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设施老旧落后,隐患还不少!委员呼吁:上海这些天桥和人行地道该管管了

作者:九派观察
设施老旧落后,隐患还不少!委员呼吁:上海这些天桥和人行地道该管管了

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是不是该管管了?今年两会期间,马驰、王美华两位委员就递交了一份“关于多方共管,建设好、维护好全市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建议”,呼吁尽快改造、整修那些不适应现代出行要求的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

本市的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大都集中兴建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不高,设施相对简陋。有些设计没有顾及行人出行感受,没有体现城市“温度”。近些年,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已有人大代表就过街天桥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得到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到明年国际残疾人日,共有38座人行天桥将安装完工106部垂直电梯。

不过,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天桥的路权分配不合理,行人特别是老弱残疾人士通行困难。如莲花路沪闵路口,因沪杭铁路隧道导致机动车长期拥堵。设计者为了疏通机动车,把原先自南向北的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小转弯道,而非机动车道则挤占人行道,行人在莲花路东侧禁止通行。行人为了过马路,必须在上一路口绕道从上中西路莲花路口的过街天桥穿越莲花路后,绕道至西侧的人行道步行。整套指向性引导标识牌设置的位置模糊,逻辑混乱,位于天桥下的标示牌设置的位置更是莫名其妙。普通行人过马路为了避免绕道超长的天桥,索性直接在地下非机动车通道内违章通行。

不仅如此,人行地道设施老旧落后,甚至有危险隐患,责任主体不明,成了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如交通路上设有若干跨越沪宁铁路的人行地道,其老旧与破败程度与城市形成鲜明反差,地道内的环境停留在40年前。地铁1号线地面沿线,同样有非常简陋的人行地道亟待改善。

此外,有的新建或改建设施对老弱残疾人士同样不够友好。三泉路人行地道建成使用没多久,但由于通道坡度过大,连年轻人都不敢推自行车通行,只能把共享单车丢在地道口后步行穿越。而穿越蕰川路共富路的人行通道,虽在2021年翻新过,却把残疾人通行的斜坡设置成45度角。还有,即便是在虹梅南路沪闵路这个号称全市最长的人行地道口,也常有行人摸不到方向。

为此,委员建议,尽快改造、整修那些不适应现代出行要求的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为市民有尊严地“体面出行”创造条件。尽快调整设计规划不合理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路权,给非机动车和行人更多路权。提高建设标准,注重细节设计。建议借鉴地铁车站的建设理念,尽快为有条件的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加装自动扶梯和直达电梯。

同时,明确过街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责任主体,做到市政、铁路、地铁运营等多方的协调统筹,可以考虑引入社会化企业运营,通过地道内加装广告灯箱等手段获得收入,部分或完全承担日常维护和运营费同,最终实现多方共管。

【来源: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