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眼看过去,早已习惯了疫情的反复,也早已习惯直播时空场比赛的回声。东京奥运、世界杯十二强赛、欧冠联赛等等,缺少比赛画面里的人声鼎沸,自然缺少了看比赛那股劲儿。有过自己公号,发过不少有关体育的文章,“瓶颈期”里的一天猛地发现居然没怎么好好了解过几位人物背后的故事。既然追比赛的时间少了,看书的时间多了,正好给自己“充下电”,把那些年落下的人物故事恶补恶补。这是我今年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十本书,排名不分先后。
《倒转金字塔》,[英] 乔纳森·威尔逊,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6.01
接触足球这项运动和玩FIFA、FM有不少年头,但是对足球场上的阵型变化、阵型与阵型之间的“见招拆招”,每个位置的跑位研究甚少。今天介绍的这本《倒转金字塔》可以说的是科普足球战术类罕见的好书,而且书中图解不少,读起来并不会苦涩难懂。足球场上的阵型宛如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书由最初2-2-6和2-3-5到4-2-4的演变,再到4-4-2阵型的无穷变化,三中卫和四中卫之间来回试错,近十年流行的无锋阵和Tiki-Taka传控,全程烧脑;还着重对几位战术大师做了介绍,萨基、贝尔萨可以说是足球战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这本书非常适合有基础的足球爱好者阅读。现在再看足球比赛总会下意识地注意场上球员的跑位穿插、移动中阵型的整体结构,比以前观赛要有趣许多。

《My Life in Red and White:My Autobiography》,Arsene Wenger,W&N 2020.10.15
“踢巴萨,踢巴萨,踢拜仁慕尼黑,我厂已崩...”但凡有欧冠主题曲响起的视频里,弹幕必飘过此调侃我厂的梗(别杀了别杀了,我厂已经5年没进欧冠了...)。我作为枪手近20年的球迷,经历过英超跨赛季49场不败的辉煌,06年与大耳朵杯差之毫厘的欧冠决赛,常年卖队长常年争四的窘境,还有近年需常备“速效救心丸”才敢看的比赛。比起这些,我更喜欢的是给这支球队注入“美丽足球”烙印的灵魂人物——温格。
之所以没等《My Life in Red and White》中文版面世就选择原版,一方面是出于对温格的喜爱,另一方面考虑到译者可能对人物“加料”,注入过多的个人情绪,让自传失去原有的味道。此番读着文字,就仿佛面对面交谈,教授儒雅而平静。教授书里反复强调的单词是“passion”,执教阿森纳的22年里对“美丽足球”的执著,为这支球队付出所有的心血,正与书里一句话非常贴切“I already knitted my soul in red and white.”如今我仍然记得2018赛季球迷租用飞机拉着“NO CONTRACT WENGER OUT”的横幅飞过山楂球场,不知道看到此景的教授是怎样的心情。
自从离开酋长球场后的温格就没再回来过。新赛季在塔子哥带领下的“阿森纳青年军”有了复苏的迹象,也有传闻温格将会回归球队。无论是上任管理层,还是成为形象代言人,这支球队的文化由温格一手建立,他“回家”让阿森纳变得更完整。最后令我欣慰的是一张照片,上面的横幅写着“Thank Arsene.We Will Miss You”。
《One: My Autobiography》,Peter Schmeichel,Hodder 2021.09.30
2016年1赔500神奇夺冠的莱斯特城让我开始注意到并迷上Kasper Schmeichel,场上的领袖气质和门线技术,都是我心中门将位置的Top 5.“子承父业”在体育赛场上不算罕见,但是在媒体曝光下长大的“星二代”们能达到父辈高度的却廖廖无几。我一直好奇Kasper怎样童年生活和家庭教育,能让他成为丹麦和莱斯特城一代传奇。恰巧赶上他父亲Peter Schmeichel(92年“丹麦童话”缔造者、曼联传奇门将)这本传记,我便果断冲了。
开篇一句“Why me?”让我抱着找答案的心态读完整本书,贯穿了从丹麦布隆德比到曼联整个职业生涯,也透露了很多幕后故事,包括波兰政府说服父亲做双面间谍、24岁“高龄”才成为职业球员、转会曼联时遇到的挫折以及作为守门员在场上的洞察和思考,当然少不了和Kasper拌嘴的日常。我记得和父子两代门神都打过交道的教授温格感慨过:“我希望以后不会遇到舒梅切尔的孙子”,这本《One: My Autobiography》非常推荐给曼联拥趸和Peter人迷。
