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这个热门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啥家庭啊能这么霍霍啊
简单讲一下事件的起因:
去年4月份,一女子预定了8000元的婚庆套餐,交了3500元的定金。
结果今年4月份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想延期举办婚礼或者直接退定金。
店家这时候不愿意了,表明部分定金已经付给了摄像、化妆等其他支出。

双方起了争执,店家是这么回复的:
合同里写的很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店家的原因导致不能承办婚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买家想退定金,卖家不退定金。
协商不成,该女子一怒之下剪了32套婚纱……
这一顿操作下来,最新消息是双方达成了5万元的赔偿协议。
有网友说,但凡逮着一套便宜的婚纱霍霍呢,最后也能少赔点钱啊。
事情本身对错我们不做评判,回到最开始,就是这份合同的定金。
“定金”是一方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款项,具有担保作用。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所以呢,店家回复不是因为店家的原因导致不能承办婚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是有法律依据的。
但有一个问题,这名女子支付的定金金额是否合理呢?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在这个新闻里,合同标的额8000元,3500元定金中只有1600元发挥定金效力。
婚纱店只对1600元定金有权不予返还。
至于另外1900元是否应予归还,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规定“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因此需要看女子单方解约给婚纱店造成了多少损失。
目前的情况,1900元应该是不用还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不要冲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定金金额的审查难吗,其实真的不难。
签订合同之前可以找专门的法律人看看合同条款,甚至有些智能合同审查的工具都可以直接进行合同的定金金额合理性审查。
没错,我说的就是智能合同审查工具 MeCheck ,它还会在不久后上线全新的「通用财务条款的审查」,目前已有货物买卖合同和商铺租赁合同的审查,感兴趣的法务和律师小伙伴们都可以点击链接:http://mecheck.net.c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