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检风采】李帅: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

作者: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
【秦检风采】李帅: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

我叫李帅,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现任海港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我的检察生涯是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而开始的。2017年,通过四级联考踏入梦想中检察院的大门,正式开启我的从检生涯。四年多里,我见证了检察院在司法责任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捕诉合一内设机构改革等改革浪潮中发生的深刻变化;检察院也见证了我历经政治部、刑检部门等多岗位锻炼后,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的成长蜕变。作为司法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我个人的命运早已与检察的发展融为一体。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个人的经历也是这个时代基层青年检察官成长的一个缩影。

【秦检风采】李帅: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

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生的一切皆有迹可循。今天,当我回首走过的路,我问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立志要成为一名检察官的呢?这大概要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记得那时候,我从荧屏里,看到检察官身着一身笔挺的检察制服,庄严地站在公诉席上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慷慨陈词,精彩时,攻守进退,妙语连珠;激烈时,剑拔弩张,高潮迭出。我羡慕异常,心中充满了对检察官的崇敬之情。从那时起,成为一名共和国的检察官,身穿藏蓝制服用正义的声音维护人间的道义,便成了我心中的梦想。为此,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以第一志愿选择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并被成功录取。经过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的系统教育,我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心中的热爱也更加坚定。

不巧的是,2017年毕业之际,恰逢司法改革刚刚开始以及“两反”转隶,这个变化牵动着千千万万法律人的心。员额制刚刚实行后,唱衰声不断;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剥离,也意味着对检察力量的削弱,甚至有人说“失去反贪、反渎的检察院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这时检察系统内一些前辈辞职、跳槽,家里也有长辈劝我有机会就争取去党政部门,或许更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但是我的心始终没有动摇,我觉得司法改革对于年轻人来说哪怕再残酷,但是只要足够努力和优秀,在如何艰难的环境中都可以脱颖而出。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是正确的。

《人民的名义》几乎在同时横空出世,再一次把“检察官”这个响当当的称号推向高潮。刚正不阿的侯亮平、勤政为民的达康书记、重情重义的陆亦可,这些角色就鲜活地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我内心仿佛有一种积蓄待发的、凶猛的波涛,也许,那会儿检察就真的进入我的生命中了。研究生毕业后,我顺利地进入海港区人民检察院,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检察干警。当我第一次穿上那套英武的检察制服时,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动,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秦检风采】李帅: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

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到检察机关干警,对我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意味着我要彻底摆脱校园中的青涩、浮躁和书生作风,要踏实勤恳、实干兴业。转变好角色,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份工作,把职业干成事业便理所应当地成为当务之急。都说滴水成河,在我看来,这水滴便是实践的磨炼,便是每一天每一份扎实的工作。

入院之初,我被分配到政治部工作,日常工作单调而重复,并不像从事检察业务的干警一样,可以在办案区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可以在公诉席上机智雄辩、惩恶扬善,没有惊心动魄和慷慨激昂,更多的时候是繁琐和枯燥,但我始终坚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办案部门,秉公执法,不循私情,努力维护公平正义,是一种奋斗;综合部门,踏实履责,严谨认真,做好服务与保障,又何尝不是一种拼搏。政工、人事、党建、宣传、调研……面对这些繁杂琐碎的综合性工作,我不敢有一丝懈怠。在如火如荼的各种主题活动中,在一份份反映院情风貌的报道中,在井井有条的检察队伍管理中……都倾注着我辛勤付出的汗水。在政治部的这两年也让我最快速度地成熟了心智,培养了大局意识,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领导决策还是普通干部处理具体事务,都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从检察工作全局出发。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求真务实、严谨高效,信息工作“天天短平快”,一份材料的成型往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琢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让我真正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也为我今后从事业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初,伴随着捕诉合一内设机构调整,我来到主要负责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的第二检察部工作。地处主城区,我院是一个案件量较大的基层院,一个“忙”字,并不能全然涵盖我们的工作强度和状态。工作时间不是在办公室里阅卷,协助检察官制作案件审查报告或各种法律文书,就是去看守所提审或是到法院出庭,周末也经常加班办案、装订卷宗等,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一份好奇之心、拼搏之力和热爱之情,我很快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模式。从协助承办人阅卷、组卷、陪同提审,到有能力独当一面,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从事刑检工作以来,我参与办理了300多起刑事案件,大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腐渎职案件,小到醉酒驾车的危险驾驶案件。为公职人员的沉沦、普通市民的冲动叹息过,也为屡屡入狱仍不改其过的犯罪嫌疑人失望过;见过犯罪嫌疑人因我们作出不起诉决定重获新生的狂喜,也见过被告人被交付审判时漠然、绝望的面孔。这些经历,让我深知刑罚对个体及家庭可能带来的毁灭性、颠覆性改变,理解了现实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多样,也让我变得越来越谨慎。同时,也对检察官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领悟,逐渐褪去了浮躁与虚华,沉淀了责任和信仰,认识到检察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肩负着公正司法的神圣使命。

【秦检风采】李帅:从懵懂青涩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

得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军检察长说,检察机关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又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近几年,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词就是“讲政治”。我时常在想,什么是“讲政治”?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检察新兵,过去一提到“讲政治”,我想到的就是学习活动、各种会议、一叠叠的文件以及文件中的那些宏大话语。似乎,政治与我们很遥远,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线办案人员来说,感觉“政治”和“法律”是两项完全不会交融的事物。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讲政治,就意味着是对法律在某种程度上的背离。又或者,会觉得只要笔记抄得足够多、要求会背的知识点全部都已经掌握,能够写出漂亮的心得体会,能在党支部会议上侃侃而谈,就可以算得上是“讲政治”了。后来,随着办案经历的增长,再加上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我慢慢意识到,对于我们办案人员,“讲政治”不在于笔记写了多少,结果还是应体现在案件办理效果上。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能是机械地执行法律,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天理、国法、人情,运用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的法律技巧,去寻求一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最优解,这才是真正的“讲政治”。就像昆山反杀案中被激活的正当防卫条款,就像张玉环故意杀人案被改判无罪,就像辣笔小球案中对于英雄烈士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维护……这样的案子有很多,如果我们办案时能够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能够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和角度去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能够尽己所能地去实现自己内心当中所认同的“正义”,可能就会对案件的走向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别人的一生。

随着办案经历的增多和人生阅历的增长,虽然还未完全参透,但我开始渐渐悟得法的真谛。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法律人的信仰就是良法和善治。追求良法,但又清楚法律的滞后性和内容局限,然后以善治补之。所谓善治,就是将情理法有机结合,以人性作为法治精神的检验阀,在严格的程序框架下追求实质正义,追求正义匹配的精准度和分寸感。通俗来讲,就是带着感情去办案,在准确、理性适用法律的同时,关注社会冷暖、人情世故,容纳人们朴素的道德情感,结合实际,输出公平正义。唯如此,才能增强司法公信力,让人心服口服。

加入检察队伍,我既是检察事业的实践者,也是检察“学堂”永远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如果把从检生涯比作检察“学堂”的学制,如今的我也就刚刚小学毕业。回看与检察共成长的这四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从检的初心。作为入职不久的检察人,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你我永葆这份初心,在时代为我们安排的时区里,通过奋进实现我们小人物的大情怀。

编辑:高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