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区铁路,父子接力坚守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2022年1月17日,春运第一天。9时46分,从黑龙江乌伊岭站开往佳木斯的6274次列车驶入西林车站,列车长高福林在站台上组织旅客乘降,直到关闭车门的刹那,他才恋恋不舍地看向距离车站不远处的那片小屋,那是他的家。

在高福林的家,团圆饭几乎从未团圆,以前,缺席的是父亲,现在缺席的是他。

43岁的高福林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周边都是山区和大片的原始森林,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的南乌铁路(南岔到乌伊岭)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初,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高福林的父亲高真强就曾在其中的白林站工作过40年。

白林站,曾是南乌铁路上的一个四等站,由于地处小兴安岭腹地,当地林木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木材南运的重要车站,51年前,20岁的高真强在这里担任扳道员,和同事们在冰天雪地中引导列车安全进站、出站,看着一列列“木龙”(拉满木材的列车)从这里驶出支援国家建设,高真强心里更为自豪。

高真强没日没夜地奋战在车站,和家人聚少离多,年幼的高福林就在小站边长大,闻惯了空气中的木香,看惯了川流不息的车龙。

从小对铁路的耳濡目染,让穿铁路制服成为高福林的一个向往。1996年,高福林考取了铁路院校,毕业后成为了铁路的列车员,他值乘的列车,正好就是南乌线上的6274次列车。这趟列车已有50多年历史,经停27个车站,包括10个乘降点,全程410公里,最低票价只有1元,少年时的高福林就常坐这趟车去探亲、上学。在高福林的印象中,每逢过年,村民们从车上下来,姑娘捧着花布,男人背着年货,脸上喜气洋洋,这趟列车在他的心中,更像是神奇的年货列车。

1999年,高福林作为列车员重新踏上这趟列车时,感觉既陌生又熟悉,经过近20年的变迁,列车车体已经变了样,曾经的木制座椅换成了软包,列车运行的时间也缩短了。熟悉的则是车上的旅客很多都是老面孔,今年春运,这趟列车更变为空调车体,旅客出行更加方便、舒适。

高福林上班的那天,高真强把坚持了一辈子的信念传承给儿子。高福林在这趟车上一干就是22年,从列车员成长为列车长,从年轻的小伙子到如今鬓边也有了白发,如今,他依然在这趟车上忙碌,只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更少了。

近年来,随着林业工人转型,沿线居民大多当起了采山客,山上的木耳等山货成了紧俏货,这趟车上又成了村民的致富车,赶在春节前去城里兜售山特产的旅客多了起来,高福林积极向车队申请,把2号车厢一侧的洗漱间设为大件行李物品存放处,并将自家的钳子、细铁丝、编织袋等物品拿来供有需求的旅客使用。

“这几年能过上好日子,真的要感谢这趟慢火车,把我们的山特产品拉出了大山,让我们山里人过上了好日子。”一位进城贩卖山货的旅客满意地说。“福林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这孩子跟我们山里人有感情,不仅服务热情,找他帮忙,有求必应……”今年已经70多岁的旅客于庆涛也接过话来说道。

仿佛感应到儿子的挂念,出乘前一天,高真强给儿子打来电话,“儿子,你好好值乘,别惦记我们,注意安全。”列车徐徐启动,沿着小兴安岭下的汤旺河一路南下,自家的小屋渐渐变成了一个白点,高福林返回车厢,脸上再次扬起微笑,延续着父子俩半个世纪的承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