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关,返乡成了所有在外务工人的心愿,而北京的疫情也在牵动着公众的心。
1月19日,北京市第269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现场通报,朝阳区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随之公布了该人的活动路线,
然而,正是这份流调,让无数人泪目。

@北京青年报 微博
40多岁的岳某来自山东威海,2021年春天来到北京做零工,相比于普通的北漂者,他不只是为了赚钱,他还有另一个目的:寻子。
岳某2001年出生的儿子岳跃仝,于2020年8月12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东山镇东山汽车站候车厅走失。此后的两年多,岳某辗转多地寻子,但人海茫茫,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定的工作,游离的北漂者
招工平台的微信群汇聚着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招聘信息,像扛沙袋、扛水泥、搬垃圾这种体力活。岳某就是靠这些零工为生,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多数是从午夜工作到凌晨,一次能赚二、三百块。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地点,唯一固定的居住地点是石各庄的一个十平米的小房间,一个月房租700块。
他说:“不漏雨,能睡觉就行”。
其实之前,官方也公布过北京海淀阳性感染者的流调信息,所出入的地方不乏高端场所,精致的生活令人艳羡。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大城市,是最具有时代气息的繁华大都市,可越是这样的城市,人们生活图景的反差就越大,人和人的出身、教育背景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光鲜的生活条件,有些人是为了过生活,有些人变成了讨生存。
破碎的生活,挣扎的顶梁柱
这是岳某2021年第三次来到北京务工,等到渔期可以出海,他会回到威海当船员。
第二次来到北京后,他的母亲摔断了胳膊,而父亲也瘫痪了,老两口生活都不能自理,也不是低保户,平时吃药要花很多钱。妻子在家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帮人晒海带赚钱,收入微薄,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他被检查出核酸异常时,正坐在北京发往威海准备出发的列车上,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他原本可以踏上回乡之路和亲人团聚,过完这个春节。
直到被隔离在疾控中心,他还惦记着414块的车票没有退。疾病中心的工作人员想要给他钱,却被他拒绝了。
他说:“我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了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中国新闻周刊》微博评论
辗转的寻子之路,执着的父亲
“我努力就是为了把孩子找回来。我辛苦一点,就算把命搭到里面,也要把孩子找回来”
据岳某说,2020年8月12日大儿子在荣成市东山镇东山汽车站候车厅走失,再无音信。
他选择了报警,想要定位儿子的手机却遭到拒绝 。直至儿子失踪三个月后,才被立案。
为了寻找儿子 ,辗转十多个城市。举目无亲的他乡,没有任何栖身之地,他就睡在银行ATM机旁边。没有钱,他就在当地打工挣钱,再转向其他城市。
网传的寻人启事
底层的北漂者、寻子的父亲,扛起家庭重担的中年人,太多的标签集中在岳某身上。而他不过是平凡大众的一个缩影,通过他的经历,我们看到了普通大众的苦痛,是否应该反思更多?
光鲜的城市是由每一位劳动者建设,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发声的资源,我们如何帮助底层劳动人民,让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从社会的角落走到公众目光所及之处。
让他们更加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求生存。
不要站高点俯视苦难,它们本就是人生的原貌,只是没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没有成为那个带有创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