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平老故事」古草原上孝家陵 作者:王甸葆

作者:辽北春秋

车过柳树屯乡糖坊村,天寿庄的北山坡上,美人松亭亭玉立,冠顶遮天蔽日,高大的围墙,涂满宫墙红颜色,耀眼夺目,不忍移开。这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陵园,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由于王陵山、莲花岗两陵在前面,人们都叫它后陵。

「康平老故事」古草原上孝家陵 作者:王甸葆

后陵比莲花岗陵建筑要早得多,是博颜诺莫祜老博王中意的风水之地。它所依的山岗不很高,坡度也不大,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坡,但是从整体山水地理形势上看,老博王的风水先生到底观出了玄妙。光在坡前观看什么都不是,观整体要退出五七八里,再回头看就有奥妙可言了。其实此地气象全在周围,小山坡退在后头,东西两面高高的山梁环抱,呈钳形远远地拱卫在前,钳的开口很大,东南一望,平川辽阔,祖、父两陵的山影清晰在目。特别是陵山高峻的状貌,总是雨水洗过的一样湛蓝明净。前有陵山美景,后又靠背,两侧扶手一样的山梁佑护在此,风水极佳的形胜之地,老博王特别中意。再往山后查看,山势堆叠厚重,气韵深远,过了山岭有一座水库蓄住风水,万年滋润,永世后享。

天有不测风云,老博王倾情于万古长青的事业,被一场宫廷里的爱情击得粉碎。爱情不是一双青年男女,而是一老一少,女的是老太婆,男的正值血气方刚青春年少。不对等的畸形恋情终是出了问题,酿出悲剧来。原来这青年是老博王的儿子那尔苏,按照清朝规定,小那尔苏不到十岁就到北京读书,十岁后教习武艺,他是位高权重的僧王后代,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朝廷乾清门侍卫。祖父僧格林沁领兵进剿捻军,在沙场为国捐躯,亲王之位传给父亲博彦王,而父亲的贝勒衔又赐予那尔苏。年少英俊,聪明伶俐,光绪皇上很赏识那尔苏,年方二十多岁,由普通侍卫晋升为皇宫内的一等侍卫。他们的差事是在保卫光绪皇上的同时保卫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内外,也在科尔沁草原一带,传说那尔苏贝勒与慈禧太后久有暧昧关系的事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康平老故事」古草原上孝家陵 作者:王甸葆

正月十五是老佛爷的生日,十三这天,慈禧太后起驾去颐和园,万寿吉日要提前过去热闹几天。一大清早,老佛爷起驾在前,那尔苏等一排马队做后卫,肩扛豹尾金枪,前后队列浩浩荡荡沿街行进。銮驾队伍到了西直门,一阵鞭炮声突然响起,那尔苏的坐骑受到惊吓,突然冲出队列狂奔不止,那尔苏虽骑技娴熟,但也只勉强拢住马头,勒转回来,这一过程中还是把銮驾给撞着了,虽未有大碍,但杀头之罪也是有的。老佛爷的一十六人大轿停下来,慈禧怒斥道:“哪个奴才如此大胆!”护卫太监答道:“科尔沁贝勒那尔苏小子。”太后撩起轿帘,见骄前一青年后生头面低垂跪地请罪。“抬起头来。”极度惶恐的那尔苏随着太后旨意抬起头来,脸膛涨得通红,转而又发白,只喊“奴才罪该万死,老佛爷饶命”。这一抬头不要紧,慈禧太后看得呆了。只见这青年身材魁伟英俊挺拔,脸庞俊俏,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神色刚毅,清秀之中浑身透出剽悍之气。慈禧太后春心悸动酥软下来,口称“不是故意的就免你死罪,起来吧”。此时那尔苏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上得马来继续前行。

