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工程遇上水文化,
会出现什么火花?
有的将工程与展陈相结合,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和水情教育功能;
有的在工程建设中
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
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工程风貌。
有的充分挖掘并传承
先贤治水故事与治水精神,
激励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
一千个水工程,
就有一千种水文化的打开方式~

为彰显水工程文化内涵,讲好水工程文化故事,充分展示我省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2021年,省水利厅开展了第一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征集活动。经县级申报、市级推荐、省级评审,13个具有较强文化传承功能和示范借鉴意义的水工程入选典型案例!
杭州市三堡排涝工程
杭州市拱宸桥水文站
宁波市姚江大闸
泰顺县美丽河湖(玉溪段)
德清县蠡山漾示范河湖整治工程
嘉善县王凝圩区汾湖泵站
绍兴市曹娥江大闸
绍兴市鉴湖水环境整治工程
金华市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衢州市信安湖水文化主题公园
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三八海塘
温岭市新金清闸
缙云县大洋水库
Ta们是经层层推荐、审核后脱颖而出的
兼具工程效益与文化融合的水工程,
有颜值、有内涵、有灵魂。
现在问题来了,
假如水工程会说话,
TA们会说啥?
话不多说,上图!
1
防洪排涝水情教育,我全部都要
向上滑动查看TA的故事
杭州三堡排涝工程是一座以防洪、排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依托三堡排涝工程室内外空间布设的杭州市水利科普馆,展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以“水与杭州”为主线,描绘杭州“江、河、湖、海、溪、泉、井”多水共导、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图景,宣传杭州水历史、水文化、水资源科普知识,厚植水利文化,讲好杭州水利故事。
杭州三堡排涝工程是省内首家利用大型泵站工程实体布展的场馆,采用工业风效果布置,主题鲜明,独具特色,展陈丰富,形式多样,生动直观地展现了现代水工程与水文化结合的创新实践。
2
老当益壮,不愧是我
拱宸桥水文站设立于1920年,是浙江最早有监测数据记载的百年水文站之一,也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为杭州市防汛抗旱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在拱宸桥水文站内新建杭州水文水资源科普展厅,以建成“水文化教育基地、水文科普教育基地、水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五水共治教育基地”等四大功能型基地为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多元利用电子翻书、多媒体沙盘、视频播放、科学实验台、橱窗展示、图片展板等特色载体,展示了杭州的水文历史、水文发展、水文科技、水文服务等内容。通过“站”和“展”结合的方式,巧妙地将水工程和水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是运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3
别问,问就是颜值与实力并存!
姚江大闸建成于1959年7月,共36孔,是姚江流域最主要的阻咸蓄淡、抗旱排涝骨干水利工程。大闸的建成,使姚江上游由混浊的咸潮变成了清澈的碧波,蓄水量达6850万立方米,既保障了两岸52万亩农田的灌溉,又成为舟山大陆引水、宁波大工业供水的水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甬舟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承受了上百次强风暴潮的严峻考验,年均排水量11.6亿立方米,为宁波城市防洪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姚江大闸镌刻着独具风格的时代烙印,承载着浓郁浑厚的文化底蕴。大闸建设和管理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大闸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水利人续写华章。近年来,先后布设建成建闸60周年展廊、宁波市节水教育基地、宁波水利成就展廊,成为宣传的窗口。以姚江大闸为重点,会同保丰碶、化子闸、甬新闸形成了兼具工程文化、党建文化、节水文化、闸室文化、治水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具有宁波特色的闸泵文化体系。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
4
