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作者:西北信息报社

面对疫情,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这场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1月20日,大寒,往年此时的西安,街上已有了新年的味道,路边已挂上了花灯,城墙上的灯展早已开放,如今街边没有了往日卖年货的摊贩,有的只是行色匆匆,戴着口罩的路人。

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被抽调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昼夜忙碌,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的辛苦,换来了越来越多的笑脸。胜利,就在前方;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经历一场不平凡的抗疫

2022年的开年,注定不平凡。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西安人,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家用居家践行自己的抗疫责任。而在寒风中,还有一批“平凡人”他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为每一个社区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记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连日来,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参与小区值守、敲门入户、核酸检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累了歇一歇,困了眯一会,常常忙得忘记了时间。这是正常生活不会有过的经历,让记者近距离感受一下“逆行者”的工作和生活。

记者所在社区有15位下沉人员,来自省属、市属不同单位。从下沉第一天起,大家就听从社区安排,不挑拣工作,在疫情面前共同进退。参与所在社区物资配送、秩序维护、扶老助弱、宣传引导、入户统计等工作,每一位下沉人员都始终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状态科学有序助力防控工作。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这是下沉以来最大的感受。下沉人员要协助社区做好安保、环境卫生、水电、天然气、就医、暖气供应、物资分发等生活服务工作。在蔬菜等物资到来前,制定详细的分发方案和应急预案。物资到位后,第一时间和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将物资有序分发到每一户居民,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爱传递到居民的心中。通过小区微信群,建立了“群众买菜购药服务群”,定期为居家观察人员、独居老人等提供物资代购、跑腿代办、心理疏导等贴心服务,努力把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让群众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下沉工作二十多天来,记者始终把社区居民冷暖放在心上,紧盯居民的心头之困、生活之忧,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服务居民各项工作。同时,不搞特殊、不讲条件,积极主动、扎实细致地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行动迅速、执行有力。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战胜疫情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虽然疫情防控工作艰苦卓绝,但这些默默无闻、冲锋在前的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下沉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等,始终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2022年初,在西安发生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不平凡的抗疫。本报记者 魏建军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用初心使命筑牢安全防线

“未央区1月13日新一轮核酸筛查累计采样1317122人,结果全出,均为阴性。”

1月14日,方新社区书记在下沉干部群里发布了这个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住户们从手机上看到了“未央区关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新闻,“我们是不是解封了?”“今天能出小区了是不,我家……”“我们能进入隔壁小区了吗?”一时间记者的手机基本处于一个电话没讲完另一个电话已经在等待的状态。

正在接打电话的间隙,记者看到下沉人员群里接收到了当天为小区住户发放出门证的任务。早上8点,记者和其他下沉干部在小区大门口摆好桌子,张贴好排队指示语后,两人一组为小区住户开始发放出入证。

为了避免大家下楼排队出现扎堆的现象,记者和其他下沉干部在各自所在的住户群里通知了下楼领取出门证的顺序,但住户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刚刚维持好的排队秩序在填写完几个出入证后又有些混乱。

“保安麻烦把喇叭拿来!”记者填写完手里的出入证和保安要来了小喇叭。“咳咳,各位住户不要着急,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看清楚楼号排队,1号楼在左边,2、3、4号楼在右边!”记者拿上喇叭在队列里穿梭维持秩序,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你好,我刚领了出入证,我现在着急出门,你能帮我签个字吗?”正在记者低头调试喇叭音量的时候,几个住户着急拉着记者签字。“您跟我去桌子那边儿我给您签,都别着急。”门口的三张桌子都在忙碌状态,记者带着住户走到小门旁边趴在墙上挨着给住户签好出门证。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喇叭放在脚边,里面的录音还在循环播放,前来签字出门的住户越来越多,很快也排成了一个长队和等待发证的住户挤在一起。“小王,通知领证的住户们回家,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发证!”下沉干部沈悦说。

拿起喇叭,记者又开始了新一轮喊话。“不要排队,赶快回家,出门证上门发……”驱散了小区里聚集的住户,大家拿着剩余的出门证准备挨家挨户上门发放,记者留守大门口负责出门证的签字和政策解读。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把多余的桌子搬回物业办公室,记者开始一边签字一边解释政策,为了提高效率,喇叭又一次派上了用场,怎么说才能既解释清楚政策又简洁明了?一小段创作结束后,小区大门口开始循环播放“出门仅出两小时,附近一买快回来,两个小时回不来,出门证明收回来”。

“这个口号编得很有意思,清楚简洁”“妈妈你听这个喇叭说的话挺顺口呀”记者在签字之余不断能听到大家对口号的评价,为了能加强大家的守时意识,每次签了字还是要多提醒一句“记得两个小时就要回来!”