到得晚上,那尔苏正在为早上之事忐忑不安, 后宫太监传旨,宣那尔苏进宫,老佛爷诏见。一听宣旨那尔苏五雷轰顶,心说这下完了,白日老佛爷顾全脸面,在众人面前显示宽宏大量,声色未动,到了夜间肯定是翻脸了,自己定死无疑呀!可跟慈禧一见面,却是无限和蔼可亲的一幕。太后擎起后生的下颏,左右端详,真的是一表人才,青春年少美貌可人。二人一个战战兢兢,一个亲吻不够,留宿一夜,各表情肠,已是熟人了。以后的夜晚,一个百般缱绻心满意足,一个敷衍了事委曲求全,在苟且偷生之中,也不乏亢奋异常之举,心中呐喊:母仪天下、最高权力者在我身下啦!一任尽情,亢奋、亵渎、撒野、一丝爱意融入期间,心情十分复杂,可每每此时,慈禧却是喜欢得不得了,心肝宝贝一样相待诚。日子长了,宫中传出悄悄话来,大太监李莲英规劝太后弃掉后生,慈禧哪肯舍得?没办法李莲英想出一个诡秘的招数,满足太后的欲望。侍卫那尔苏频繁进入后宫,明着来肯定是不行的。下人进出后宫的只有往御膳房送水的,毛驴车拉水箱,每天一趟,贴身太监只说太后有旨,嫌毛驴拉水太脏,差太监自己手推水车运水,绝无异议可言。这下好了,把水箱中间打一隔断,一头装水,一头装人。晚上把那贝勒同水一起拉进来,早晨再把他用空水桶运出去,两人经常宿在一起,寻求鱼水之欢,一晃就是几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终老博王还是知道了此事,逼问儿子那尔苏,儿子迫不得已便如实相告了。博彦王早有心理准备,但一经把事情核实准了,还是把脑袋耷拉下来,说整个家族老小的生命危在旦夕呀!此等丑事一旦败露,皇上必会以罪大恶极论处,祸灭九族不在话下,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百年基业就全毁了。他马上找来有身居高位的至亲秘密商量此事,最后结论是必须处死那尔苏,别无他路可走,因为身在皇权之下,别说调离、遣送外地,家长都无权操弄,就是无故离开一个时辰,都要得到恩准才行,只有这一条路了。老博王心里拿定注意,就向朝廷请假,说是清明节快到了,准备全家回康平老家扫墓祭祖,那尔苏贝勒也一起回去。得到恩准后,老博王带领几个儿子,日夜兼程回到公主陵,到得僧格林沁墓前长跪不起放声大哭,几个儿子相劝,不知父王为何如此伤心。没有外人,父亲对几个儿子,把那尔苏丑事一一陈述,并如实相告厉害关系,几个儿子恍然大悟,除那尔苏无可奈何之外,其余几个都一直赞同父王的决断。遂领那尔苏到老家吉尔嘎朗王府草原上,尽情吃喝玩乐七天,又回到公主陵,结果的日期已到,那尔苏手捧一节金镯子,迟迟不肯吞咽。老博王看出火候,答应将来自己的王位不传给他的平辈兄弟,让给那尔苏的儿子袭爵位,那尔苏别无憾事,吞金而死,这边派快马回京城禀报,那尔苏贝勒回老家祭祖暴病而亡。慈禧太后得到禀报后大惊失色,连哭三日,心中怎么也不信实,特派贴身太监以吊唁为名前来验尸,可是一无外伤,二无勒痕,脸色又不青紫,也不像服毒的样子,什么破绽也没看出来,便按不明原因暴病而亡回去禀报。这边老博王将已修好的田寿庄陵墓让给儿子那尔苏下葬,陵园内外一切建设完毕,墓内有主,整个陵园就算圆满了。

时隔多年,那尔苏在宫廷内的艳遇故事在家乡一带透露出来,“孝家陵”的叫法也就有了。可是自从那尔苏贝勒入主园子以后,村庄内人口多有不太平,闹瘟疫、出天花,众多孩子夭亡,人们感觉不妙,遂将村名改为添寿庄,今为天寿庄,陵园名气大了以后,统称为后陵了。

