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人们会因为“羞耻心”而天然的躲避开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甚至有人被“抓了小辫子”,依然会为自己辩驳“没做过”“不是本意”等等,为自己开罪,而有一个人被众人泼在身上的“脏水”却是靠着自己的一番“努力”,获得了众人的批评指责。

他就是曾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任职的语文教师:范美忠,不过他的外号“范跑跑”似乎比大名更加如雷贯耳。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爆发之时,全民救援,“平民英雄”也一位又一位的出现在公众视线之内。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1

漩口中学的方杰老师,用身躯抗住了在地震中被挤压变形的门框,使得全班41名学生获得“第二次”生命,而他自己的生命却戛然而止,永远停留在了35岁;

映秀小学的张米亚老师,地震发生时用手臂紧紧保护了两个学生,救援人员赶到时,孩子们一息尚存,张米亚老师却已经与世长辞。

正当这种灾难带来的感动与伤痛同时萦绕在全体中国人民心头,却在5月22日这一天,众人被一盆“冷水”浇的“透心凉”,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横空出世。

文中讲述了地震发生之时他为了“保命”而早早从教室跑到了操场上,并称自己“没有任何道德负疚感”,引得群情激愤,咒骂声不断,也给这位老师送去了“范跑跑”的讽刺性外号,可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范美忠是带着怎样的目的和想法向全民“举报”了自己呢?

“范跑跑”因何而来

诚然,如果依照范美忠本人在媒体上发出的只言片语,我们自然而然会对他嗤之以鼻,他轻描淡写的讲述了在地震发生时他的所作所为。

当时范美忠正在上语文课,看到课桌晃动了一下,因为在四川居住多年,对于地震已有所了解的缘故,他并未有太大的反应,告诉学生们不要慌。

而当教学楼猛然的震动起来,他也立刻对当时的地震强度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下意识的朝着楼梯冲了过去,一路跑到了足球场上,成为了达到安全区域最早的一批人,更多的老师正组织着学生有效逃离教学楼。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2

而他当时授课班级的学生,也后续聚集在了操场上,随后他组织学生陆续疏散,并在学校待命。

在帖子中他更是大放厥词:

“我从来不是一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

“在间不容发之际,除了女儿,我谁都不会管,包括我自己的母亲,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跑出来一个是一个。”

不出所料,他的言论一出,铺天盖地指责他“没有师德”的话语充斥着全网,随后他便被学校辞退,不少教师如陈萍(江苏扬州市教研室,特级教师)就曾表示过“以自己队伍中有这样的人物而感到耻辱,对开除范美忠拍手称快,本人也不例外。”

范美忠这些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像一个没有共情能力而又自私的“疯子”,与其“教师”身份相差甚远,那么,范美忠的“跑”,既不是学生“捅”出去的,他又为何要说出去呢?

走近范美忠

2016年5月,广州日报东莞新闻记者李少威,曾经对范美忠进行过一次深度谈话、访问,进一步了解了言辞如此犀利的范美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3

在谈及自己写作那篇文章的动机时,范美忠竟讲出了一个不那么“自私”的理由,他想要化解一个人的“心病”。

原来,当时在地震过程中抛下学生跑掉的老师,除了范美忠以外,还有很多,范美忠的朋友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的这位朋友在汶川地震中曾丢下同事先行离开,为此他因心怀内疚而选择了绝食,他发帖就是在表明:自己也是这样的。

这个理由让我们对这件事似乎有了另外一个思路:在新闻中出现的诸多英雄所占的比例是有限的,更多的“平凡人”在面对灾难到来时所作的反应,范美忠的言论更像是在为一些真实的“人性”做辩驳。

从范美忠个人的履历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何他会如此坚定的站在这个角度上,不惜以事业被毁,被主流媒体及大多数人抨击作为代价。

范美忠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北大学历,然而他却在中年时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用他自己所说的话便是:

“我一生就是学不会分裂和扭曲自己,要有这本事,我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会混成这个样子?”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4

范美忠从小出生在四川隆昌县的金鹅镇瓜子岩村,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却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整日赌钱喝酒,全家人的生计几乎所依靠的都是母亲,母亲也因繁重的家庭负担没有办法过多的照顾他。

范美忠直言:“所以我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也的确是一个没有多少爱可以给予的人”。

这些经历使得范美忠对于“付出”有着一定的抵触,他也更加容易关注个人需求,关注“特例”,关注人遵从本能而做的行为,而并非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东西,那些东西距离他的生活太远,距离他所面临的现实也太远。

当时,让他写下帖子自然也有他个人的原因,当时的他正经历着种种不如意,学校也有意图将他赶走,“学不会分裂和扭曲自己”着实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曾经有一位语文界的大腕,为中学教师列了一个文学书目,刊登在了《教师之友》杂志上,范美忠在当时还是刚入杂志社的新人编辑,却直言语文大腕没有将《百年孤独》,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作品列入其中。

“对整个现代文学完全一无所知嘛。”

就这样,他成功地得罪了这位大腕,可他却直言自己是在帮助其不要“丢人现眼”。在交涉的过程中,还当着杂志社主编的面,骂教育专家是“傻子”,在他同意道歉时说的话更加气人:“虽然我已经道歉,但我依然认为你是一个傻子”。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5

如此这般的“待人处事”方式,让他在华德福学校同样得罪了不少人,上大学以来的十年中,他无数次将自己的见解以“言语攻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认为是刺耳,而是权利的表达。”

包括在地震结束后,光亚学校的教学楼依然没有倒塌,范美忠见状也要特意来问校长“这么烂的楼,它怎么不垮”。

可见,只要是在他心中认为是“正确的”观点,他会丝毫不顾及这些“直白”的话会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正如他将自己与苏格拉底和基督相提并论,说“自己还好,大家只是骂骂而已,连监狱都没有进”,对于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范美忠愿意付出的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

范美忠固守的观点是什么?

