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握“相遇”契机做好冬奥文章

作者:廖昊

□朱执竞

前天,苏州弹词流派演唱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亮相。作为“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一系列精品剧目展演在内的“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在为冬奥会注入江南元素的同时,又一次让苏州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之上。

作为经济重镇和文化名城,苏州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以及一项项国际赛事的上演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而冬奥会这个看似北方人的“专利”,对于很少见到大雪纷飞日子的苏州人而言相对遥远,因此需要一座桥梁把冬奥会的全民参与形式与苏州支持冬奥会的热情贯通起来,奥林匹克文化节正是一个绝佳平台。

早在2008年,人文奥运就成为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留下包括展览、演出、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内的奥林匹克文化节这一传统。如今,五千年中华文明与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再次融合,其中两千五百年的苏州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上的年画、美食、苏工苏作等非遗项目在展台之外便与寻常生活相融相生,使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

以体育为纽带,以文化为承载,除了要讲好苏州故事,传播江南美名外,还要把握好与冬奥会“相遇”的契机来反哺自身。冬季运动虽非苏州专长,而从十五年前首个“全国轮滑城市”落地苏州到国家体育总局在苏州推进“轮转冰”跨项训练,再到苏州建成的国际标准室内冰球场广受欢迎来看,全民参与冬奥背景之下的苏州并非局外者,关键要在文体旅融合与传播方面多动脑筋。近期苏州大学举办的中外学子冰雪运动体验、苏州体育博物馆推出的冬奥专题文化藏品展等都是做足冬奥文章的好思路。

苏州的文化特质除了自信内敛更在于包容大气,江南文化的重塑过程也离不开交流碰撞。当江南文化通过与冬奥会的“相遇”拥有更高视野、更大格局,实现更接地气、更贴民生,苏州的城市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来源:苏州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