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小冬与梅兰芳
爱情是一个很私人的话题。
把爱情放到历史的幕前,就像是把一段生活搬上了戏台,放大了背景却忽视了细节,而所有的爱情悲剧何尝不是如此。
《梅兰芳》中邱如白对孟小冬说,是那份孤独成就了现在的梅兰芳。
邱如白要保护梅兰芳的那份孤独。所以,他极力地把孟小冬从梅兰芳的身边赶走。这是故事中对历史的曲解,当不得真。而所有的关于“梅孟恋”的历史记载,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曲解,又何必当真?
《红楼梦》中说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关于爱情,当事人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说得清。邱如白第一次看梅兰芳演戏,竟不知该把梅当成一个女子或是男子。
当日本军官骂梅兰芳不过是一个在台上装腔作势的臭女人后,梅兰芳回答,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 而孟小冬在台上是个男人,在台下却是一个女人。
梅兰芳
爱情之于两个人的不幸是他们在台下却是为那个台上的她或者他活着。没有人在意男人的梅兰芳,但是谁要是把台上的梅兰芳如何,是那么多戏迷不答应的。
有人说,梅兰芳的老婆太厉害了,确实如此。还原历史的一些掌故,孟小冬并不曾拦着梅兰芳访美,并且差点两人一起去。可是梅夫人,强烈反对孟小冬同去。甚至要把孩子打掉亲自去。但是,哪个深爱着丈夫的女人不会如此?难道梅夫人委曲求全就是识大体?难道梅夫人与梅兰芳离了婚就能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其实一方的过于强势,也反映了另一方的懦弱。电影中的梅兰芳说,与她结婚前就说她是来管我的。一个在台上作惯了女人的男人在这样的儿女情长上又能有多男人?一个本来就是女人,而且是一个温柔的小女人。
孟小冬后来终落入杜月笙之手,并做了杜太太。或许是因为,在她看来爱情已逝,心已死。但何尝不是她懦弱性格的又一种表现。因为,从她对梅兰芳的爱的角度来看,她不是没有以死明志的勇气。
而“蓄须明志“的大义之举成就了梅兰芳男人的爱国的形象,把他从名伶升华到爱国志士,终于拿下了套在身上的“纸枷锁”。
就是在新中国成立,梅兰芳前途似锦的时候,孟小冬嫁给了杜月笙。而正是在宝玉大婚的晚上,黛玉去了。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没有人知道那以后的他们心中是否还记得对方。
PS:这是2008年时的旧作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从人性的角度思考腐败者的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反腐?
路遥的实践和现实主义精神,给我们讨论“联想”话题的启发
爱情就是犯傻
黄蓉也不过是喜欢钻石王老五的小女子
比较一下古龙和金庸
从《射雕英雄传》看金庸的爱情观念
鲁迅的多情与绝情
八零后记忆:秋阴不散霜飞晚,世上再无张雨生
婚姻的另类解读:单身才是王道
还原一个真实的“一休”
两千年前的情书
两两相忘张无忌
古龙的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