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传说)黑鱼精轮回复仇

作者:九品莲台

康熙元年,沧州府治下有一村子叫张家庄。庄主姓张名承恩,娶妻刘氏。夫妇俩虽恩爱无比,奈何多年来却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一天,一位云游僧人借宿庄上,得到了庄主张承恩的殷勤款待。茶足饭饱后闲谈,张承恩自然免不了一番感叹。张承恩自嘲,说自己平时多做修桥铺路之事,不知道上天为何始终不降子嗣给自己?

僧人笑了,劝解张承恩一番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张承恩见僧人仙风道骨,说话高深莫测,知其必非寻常之辈,特意叫来妻子双双跪倒在僧人面前,希望僧人能指点迷津。

僧人本来不想插手,但耐不住面前跪着的夫妻俩苦苦哀求。只得说道:你夫妻二人自明日起在家沐浴斋戒,三日后到离此六十里的金山寺拜佛许愿。只要你二人心诚愿切,菩萨自会满你等心愿。张承恩夫妇听后欣喜若狂,连连向僧人道谢。

第二天僧人临行前特意嘱咐张承恩,到了寺庙以后只要诚心许愿虔心拜佛即可。拜佛完毕要马上回家,切不可节外生枝。张庄主随口答应。

三天后,张承恩夫妇准备了丰厚的供养,乘着马车来到金山寺。俩人手持檀香依次向各殿佛菩萨朝拜。拜佛已毕,本来应该马上乘车回家,但路过放生池时夫人被水中嬉水的鱼群吸引,非要买菜团施食。张承恩拗不过她,只得同意。

夫人手持菜团连连抛向水面,鱼群被吸引而来,在鱼群里面有一黑一白两条一米多长的大鱼格外引人注意。只见它俩在水里上下翻滚争抢菜团,掀起阵阵浪花。夫人因见黑鱼凶猛心生厌恶,从脚下捡起一块小石子伸手就朝大黑鱼扔去,巧了,小石子正好打在鱼头上面。大黑鱼瞪着黑得发亮的眼睛在水里摆了摆尾巴,慢慢沉入水底。

离寺返家,夫人不久果然怀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夫人竟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张承恩为长子起名张冲,次子起名张震。中年得子可把张承恩高兴坏了,大排筵宴自不必说。

时间眨眼间到了康熙十八年。此时的张冲张震哥俩长得是人高马大,英俊非凡。不同的是哥哥张冲自幼喜静不喜动,好的是博览群书;弟弟张震却从小爱好舞刀弄枪,惹事生非。这一年是大试之年,哥哥张冲带着足够的盘缠去了京城。张震没了哥哥的约束,加上自小练就的一身武艺,开始在庄子上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一开始还只是喝酒赌博,后来越发桀骜不驯,竟敢公然调戏良家女子。庄子上的佃户们几次三番地找到张承恩,希望他严加管教一下张震。但此时的张承恩哪还管得了比他高出一头的儿子。一次刚想指责张震几句,话还没说完,暴怒的张震就开始在家里连打带骂,把个家砸得稀巴烂。夫人在后院听说后前来劝解,结果被砸红了眼的张震一花瓶打在脑袋上晕了过去。见打晕了母亲,张震偷偷在家卷了一包细软银子连夜逃出家门,不知所踪。

赴京赶考的张冲不负众望,考得二甲第一名。由于康熙帝见他所作策论《平三藩之策》文词犀利,意境甚高,所奏的几点建议不仅非常契合当时的战况,还有着很高的兵法见地。所以,康熙帝亲点张冲随军出征,远赴湖南平叛吴三桂。

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平叛将领听取张冲的建议,一举击败叛军主力。昆明城内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班师回朝的张冲因战功被封丰台大营参将,康熙特旨给假三个月回家省亲。

张家庄张灯结彩,张承恩夫妇等来的不只长子张冲,还有身为俘虏被特旨释放的次子张震。原来当年张震打伤母亲后连夜出逃,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到一年就被他挥霍一空,好勇斗狠的他跑去参加了叛军。昆明城破他失手被俘,要不是张冲及时发现了他,估计他早被乱刀砍死了。如今张冲宣皇帝圣旨,将张震交与父母酌情处罚。

望着面前跪着的次子,张承恩夫妇又疼又恨。疼的是毕竟自己的亲生儿子,再大逆不道也不忍心处罚;恨的是他违背人伦忤逆父母,打伤母亲还逍遥法外多年。就在一家人为团圆高兴而又心生烦恼之际,当年指点张承恩的僧人不请自来。

僧人表示已经知道了事情经过,直接了当地问夫人,问她是否肯原谅张震?夫人含泪点头。僧人又问夫人,是否愿意以身代替次子承受国法处置?夫人仍是点头。僧人转过头来又问张震,问他是否还憎恨母亲?张震看着哭成泪人般的母亲,想起往昔父母对自己的万分疼爱,使劲摇了摇头。

僧人见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道:

八宝池内修自身,

牢关未破赖梵音。

顽石击起三昧火,

嗔怒攀缘入凡尘。

得失荣辱休在意,

水月镜花莫当真。

一物原来无增减,

不生不灭归于心。

僧人说完偈语,张冲张震兄弟似有所悟。原来张冲张震兄弟前生俱是金山寺放生池里的鱼精,每天聆听佛法已修得大神通。张震是当时凶猛的黑鱼精,当年被张承恩夫人一石子打中头部,心里生起一丝仇意,一念之差落入红尘投胎到张家报仇。而张冲是另一条白鱼精,为报答夫人的施食恩德,特意投胎到张家来报恩。

现如今兄弟二人已经了悟前缘,智慧重开。张震对过往所作深表忏悔,重新取得父母原谅。张冲上书康熙皇帝,表示愿意辞官归故里伺候年迈的父母。康熙帝以孝治天下,欣然同意,厚赐张冲自不必细说。

后来张冲张震兄弟俩以孝行闻名于当地,在侍候张承恩夫妇百年之后,兄弟俩散尽家产后不知所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