《天才的人间力,铃木一朗:51则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张尤金,奇光出版 2021.05.05
棒球在大陆既没有传统三大球受追捧热度,也没有乒羽一样广的群众基础,连我一个常年关注体育赛事的人也是收看美国四大职业联盟其三——NBA、NFL、NHL(但愿是我孤陋寡闻,国内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一块棒球场地,橄榄球场倒是在我大学母校见过)。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被封面“朗神传奇”吸引,要说篮球之神毫无疑问是乔丹,好奇这位被日美职棒奉为“神”的一朗君,还特意花了点时间了解棒球这项运动和MLB大联盟。
这本书以铃木一朗身穿的51号为引,讲述了他从棒球启蒙到职业生涯结束的51个故事,其间还有大联盟其他球星对铃木一朗的评价。读完全书回过头看作者对铃木一朗职棒生涯取得成功的概括——“天才的人间力”似乎有些不太恰当。27岁走出舒适圈漂洋过海挑战MLB,其间经历的质疑、伤病、汗水与折磨不应该因“天才”二字黯然失色,单凭“570公克重的外野手套,33.46英寸长的、重量介于31至31.75盅司的木棒”近乎吹毛求疵的地步,也不难想象他能成为“神”的原因。这本书附录实在友好,贴上了铃木一朗职业生涯所有数据和奖项,一个棒球小白能更快熟知主人翁故事。不说了。我要去看朋友给我安利安达充的《棒球英豪》。
《Bring the Noise》,Raphael Honigstein,Bold Type Books 2018.02.06
选择“Bring the Noise”作为克洛普传记的名字无疑是点睛之笔,很好概括了“渣叔”在指挥比赛时的一言一行,如果你是一位常看利物浦比赛的球迷,很难会忽略场边这位充满激情、善于表达喜怒、带着眼镜一脸渣胡的家伙。真是爱死他在威斯特法伦球场和安菲尔德球场打出的“农夫三拳”!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克洛普帮助美因茨成功升上德甲、带领多特蒙德成功从德甲霸主拜仁手中抢过来两个联赛冠军并把球队带到欧冠决赛、率领利物浦重回英超争冠行列的故事(遗憾的是故事只讲到2018,其实后面利物浦拿下队史第六座欧冠、时隔二十年重夺英超冠军才是浓重一笔)。球队输球时他鼓励人心的笑容、苛刻训练出来的令对方难受的“高压迫性”踢法、善于与球迷和工作人员互动,就是受到那么多人喜欢的原因。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一句话"You can lose....You can lose again...And again..But you can always win the game after that...And that's what's so great about it"我已经有更衣室里的画面了。
《The Outsider: A History of the Goalkeeper》,Jonathan Wilson,ORION 2013.11.07
《The Outsider: A History of the Goalkeeper》同样出自乔纳森·威尔逊之手,讲述足球守门员的发展过程和场上职责的演变。门线时代只在小禁区附近活动到冲出禁区解围的清道夫角色,到如今站在中圈附近参与进攻(诺伊尔-现代门将的代表),对门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比较喜欢书里不同年代代表性门将的插图:舒梅切尔、卡恩、范德萨、布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过需要提醒一的是,相比《倒转金字塔》的有趣易懂,这本书显得枯燥乏味。虽然并不缺少故事,多为发展早期人物,年代久远。再者缺少干货,如果能结合整体阵型要求科普一下守门员战术地位,就最好不过了。
《The Master: The Brilliant Career of Roger Federer》,Christopher Clarey,Hodder 2021.08.24
身为费德勒的粉丝是幸福的,网球全满贯,20个大满贯赛事冠军,见证过与桑普拉斯、罗迪克、萨芬、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等人交锋的经典场面。当初我迷上费德勒,练习网球的原因是他优雅飘逸的单反击球,一个字:帅!