中午11点,出门证发放结束,小区门口的人流压力逐渐变大,延续之前的站岗时间,大家又一轮服务小区住户的新工作开始了。本报记者 王媛瑞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穿上防护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协助核酸检测、保障物资保障、秩序维护……在西安防疫的关键时刻,记者按照报社要求下沉基层,渗透到街道社区抗疫战场的“毛细血管”中,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1月13日晚19:10,社区发出通知:“按照统一安排,明天(1月14日)将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筛查。这是我区自12月31日以来连续14天无社会面新增病例后的一次全员筛查,是对实现动态清零目标的验证……”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14日一早,小区里核酸检测平台已安排就绪,这时小区志愿者队长王老师说:“小周,咱社区又给安排了一组核酸检测,来,穿防护服,负责手机端核酸检测检录。” 之前由于小区志愿者较多,都由其他志愿者来负责,这次记者也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成为“大白”。

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穿上了防护服,粘紧胶带、扣紧手套、带上防护面罩。刚开始时,还难掩第一次变身“大白”的兴奋,但真正的考验也在等待着自己。

经过简单的培训,我上岗了,一台手机就是一组酸检测检录,工作要求很明确:一个都不能错。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起初,看到群众排队低头玩手机不往前挪动的时候,自己也是热情满满的召唤:“来来来,请往前动一动,过来登记了哈”“这位大哥您请这边扫码!”“来来来,扫码扫码,安全扫码!”遇到不会操作的爷爷奶奶也是耐心地把他们从各种“扫一扫”的界面带回来,教他们打开一码通小程序,找到电子码。一遍一遍招呼着群众保持距离间隔,有序前进。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已过,小区住户已基本采集完毕,这时社区工作人员说:“咱们这一组还要负责附近的华润超市和北关邮局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现在去吧,剩下两组继续在小区采集。”穿上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面罩不一会就起雾了,看不清手机相关信息,但每到一个地方,采样结束后都会听到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那一瞬间心里暖暖的。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下沉工作二十多天,自己也深切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核酸采集全程站着,采集一次核酸消毒一次手,当脱下防护服的时候看到她们每个人手都是红肿肿的,深切感受到她们的不容易。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化身“大白”。让记者觉得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穿上它的那一刻,心中就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激励着自己认真落实工作任务。本报记者 周生来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抗疫一线的温暖与感动

自西安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为消灭疫情的共同目标奋战着、拼搏着,将初心使命篆刻在内心,将勇于担当付诸于行动。1月18日,西安本轮疫情首次“零新增”, 疫情形势不断向好,进入收尾阶段,我下沉抗疫一线,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大半个月。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20多天的一线工作里,我负责纸坊南社区辖区内14个小区居民的核酸样本打包工作,从一开始的懵懂到后来的熟练,消毒、取样、扫描、归整、打印、封装、转运、消毒......打包期间,多的有上百支,少的四五支,源源不断的核酸样本从一线采样人员手中转运到我面前,我能做的,就是高效率完成打包转运工作。处在核酸检测的“枢纽位置”,我提前一分钟打包转运,意味着检测机构就能早一分钟进行检测,居民也就能早一分钟查看到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看着一批批待检测样本经过我手中被送走那一刻,作为一名“90”后,有幸能够参与疫情防控,与医护人员一起、与社区工作者一起、与小区的志愿者一起并肩作战,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感到特别有意义。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疫情来势汹汹,但温暖与感动从不缺席。1月19日一大早,我又一次收到单位对下沉人员的关心关爱,当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送到我们手中时,让我们下沉一线的人员心理倍感温暖。在报社的大家庭里,大家每天都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当中,疫情来临,报社全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一线抗疫紧张有序,后勤保障温暖人心,领导关怀鼓舞士气,在疫情面前,彰显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面对疫情,让暂停下来的西安再次运转起来,我们人人都是战士。穿上防护服,我是抗疫一线的一名工作人员,脱下防护服,我是报社的一名记者,虽职责不同,但使命相同。今后无论身处怎样的场合,身份怎样的转变,这段抗疫工作,已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祈祷我的城市早日恢复有人间烟火的往常,我们定会熬过寒冬,迎来新春! 本报记者 李勇

「同心同行 抗击疫情」 冲锋,为了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

1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据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刘顺智介绍,1月18日0时到24时,西安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实现了社区动态清零目标,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

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才选择了逆风前行,我们相信在自己“黑夜”的岗位上坚守不仅一份责任,更是为了迎接战“疫”胜利后最美的清晨。

本报记者 魏建军 王媛瑞 周生来 李勇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