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女真族,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兴起于东北白山黑水(长白山、黑龙江)之间。唐朝时称黑水靺鞨(mo he),以渔猎为生。“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今称满族。
发展过程
女真建立了两个朝代,金和清。本文我们接着讲讲第二个朝代:清,有两个国号,后金,大清。
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金朝灭亡后,女真人重新退回“白山黑水”之地,以待时机。
自元以来,三百多年里,女真人先后隶于元、明君主之下。
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定居于浑河(今辽宁中东部)上游。
1442年,“建州三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标志着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1449年,蒙军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女真趁机向辽东进攻。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明末女真崛起。
1583年,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起兵。
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辽宁抚顺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为了与南宋同时期的完颜氏建立的“大金”区分,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族。次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
1644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向大清求援,满洲清军入关参战,并正式迁都北京,征服全国,开始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1662年,玄烨继位,开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极大的动摇了满族的统治基础。虽然先后企图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庚子后新政(俗称清末新政)等手段图强,可惜均以失败告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此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今天主要聚居于中国东北、华北一带,散居全国。
疆域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评价
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外国侵略方面,清朝前期的功绩不可否定。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平定“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特别是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
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中经雍正一朝对西其中包括中经雍正一朝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改土归流”和乾隆一朝设制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
因而,在鸦片战争以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范围,而且有完整的稳定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关历史
八旗制度
明朝末期,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最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后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1615年,八旗制度确立。
实行八旗制度,强壮的女真人,战争时全是士兵,不打仗时全是平民。极大的提高了女真人战斗的合理性和积极性。
满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
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旗主是皇帝。
下五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旗主是各个亲/郡王。
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
公元1642年,在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后,八旗制度才最终完成。
三个“八旗”分为三等:最高等:满八旗;中等:蒙八旗;最次:汉八旗。
18世纪中,八旗被系统的分布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
八旗军的最终结局:入关后,清军的政策变成了大规模的“圈地”,旗人特别是八旗子弟迅速富裕了起来,而且他们没有税赋与劳役。
如此优惠的国策,只有一个结果:旗人越来越颓废和懒惰。最终,八旗制随着清朝一起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