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作者:华舆

华舆讯 1月20日,一场瑞雪飘落京城。这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5天。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参赛运动员、各国奥委会官员将密集入境。1月21日,抵离工作将迎来入境高峰,呈现航班多、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的特征。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央视新闻截图)

北京首都机场是境外涉奥人员进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的唯一通道。从1月4日开始,北京冬奥会的抵离工作进入闭环管理阶段,首都机场也正式开始按照赛时标准保障涉奥人员进出北京,各相关保障单位已经按照赛时保障要求投入运行。

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防疫工作成为北京冬奥会安全举办的重中之重。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将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所有来华涉奥人员(包括国内相关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与此同时,也将为闭环内的各方提供暖心服务和保障,“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中方将如何实现“好来快走”?

按照目前的抵离流程,各方在来华14日前要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航班起飞前96小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凭绿码登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后,需在机场进行海关健康申报、核酸检测采样;再通过交通转运,乘坐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抵离班车前往指定住宿地。

北京冬奥组委抵离中心主任张良表示,抵离工作实际上就是为各参赛有关方提供到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端到端的抵离服务。我们要提供如期、安全、有序、顺畅、便捷的抵离服务,使咱们的各方宾客能够实现好来快走。

目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19家中外航空公司,将在赛时稳定运营北京往返香港、巴黎、新加坡等18个城市(机场)的临时航班。在抵离高峰期,平均每天至少可提供15个入境航班和13个出境航班。另有伦敦、曼谷等城市可根据涉奥人员的需求开通往返北京的临时航班。

张良称,“在通关的时候,我们加大了通关效率,让他在机场的停留时间更短、通关更快。”

冬奥官方接待酒店20日起进入闭环管理模式

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2021年先后发布两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下称《防疫手册》),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根据《防疫手册》,自境外参赛人员到达机场开始,从住宿酒店往返比赛场馆,再到安全离境,以及办赛人员赛后的隔离观察,均严格做好闭环管理。统筹推进测试赛防疫与城市防疫,确保涉奥人员入境后点到点参加活动,不与社会公众接触,赛后安全快捷出关离境。

除了运动员和部分随队官员入住冬奥村外,所有注册人员都将入住北京冬奥组委的官方接待酒店。1月20日0时起,82家官方接待酒店全面进入闭环管理模式。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1月14日,工作人员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大堂内。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是北京市海淀区冬奥住宿保障7家签约饭店之一,赛时,饭店计划接待转播商、市场开发合作伙伴、国家(地区)奥委会和少数新闻媒体。(图片来自中新社 韩海丹摄)

官方接待酒店之一的北京伯豪瑞廷酒店大堂入口挂着大大的中国结,大堂中央还有一个高2米左右的“春”字。闭环期间正赶上春节,除了氛围营造外,酒店在菜单上也有调整,除夕、破五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有准备。

闭环时间长,入住的又多为年轻人,酒店因此设置了美发室、便利店、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互联网带宽从100兆提升到了300兆。

巴士团队:45分钟内完成开幕式观众运输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国家体育场周边的开幕式交通保障停车点位。(图片来自北京广播电视台)

2月4日开幕式结束后,运动员、媒体人员将在45分钟之内完成疏散。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保障处负责近万名闭环内人员的运输,负责人刘泽洋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45分钟完成人员的全部疏散。”

据北京赛区巴士团队负责人董宁介绍:“我们负责运送一共3250人。从主媒体中心出发,单程20分钟,一圈循环班线的模式是40分钟,考虑到它的高峰,极限间隔可以达到一分钟发一辆车。我们配了50部大巴车,但是准备了60名驾驶员,分布在不同的点位,一旦有紧急的情况我们能及时补上去。”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大巴车的硬隔离装置。(图片来自北京广播电视台)

延庆巴士团队将运送600多名运动员从延庆冬奥村往返国家体育场。车队负责人李健介绍:“一共配置了28部大客车,所有的运营车辆都安装了硬隔离装置,我们的驾驶员和后面的运动员有一个物理隔开。同时,给驾驶员配备了N95口罩、一次性手套,而且在延庆场站也有专业的消杀公司每天进行消杀,保证最优质、最安全地完成交通服务保障任务。”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11月27日,社会车辆从北京紫竹院路施划的冬奥会专用道标识旁驶过。(图片来自中新社 赵隽摄)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期共计55天,将分阶段启用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其中冬奥会启用时间为1月21日至2月25日,涉及42条道路,共239.5公里。冬残奥会启用时间为2月26日至3月16日,涉及29条道路,共196.7公里。

冬奥人员将密集入境,北京如何做到“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2021年11月13日,北京奥林西路,城区范围内冬奥会冬残奥会专用车道标志。(图片来自中新社 牛云岗 摄)

冬奥交通保障相关部门倡议,场馆集中区域的各单位积极落实好弹性工作制,减少通勤交通,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倡导各单位采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错时上下班等弹性工作制,从源头、时间、空间等多维度调节社会总体交通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