Christopher Clarey从费德勒的童年开始讲起,也包括了对他的个人专访,身边亲近的人和网坛众多传奇人物的评价,简洁有趣,还不缺数据的支撑。他们总说费德勒的成功是“effortless”,读过他的故事才知道优雅轻松背后隐藏的勇气和痛苦,果然还是他儿时的朋友最了解他的性格"He always looks so smooth, so relaxed, but he knows how to suffer, to go through the pain, and not show it. "。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不是介绍那些史诗般的比赛章节(如08的温布尔登、17的墨尔本、19的温布尔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下录像重温经典),书中着重强调了费德勒对于红土赛场的热爱,赢得法网冠军的意义,以及他在这片红土上的一生之敌——纳达尔,我非常喜欢2009年法网夺冠后的那段采访。2017年德约的强势表现,我们隐隐感觉到费天王已是下山的神,透过书才知道他主动求变,改善了反手击球,进攻变得更加主动来节省体能,得以重回巅峰。天王的职业生涯足够精彩,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非常推荐给喜欢网球的朋友们。
《NIKE》,Sam Grawe,Phaidon Press 2021.01.07
爱鞋不分男女。出了这样一本重如牛津高阶词典的作品集,NIKE可谓诚意满满,囊括了HyperDunk、Air Max、Air Force、NIKE×Virgil Abloh、Adapt BB等等鞋款,对于一名球鞋爱好者而言,翻着每一页都是视觉享受,拥有书里每一双鞋是我的梦想!(在没有达成梦想前退而求其次先拥有这本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想了解NIKE每款鞋设计背后的故事,同款鞋不同配色的灵感取材,科技的应用,从图纸到实物诞生的过程,可回收材料的介绍,在这本书都能找到答案,还对此前轰动马拉松界的“破2”商业行为、曾经的“当红炸子鸡”Nike Zoom Vaporfly Elite做了详细介绍。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期待的Air Jordan和Dunk SB系列并未收录其中,建议和《The dunk book》配合翻阅。
《Mourinho:The Beautiful Game and Me》,Jose Mourinho,Headline Book Publishing 2015.10.08
如果问21世纪头十年足坛最成功的主教练,我毫不犹豫说出穆里尼奥的名字;如果问21世纪头十年最让你讨厌的主教练,我还是毫不犹豫选择穆里尼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支持的球队被笼罩在有他执教的那支国米和切尔西的恐惧中,现在提起埃托奥、塞萨尔、特里、德罗巴的名字,还能有所不安。我对他那是“恨之入骨”,直到走进伯纳乌教练席,才慢慢了解他的故事。
这本书收录了穆里尼奥从本菲卡“初出茅庐”到切尔西“二进宫”300余张照片,准确来说是一本影集,也是一本“狂人语录”,又一次领略到穆帅说话的艺术,不愧是他。留意到出版日期是2015年,想想往后执教曼联、热刺、罗马的经历,仿佛这一年便是穆帅走下神坛的开始,真正拿的出手的成绩只有一座欧联杯冠军,唏嘘...这本画册不仅是他的回忆,也是一代人青春的纪念,值得留一本收藏。
《Mamba Mentality How I Play》,Kobe Bryant,MCD 2018.10.23
打了很长一段文字又匆匆删去,突然不知道从何开始聊这个男人。2020.1.26,六点的天蒙蒙亮,起床洗漱打开电脑,又是疫情下居家办公的一天。群聊、朋友圈、各大头条,“科比直升机坠毁身亡”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头脑空白,KobeBryant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超越了篮球的部分,更像是精神支柱,如今眼看它轰然倒塌。马上两年了,遇到他的报道他的视频我还是会刷走,关于他的物件还是收进柜里,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尝试。
很多人可能不懂篮球也不认识科比,但是一定知道“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和“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它是Mamba Mentality的一部分——好胜和毅力。这本回忆录由保罗加索尔和菲尔杰克逊的自述开始,前半部分回顾科比的职业生涯,介绍了什么是“Mamba Mentality”,了解他如何对比赛保持热情,面对伤病如何克服,对细节的苛刻,极强的进取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等。回忆录的后大半部分是分析每位对位球星的技术细节和实战技巧,干货满满,值得所有篮球爱好者反复研读(Tips:建议和他此前做的一档节目《detail》一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