村子太平了,可宫廷里的斗争还在继续。验尸虽未看出什么破绽,慈禧还是认定那尔苏是他父亲博颜诺莫估搞掉的,怀恨在心多年,便找来心腹,依计在老博王饮酒时下了慢性毒药,老博王心里也有了小九九,自叹害死儿子也是一条命案,杀人偿命也是天经地义的,便心地坦然面对自己的将亡。回老家在老陵与后陵之间,选好了莲花岗陵墓位置,于那尔苏暴亡后七年,默默死去。临去世前,将自己“博多勒噶台亲王”的衔位,按事先约定传给年仅6岁的孙子阿穆尔灵圭,那尔苏地下有灵也该得到安慰了。况且,慈禧太后旧情不忘,仍通过朝廷追封那尔苏为“诚慎亲王”。托父亲的阴德,儿子阿王在朝廷和科尔沁草原确是有一番大的作为,百姓民人看在眼里,就说孝家陵有上好的风水,你看人家的后世官品齐旺咧。

「康平老故事」古草原上孝家陵 作者:王甸葆

如果风水之说成立的话,咋还会有败的那一天呢?看来风水先生还是有点小家子气,风水之外还有大风水,大的风水破了,小的风水也将苟延残喘,不会存焉太久了。大清气数走到了尽头,一朝风水也就散了,何况一小小的蒙古王陵,禁不起几镐头的击捣,就毁了。1947年,康平县第八区区长带领民众,不费吹灰之力将后陵所有陵墓穴葬全部掘毁,所谓的风水彻底败了。然而,陵墙和少量屋宇建筑得以保存数十年甚或半个世纪,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它成为康平地标式的重要一景,列于省级文保单位。那紫禁城一样的浓重颜色,那高大挺秀的美人松,给康平西部山丘岗岭之间留下一幅美景,刻入当地百姓和匆匆过客的记忆库存,印象美好而永不磨灭。那风景区才有的松树,不仅陵园中,园外东侧的田地里也株株亭立美丽动人。美景不用多,散散落落就几棵便把陵园墙外装点得醒目而奢侈,秀色可餐了。从坡上离离洒洒到坡下平地,加上陵园墙内探出头来的枝桠冠顶,红墙内外的风景全都靠它们高高的托出来了。那美人松比美人更好看,树干高挑挑的,笔直干净绝无冗枝,矗立挺拔,间或有一两棵斜歪着靠向另一株顶脑。冠顶是平平的向外展开,往往重心偏向一侧,每枝针叶聚集起来呈片状,姿态像手臂伸展、托举而逸出,形象如片席、碧霞、云朵而映入蓝天,古雅壮丽,格外显示出它那独有的仙美灵气。

后陵比莲花岗陵的建筑规模要小一些,一坡向阳,陵园红墙,从山坡肩头一线扩展圈套下来,一直到坡下陵门,占地8208平方米,加上陵院外围之地,也抵得上父亲老博王陵墓十五万平方米左右的规模。近四百年大清一朝,临近尾声而起的王陵,古松历风雨而百年,1997年一场龙飑线风,摧折倾倒一百多株,幸存者幸而又幸,给人们留下一点象征性的念想,愿它生灵永存!

2016年,后陵主体殿宇修缮已竣,康平县楹联协会为其撰写楹联。卢献韬先生创作的是:

天晓得是否两情相悦

地知道要留一处荒坡

王野先生撰写的是:

碧树红墙回首京华思春梦

孤魂荒冢驻足蒙边守孝陵

郑直女士写就的是:

恋丹墀 心惴惴只系一时荣辱

息墓冢 草萋萋方知万古炎凉

2014年4月12日草稿

选自王甸葆著《大赋康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