然而,让他不吐不快的真的只是他“行为上的无过错”吗?

之所以他自揽炮火,主要是对于社会上所出现的众多的“道德卫士”的一种对抗和摒弃。

“我在意的不是道德高尚,任何人都有权利不高尚,但没有特权可以不遵守普遍性的、好的规则。”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6

以他的说法,自己的作为并不能否认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只是“不崇高”,但不是“无耻”,一个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可以选择不崇高但不无耻的生存策略。

而和他做着同样行为的人,却带上了虚伪的面具,和他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很多人一样,鼓吹自己的品德有多么高尚,背地里却暗度陈仓。

范美忠致力于做一个“真实而自由”的人,所以他也忍受不了在他目光所及之处,有虚伪的事情发生,他奋力以言语抗争,就是为了撕开那些人的真面目。

这般的态度其实是值得赞扬的,就如当此事发生后,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遇到言语不善之人,他也是能发声便发声,在他所参加的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上。他与评论员郭松民进行争辩时,依旧有条不紊地发表观点,即便对方已经过于激动。

“一个人屁股上有屎不是什么事,穿在裤裆里就行了,但是绝对不该把屎亮出来给全世界看”。作为一名道德捍卫者,郭松民通过抢话、爆粗口、中途离席等方式粗鲁地表达观点,使得人们开始反向思考范美忠所提到的“人性问题”。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7

究竟是人人皆为“范跑跑”,只是没遇到相应的事件,或者做了没说给自己“贴金”,还是范美忠的自私行径却是大多数人做不出来的行为?

身为教师,范美忠的做法是否恰当?

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极端情况,究竟在危险到来时,会成为“英雄”还是“狗熊”不得而知,但能做到挺身而出的想必会是少数人。

然而,范美中揭露人性缺陷没有问题,他的职业却决定了他单单成为“私德”的“评判师”这一角色,过于地单薄。

他不仅需要为“道德”“伪道德”“道德绑架”的人性课题做辩护,还需要考虑到自己作为教师,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大陆,几乎没有任何职业有着教师和医生所获得的职业尊重程度,因为一个为教书育人,一个为治病救人,因此才会有老师可以批评孩子家长的现象,医生因为做好了“本职工作”,而收到锦旗的现象。

教师相比其他工作来说,所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未满18岁的孩子,因此需要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及法律责任也会更多。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8

并且,范美忠口中“不犯法”目前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在逐渐土崩瓦解,在2006年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56条明确提到,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时, “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人员 工会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在“保护”孩子这一论题上,很多的消防员需要担负起救火的责任,因此不能因为“本能”反应,趋利避害。

就此,范美忠的回复主要强调,老师的对于学生的“保护”程度与消防员有很大区别,还利用“如果有歹徒闯进教室,老师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学生,不能说这也是教师的责任”,来为自己进行辩驳。

事实上却是,他在当时连最基本的以口头方法告知学生撤离,组织学生撤离都没能做好,在他能够达到的范围内都没有尽力去“保护”学生,同时受到道德谴责以及法律红灯也是有情可原。

那么,显然范美忠在发表诸多言论时并没有真正参考法律条文,被相关专业人员一眼指出他是“法盲”,他作为一个对于学术如此刁钻苛刻的人,又为何会犯如此的错误呢?

08年地震范跑跑一跑成名,10年后接受采访初心不改:我还是会跑

图9

范美忠原本便是个对于“规则”有所蔑视的人,他能够愿意遵守的规则,恐怕只有法律,但在他眼里也还是会忽略法律本身的存在,很容易想当然。

当范美忠此前受到从前北大时期同学的邀请,去四川大学任职教授时,范美忠最先询问的是能否达到他的“约法三章”:不评职称,不写论文,但要有好的待遇。同学只能悻悻而去,留下一句:你这个要求别说学校领导不答应,我都不答应。

揭露社会问题的时机

范美忠算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对于规则中不符合他设想的地方,他总会不停的提出质疑。

归根到底,他保护的都是最基本的“生而为人”的权利,为此他不惜与众人作对。甚至在十年后的采访中,再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依旧声称:自己不后悔,“我仍然会跑”。

但是,当时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不合乎道德同样不合乎法律,同时在举国灾难到来之时,个人利益需要服从并让出集体利益,社会上,诸多人戴着“虚伪”面具的问题需要被揭露,却不急于当时的情况。

好的社会导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始终以高于人们本身道德境界的形式,引领着人们走向更好的道路,这才是当时更为普适和更应该宣扬的精神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