner高出3个百分点。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微软要花如此巨大的代价促成这笔交易?Nuance能为微软的医疗梦想带来什么?

1

微软押注医疗,一切有迹可循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软先后错过了搜索、社交、移动互联网、电商、流媒体的风口。

微软不是没做过努力——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失败;85亿美元收购的Skype、12亿美元收购Yammer,雷声大、雨点小。

移动互联网掉队之后,“失意”的微软想从头再来已再无胜算和可能。

因此,微软要做的就是“直接换台”,全力押注下一个未来——云计算。

在新CEO纳德拉的带领下,砍掉手机业务,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Office 365,微软正在重回市值巅峰。

2018年第一财季,微软云服务营收超过200亿美元,首次超过收入的20%,同时,云服务营收超过Windows,成为微软新时代的代名词。

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纳德拉直言:“我们的企业级云业务表现强劲,这是我们与医疗、零售、金融等各行业领先企业不断深化合作的结果。我们每天都致力于为客户在智能云和智能边缘领域创造独特价值,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

目前,Azure(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已经是微软的主营业务,每年的营收增长率都在100%左右。

2021年10月29日,微软股价迎来连续大涨,市值逼近2.5万亿美元,一举超越苹果,重新登顶全球市值第一。

微软能够做到这一切,离不开在各个行业的精力投入。其中,医疗是微软云服务的重点对象,也是反过来促进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0年3月,微软研究院负责人Peter Lee博士就说到,医疗健康在全球范围内是一项价值7.5万亿美元的庞大业务,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以及能够将数据充分利用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技术等服务正在迁移到云中。这对于微软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密切关注并给予优先支持。

早在1999年5月,微软就曾对健康信息网站WebMD投资2.5亿美元。但是,在今后的十多年里,微软对医疗也只是”体验式”参与。

而在2010年之后,配合云计算战略,微软在医疗领域迎来一次新的蜕变,并且期间有多达十数次与药企、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的密集投资与战略合作。

以一些代表性事件来看:

2014年,微软公布旗下的首款可穿戴设备 Microsoft Band,随之推出Microsoft Health云端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应用,帮助用户追踪心率、步数、睡眠等健康数据。

2017年,微软与匹兹堡医疗中心大学合作,就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病历数据输入、AI分诊、辅助门诊等工作开启AI医疗计划——Healthcare NExT。

2018年,微软宣布成立“微软医疗”(Microsoft Healthcare)的新部门,致力于将医疗系统搬上云端,实现超大规模云计算与医疗研究的量的结合。

2020年,微软发布第一个专门针对特定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微软医疗云,这套云计算医疗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来自于Nuance公司的Dragon服务。

这种布局,也被视为微软瞄准医疗,在错失移动互联网浪潮后的一次大转身。疫情之后,微软对医疗行业再次改观。

纳德拉称,原需两年才能完成的数码转型工程在两个月内完成,医疗让微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的可能性。

问题是,凭借微软自身的力量,能否在短时间内帮助行业完成上述的“转型工程”?

2

Nuance可以帮到微软什么?

回到这次收购案的另一位“当事人”——Nuance,这是被坊间称为美国版“科大讯飞”的语音AI巨头。

早在1996年,Nuance就开发出了第一版语音交互平台,等到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时,Nuance已发布了一系列语音交互软件产品(如Nuance7,Nuance Verifier)及配套的开发者工具。

这家AI语音领域的祖师爷,长期以"吃小鱼"模式不断壮大,26年的时间里收购了70多个项目,建立了5家截然不同的业务部门:医疗业务、企业业务、图像业务、汽车业务、含运营商业务和移动设备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

在不断收购的过程中,Nuance逐渐败落成一家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颓然大物"。各种业务之间缺少有效耦合,强弱业务线之间互相输血以苟延残喘。

除了内忧,更多的“外患”也在逐渐蚕食这家巨头的市场地位。

据华西证券统计,Nuance在全球智能语音市场占据的份额为31.6%,其曾为苹果siri提供语音识别技术。

但从2015年开始,苹果成立了语音技术研发团队,并挖走了Nuance的语音技术开发师,谷歌也早在2004年,就曾挖走Nuance的联合创始人Mike Cohen作为其语音技术负责人。

2016年,谷歌更向第三方开发者免费开放了语音识别API。

这样的操作,让Nuance的护城河荡然无存。

直到2018年,新帅本杰明为新任CEO,在一年的时间里确立公司新版图:

一,主干:本体主要围绕医疗业务和企业业务。

二,独立:将汽车业务部门拆分成一家上市公司Cerence;

三,甩卖:将图像业务以15亿美元卖给了Kofax;

从2018年专注医疗领域至今,Nunace将多年积淀下来的服务、渠道、技术、产品重新梳理,发展为医疗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和环境临床智能的头部供应商,背后握有美国77%的医院资源、55%的医生和75%的放射科人员,以及90%的群全球医院资源,这将是一个超过千亿美金的潜在新市场。

2020年5月,微软在宣布推出医疗云之后,就与Nuance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微软甚至将Nuance的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DAX)的环境临床解决方案直接嵌入到了自身云服务中。

在微软解决方案覆盖的医院中,系统将自动捕捉记录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并通过AI进行语境分析和自动创建临床记录,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

实际上,从Nuance近来的发展趋势,也证明了卖身微软是正确的选择。据Nuance 2021财报显示,公司总收入约14亿美元,其中医疗保健部门收入为8.061亿美元,占比59.2%。

这主要得益于Dragon Medical和CAPD云产品的增长。所以,Nuance趁此时机卖出核心医疗业务,不仅能背靠微软这座大山,将自身技术和业务拓展更深,还能减少服务市场对自己的干扰,真正发挥出研发热情。

这样的局面,微软和Nuance当然乐见。

除了主力的医疗业务,Nuance还涉及语音和图像有关的核心技术,并开始在医疗影像上发力、以及DragonGo等消费级语音产品、车载语音和企业业务,整体市场非常广阔。

其中,Cerence这家专做车载智能语音对话方案的上市公司,就是由Nuance的汽车部门拆分而成。

比如,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Cerence以超过70种语言为近3.25亿车辆提供服务,包括特斯拉、奥迪、宝马、丰田、吉利、上汽、福特、通用等几乎全部的主流汽车制造商。

未来,无论是随着智能座舱打造车载医疗云服务还是钻研车载语音业务,微软都手握了大量的潜在资源。收购Nuance将使其有机会向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电信等行业的大量新客户销售产品。

3

互联网巨头的“入行”通用法则

微软与Nuance的收购案,在一个多月后就将尘埃落定。

在互联网厂商由C转B、奔赴各个产业时,行业合作伙伴成为生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前者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建立与ISV、软件开发商的关系,后者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在渠道关系与行业理解上,是互联网厂商短时间无法做到的。

强如国内的BAT,也难逃这一行业法则。

2018年,腾讯以12.66亿人民币入股东华软件,重点在医疗云及医疗互联网应用等四个方向与东华软件开展深度合作。

在腾讯官宣之后的一周,阿里宣布入股卫宁健康。2019年,百度14.43亿元战略投资东软。

从国内的情况看,医疗信息化已经高度标准化,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会在医疗圈子外围兜兜转转。

结合此前的谷歌健康赋被重新收编集团、IBM兜售沃森健康的结局来看,无一不是互联网思维给医疗行业“交的学费”。

与行业老手联合,是巨头跨行业的一种必然之举。

这也是微软这次收购案的根本逻辑。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