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數字經濟、新能源和生命科學三大領域。
作者 | 房曉楠
編輯 | 劉景豐
連VC也開始關注新基建了。
今天(1月20日),紅杉中國對外宣布完成對紅杉中國新基建股權投資基金(簡稱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SCIF)的募集。
據紅杉中國透露,此次成立的新基建基金,将聚焦數字經濟、新能源和生命科學這三大領域的基礎建設,促進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投資方向将主要涵蓋新能源基礎設施、高标準物流、冷庫、資料中心、新經濟産業園、高端制造廠房、生物醫藥産業園等。
衆所周知,自2005年成立至今的17年裡,紅杉中國的加注方向主要聚焦科技、消費、醫療健康,而此次成立的新基建基金,将是紅杉中國從種子到成長期投資以外一個裡程碑式的新産品。
1.新基建,一個十萬億元級别的藍海
為什麼是新基建?
2020年4月,國家首次明确新基建的3大方面,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以及7大範圍,5G、大資料、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高鐵軌道交通等。自此,新基建迎來了發展熱潮,在各個地方落地、開花。
随後,“十四五”規劃綱要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拓展投資空間的重點,各地方也将新基建看作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器。從2020年開始,各省市開始密集部署新基建,釋出新基建建設路線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安徽等近20個省份出台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确未來五年5G建設目标,加速推進大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而在這背後,新基建投資也快速走熱。根據中國信通院在2020年統計,在多重政策紅利催化下,“十四五”時期新基建相關投資有望超過10萬億元。
新基建投資正在為中國快速發展的新經濟、高端制造行業提供堅實的後盾。
傳統基建投資,大多是由政府産業投資基金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較少,而新基建浪潮下,這一格局将被打破,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機構開始瞄準這一片藍海。
而對于素有“創投圈風向标”的紅杉中國來說,此次成立新基建基金,也給那些想要入局的投資機構“打了個樣”。
2.國際知名投資者看好中國新基建
據紅杉中國透露,此次新基建基金吸引了包括國際主權基金、養老基金、資産管理公司等衆多知名機構投資人。這也證明了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看好中國新經濟和新基建領域的長期投資機會,看好紅杉中國在新經濟和新基建領域的領先投資能力及生态圈協同效應。
其中,博楓資産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成為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的最大LP投資人及戰略投資合作夥伴。
資料顯示,博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另類資産管理公司之一,全球資産規模達到6500億美元,專注于房地産、基礎設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其中在華管理資産規模達120億美元。
其旗下的明星資産遍布世界各地,如紐約的Brookfield Place(原世界金融中心)、倫敦的金絲雀碼頭、柏林的波茨坦廣場等。
雖然博楓在資産管理規模上與世界知名的頂級投資公司黑石(Blackstone Group)齊名,但要低調得多,而其首席執行官Bruce Flatt更因獨到的價值投資理念被稱為是“加拿大的巴菲特”。
紅杉全球執行合夥人、紅杉中國創始人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表示:“在中國新經濟持續穩健增長的背景下,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将成為幫助中國創業者實作企業願景的又一有力選擇。博楓是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我們很高興與其合作,共同給中國企業在發展道路上予以全方位的支援。”
這似乎是一個新的标志——過去專攻新興科技的風險投資,也走向産業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