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杉加注十万亿新蓝海,风投走向产业深处 | 甲子发现

作者:甲子光年
红杉加注十万亿新蓝海,风投走向产业深处 | 甲子发现

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三大领域。

作者 | 房晓楠

编辑 | 刘景丰

连VC也开始关注新基建了。

今天(1月20日),红杉中国对外宣布完成对红杉中国新基建股权投资基金(简称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SCIF)的募集。

据红杉中国透露,此次成立的新基建基金,将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生命科学这三大领域的基础建设,促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投资方向将主要涵盖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标准物流、冷库、数据中心、新经济产业园、高端制造厂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众所周知,自2005年成立至今的17年里,红杉中国的加注方向主要聚焦科技、消费、医疗健康,而此次成立的新基建基金,将是红杉中国从种子到成长期投资以外一个里程碑式的新产品。

1.新基建,一个十万亿元级别的蓝海

为什么是新基建?

2020年4月,国家首次明确新基建的3大方面,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以及7大范围,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铁轨道交通等。自此,新基建迎来了发展热潮,在各个地方落地、开花。

随后,“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拓展投资空间的重点,各地方也将新基建看作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从2020年开始,各省市开始密集部署新基建,发布新基建建设路线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安徽等近20个省份出台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5G建设目标,加速推进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而在这背后,新基建投资也快速走热。根据中国信通院在2020年统计,在多重政策红利催化下,“十四五”时期新基建相关投资有望超过10万亿元。

新基建投资正在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新经济、高端制造行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传统基建投资,大多是由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较少,而新基建浪潮下,这一格局将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瞄准这一片蓝海。

而对于素有“创投圈风向标”的红杉中国来说,此次成立新基建基金,也给那些想要入局的投资机构“打了个样”。

2.国际知名投资者看好中国新基建

据红杉中国透露,此次新基建基金吸引了包括国际主权基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众多知名机构投资人。这也证明了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看好中国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红杉中国在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的领先投资能力及生态圈协同效应。

其中,博枫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成为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的最大LP投资人及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资料显示,博枫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全球资产规模达到6500亿美元,专注于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其中在华管理资产规模达120亿美元。

其旗下的明星资产遍布世界各地,如纽约的Brookfield Place(原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柏林的波茨坦广场等。

虽然博枫在资产管理规模上与世界知名的顶级投资公司黑石(Blackstone Group)齐名,但要低调得多,而其首席执行官Bruce Flatt更因独到的价值投资理念被称为是“加拿大的巴菲特”。

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在中国新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背景下,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将成为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企业愿景的又一有力选择。博枫是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很高兴与其合作,共同给中国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予以全方位的支持。”

这似乎是一个新的标志——过去专攻新兴科技的风险投资,也走向产业深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