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玉溪是泰顺县筱村镇的母亲河,河道两岸生态资源优沃、人文底蕴深、秀丽风光无限。流域范围内有文重桥、文兴桥、徐岙底古村落、东垟古民居、耕读文化、乌衣红粬(省遗)、禳神节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结合美丽河湖创建,玉溪沿线因地制宜设置亲水设施和便民休闲设施,充分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和水文化特色,对河道周边建筑、道路、游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让人与水靠得更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给周边古村落带来了新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和幸福感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泰顺县修复了因2016年“莫兰蒂”台风受损的三座“国宝级”的古廊桥,并特意建设廊桥桥梁构建展示窗、文化长廊彩绘等项目,记录下为修复廊桥不怕险阻、爱心接力、全民出动的集体记忆,更好地守护廊桥、传承技艺、发扬廊桥精神。
5
当然是选择相信爱情啦~
蠡山漾位于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河网交错、荡漾众多,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周边有千年范蠡祠、蠡山八景之“石池剑跃”。2019年,德清县实施蠡山漾示范河湖整治工程,提升水生态水景观,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华丽蝶变。同时,将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中所拆除的安济桥、安富桥、兴隆桥及长生桥搬迁至刘家桥港异地重建,对西施㘰港上残损的“西施画桥”进行原址修复,新建西施亭,使古桥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更形成了集10座宋明清古桥于一河的独特桥文化风景,实现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
蠡山漾的综合整治,不仅让蠡山漾成功入选2019年水利部示范河湖,更让总投资5.8亿元的水样年华古婚俗文化街项目整体落户蠡山漾畔。古漾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正成为蠡山村乡村振兴和提升乡民幸福指数的真金白银!
6
宝藏泵站,拿来吧你
汾湖泵站是嘉善县陶庄镇王凝圩区(嘉善片)整治工程中的标志性建筑,设有嘉善水利陈列馆。陈列馆含室内展厅800平方米、户外演示区1500平方米。展馆共分“水文展示区”“灌排演示区”“忧欢厅”“安澜厅”等区域,其中,安澜厅展示的汾湖泵站为省内首个采用竖井贯流泵的泵站,忧欢厅展示嘉善人民千百年来与水抗争、爱水护水、人水和谐的生动历史,演示区则通过圩区操作演示、体验原始水利灌溉、再现水文测验场景等方式,让观展者身临其境。
作为嘉善县水情教育基地之一,嘉善水利陈列馆于2020年4月开馆,目前保存有历史视频5个、照片300余张、实物42件,水利珍贵藏书50余册。它展示嘉善劳动人民治水、护水、兴水历史的重要平台,是嘉善展示水历史、水文化的重要水情宣传场馆,也将成为嘉善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
7
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本闸在此
曹娥江大闸是省“五大百亿”工程浙东引水工程的枢纽工程,主要以防潮(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和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该工程将环境与文化配套工程列入主要建设内容,以生态型、文化型、景观型水利工程为目标,以传承绍兴特色水文化为主线,将绍兴先贤的治水精神、古代水利工程的建筑风格、古三江闸的“应宿”文化等有机融合。同时配套以星宿文化和名人说水为核心、以“安澜镇流”“雄闸应宿”“娥江流韵”“治水风采”等颇具特色的“娥江十二景”为重点的人文景观项目,水文相融、水景相衬、水绿相依,反映绍兴源远流长、人文璀璨的历史文脉。
工程先后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还先后被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
8
陆游看了都直呼内行
作为全市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绍兴市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对水乡特色风貌进行科学还原,有效保护了古鉴湖的历史风貌,成为绍兴地方历史、风光、民俗风情等集中展示的标志性地区,也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共水岸空间。
绍兴市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以“挖掘鉴湖诗歌文化”为主线,沿河建设了钟堰问禅、快阁揽胜、鉴湖诗廊、画桥秋水、渔耕晚唱等公园景点,推动了鉴湖沿线“水陆共荣,水岸连动”文化旅游休闲格局的发展。二期工程以打造“江南文化复兴示范区”为主题,对马太守庙和马太守墓进行保护性修缮,沿线建成飞虹近月、山阴古街、南山画界、湖山太守等十景,营造古山阴道和鉴湖水系的如诗画境。三期工程以“研究陆游诗词,还原田园风光,品味南宋生活;解读宋代书画,再现江南乡村,体验三山胜景;继承民居形式,传承古代村落文化”为工作思路,在项目实施中展现陆游文化,打造独具江南风情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
9
内容引起极度舒适~
