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明第47期:道路(一)

作者:STEVE5霍亨左轮

布政使郭璞打心底喜欢这座北方名城,明朝地方官员,还没有人做到像自己这么大,执掌四省,尽管这四块地方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别处一个省多。

几年来,看着北平一天天繁华,一天天富庶,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成人一样,心中充满难言的喜悦。尽管这个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做父亲的依然喜欢在众人面前把儿子的优点一一炫耀出来,然后在客人的赞扬声中谦虚那么几句:“犬子无知,大家不要把他捧得太高,免得他骄傲自满”——如果真有一个客人不识趣当面指责孩子不懂事,缺家教,做父亲的纵使再虚怀若谷,肚子里也会把客人的祖宗八代挨个问候一遍。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不识趣的送上门来了,论师承还和郭璞颇有渊源,算得上是同门师兄。拿着师叔的信,千里迢迢来到幽州,只为和郭璞辩上一辩。

“滥用权力,渴求财富,崇尚机械力量,自私自利,以残暴野蛮为荣,礼乐崩坏,纲常离析,常此以往,不待人毁,其必自毁……”

尽管郭璞肚子里暗骂,表面上还得客客气气地听师兄慷慨陈词,像白正这种人,你真要把他轰了出去,反而成就了其正直的声名,不如慢慢和他耗。

白正可不这么想,他弱冠之年名动江南,六艺经传皆精。在他心中圣人之道、之言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典范,凡人说话做事只要符合圣人之道,则大明将重现盛唐时代四夷来朝的辉煌,说不定圣人之世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重现。而他,则是推动圣人之世重现的重要力量,肩头使命感让他不惜面对一切艰辛和冷眼。

数月前他一篇奏折,引起百余江南名士的共鸣,谁料朝廷上代呈奏折的杜斅断章取义,导致整个狙击新政的行动失败。王本、杜佑、袭斅、杜斅四大学士纷纷落马,己方实力大损。尽管也让首任海关总使沈斌丢官罢职,海关人事大换血,但顶多只能算支持新政和反对新政的人较量了个旗鼓相当。

白正实在不甘心没有将新政连根拔起,现在,北国百姓忠厚老实的性格因为新政带头言“利”而被腐蚀得所剩无几。这次一路向北,在乡间投宿时,野人竟未像书上说得那样仰慕斯文而好好招待他,反而总因为一头蒜,一壶酒和他讨价还价。那些靠种棉花发财的地主们更不用说,有人听他报出了烟波渔叟的名号,居然连人带铺盖一起给扔出了庄子,半点儿面子都不留。

抛开个人挫折,如今很多地方靠新政发了财的全是些不法之徒,失去土地的农民被低廉的工资、每天长达九个时辰以上的工作榨干最后的生机。不为自己的得失,就是为了这天下百姓的生死,也不能任由新政再这样发展下去!

不顾其他学者的劝阻,白正抱着必死的决心,他要在新政的发源地证明新政是错的,要从源头上教化世人,让误入迷途的百姓彻底醒悟。而这一切关键的关键,就在自己的师弟身上。

白正认为自己的同门师弟郭璞是个难得的英才,他既然能成就新政,也能毁灭新政。以前种种,白正认为那是师弟受歹人蒙蔽,只要自己慢慢和师弟把道理说通,肯定能感化他。为此白正花费数月时间,搜寻在各地实行新政以来礼乐崩坏,大道不行的所有例子,搜寻百姓受新政所害的重重凄惨景象,搜寻不法商人借新政囤积居奇的种种无耻作为,比给朱元璋的奏折更严密地准备好一整套说辞,他要对郭璞实行诛心之策!

北平的秋天凉爽干燥,阳光通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客厅里。家宴已经用过,小几上的茶壶也已换过几次茶叶,客人依然没有要离开的觉悟。躲在隔壁偷听的郭夫人恨恨地咬着牙,腹诽着丈夫的师兄。

“哪里来的书呆子?圣人之世,圣人见过玻璃是什么样子吗,圣人那时候有火器吗,圣人那时候有织布机吗?”

郭璞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小口。每到这个时候,他心里必然已经有了计较。

“师兄不远万里,不妨多住些日子。我在书院给你安排间上房,那里每天学子往来,是个读书论道的好地方”

看郭璞这副不冷不热的模样,白正知道枉费自己一番苦心,叹了口气,起身告辞。

“师弟,论做官,师兄的确不如你。但师门所教圣人之道,彼此却要时刻牢记在心,总不能顾得眼前一时,遗祸千秋,否则我们在泉下,有何面目去面对历代先师?”

“师兄言重了,鄙人自幼学圣人之道,为官恪守的也是圣人的教诲、本心。至于师兄所言那些弊端,实非由新政而起。师兄如果不信,不妨在北平随意走走,看看同样的买卖在不同人掌管下,给百姓带来的厉害到底有多大不同”

“那我就告辞了,不打扰大人公务为民谋福,华夏自古以耕战立国,大人凡事还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