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月21日·军火库大爆炸

1948年1月21日夜,九江军火库发生大爆炸。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月21日·军火库大爆炸

《申报》上海版 1948年1月22日

联合社南京廿一日电:

今据悉,九江沿江住宅一幢突然起火,延及临屋弹药库,发生爆炸,无法施救,毁高射砲兩尊,死伤多人,附近房屋悉付一炬,起火的因尙未查明。

《申报》民国37年(1948)1月22日02版。

以上是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的一则短讯,在偌大的版面中,这么不起眼的几十个字,远不如广告来得醒目。事件原因不明,也没有后续报道。

报道虽不起眼,稍加解读就会发现事情绝不简单。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月21日·军火库大爆炸

此时发生在1948年年初,正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由守转攻的关键期。九江是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和重要的兵站,国民党已经开始准备长江防线,九江军火库的规模可想而知。如果仅是毁了两尊高射炮,也不至于死伤多人,并将周围房屋付之一炬。

最不可解的是,一栋民房失火,又怎能引发军火库爆炸?难道一座重要的军火库居然不设置防火墙,不保持与外界的安全距离?

九江市志对此事给出了答案。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月21日·军火库大爆炸

图源:九江记忆网站

原来,这是一件由中共地下党策划的,革命工人参与的破坏行动。这就解释得通了。市志将此事件记录为1947年而不是1948年,或许有误。

然而,一位普通的纱厂工人,又如何能潜入被严加防卫的军火库,他完成任务后能否全身而退?

在2019年的《浔阳晚报》上,刊登了《兴中工人迎解放》一文,介绍了九江兴中纱厂工人在解放前夕所做的革命工作,夜袭军火库排在第一。

图源:掌中九江

文章记述,何铭是位精瘦的黄梅人,他带着几位工友在军火库江边旁的墙角上掏了个洞,他本人钻进去,将浸了煤油的棉纱放在弹药箱上,用火柴点燃后离开,坐船顺江而下离去,在江面上看着军火库大爆炸。也就是说,何铭同志安全离开了。这段故事过于离奇,似乎也没有地下党参与。笔者未查询到何铭这位英雄后来的行迹。

笔者目前尚未找到此事件相关的其它佐证材料。以上三份材料虽有矛盾之处,但可以印证军火库大爆炸事件。它应该发生在1948年1月21日,军火库全毁,死伤甚众,有力地削弱了国民党军事力量。这场大爆炸震动了九江城,照亮了黑暗的夜晚,向人民宣告黎明即将到来。

文中何铭所在的兴中纱厂,当年不仅在九江大名鼎鼎,它还是江西最大的民族企业之一。1949年解放前夕,该厂已拥有18000枚运转纱锭,棉纱年产量约1000吨左右,雇员1000余人。

兴中纱厂奠定了九江的工业基础与轻工业的发展方向。解放后,它经过公私合营改名为国营九江第一棉纺织厂,简称“九棉一厂”。关于这座百年来在九江无人不知的工厂,它的故事以后再聊。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做出适当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