梅溪综合治理工程由以“一轴、两带、七景、九堰”的总体架构,形成具有山水、田园、诗意境的美丽梅溪画卷,成为一条城郊最美的生态景观廊道。一轴即梅溪水轴。两带为慢行系统串联的两岸滨河景观带。七景为七大特色河道生态景观节点,其中“湖光山色”为掩映在梅花园中的房车营地,“流水童年”打造金华南山读书文化的滨水景观,“婺州风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梅溪乡愁,“乐山知水”建设露天的水利博物馆。九堰为九座形态各异的堰坝,融入极具特色的“金华元素”,例如“茶堰”形式取自茶山的肌理,“溪口下堰”采用雅畈叠馒头的寓意与形态,“上干口堰”“新垅堰”采用自然节理的山岩风貌,“岩头堰”采用廊堰结合、婺剧水袖的形态,“苏孟堰”采用曲水流觞的意境。工程还将周边文化元素和传说故事融入建设,恢复打造魁星点将、伏虎把关、雅堂诵经等十处文旅景点。
10
一个湖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信安湖是衢州市内的一个人工湖泊,位于衢城中心,毗邻古城老街,连接城市新区,水生态环境优越。以信安湖为纽带,信安湖水文化公园依托以乌引工程、塔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为代表的水文化,以城区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古城文化,以三江口自然景观、鸡鸣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划分为十大功能区,打造出文化氛围突出、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风景区。
从国家水利风景区,到浙江十大休闲运动湖泊,再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信安湖与衢州城已紧密相连,和谐共荣,信安湖水文化主题公园的内涵也逐渐丰富。沿湖逆流而上,全新的衢州水文勘测站已建成使用,水位观测台、降雨场景式模拟体验等科普体验将水情教育元素融入主题公园。而随着50公里高标准环湖绿道建设启动,一条贯通古今、融水景观、水文化、水休闲等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水文化绿道将为这里赋予更深广的内容。
11
妇女能顶半边天!
蚂蚁岛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陆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3700余人,90%的岛民从事渔业相关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蚂蚁岛人民艰苦创业,搓草绳、捐火囱,自筹资金打造大捕船发展生产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1972年,岛上300余名妇女仅用1年又4个月时间就筑起了长1300米、宽12米,主高5米的三八海塘,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半时间,破解了土地稀少瓶颈,成为中国渔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三八海塘,是蚂蚁岛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集中体现。2005年,当地在海塘树立了38根灯柱,与三八海塘之名遥相呼应。2002年,三八海塘经加固建设,设计防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继续守护蚂蚁岛。
12
重走一遍来时的路
新金清闸俗称廿二洞闸,位于台州市温岭市滨海镇闸南村金清港。它有厚重的历史背景,金清闸最早由南宋朱熹提出建设,经几度重修迁建,已伴随温岭人民走过八百年的风雨历程。它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最早一批由大陆自行设计与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出海闸之一。1934年,新金清闸竣工,为温黄平原金清水系主要蓄淡水排涝闸,也是当时浙东最大的出海闸。数十年来,新金清闸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排涝和灌溉效益。1995年4月12日,金清新闸在路桥剑门港建成投入试运行后,新金清闸仍担负着金清水系的排涝、蓄淡、御咸的作用。
13
咱们农民有力量!
大洋水库位于缙云县大洋镇境内,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应饮用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水库大坝1970年8月动工建设时,缙云是一个工业产值不到农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山区贫困县。建设期间,当地克服了缺资金、无设备、无外援等困难,数千名建设者自带铺盖、粮食和建设工具,实行军事化管理,团结一致投入水库建设大会战。
2021年6月,大洋水库史记陈列馆正式开馆,旨在进一步弘扬缙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舍己为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展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分为图文展示区、多功能展厅、老物件展示区、入党宣誓区4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大洋水库及盘溪梯级电站建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