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作者:呼吸科专家杜教授

看了标题以后,应该有很多熟悉中医或者经常咳嗽的朋友,心里已经知道咱们要聊的是什么,没错,如您所想,正是贝母。其实贝母在中药界是个大家族,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有川贝母和浙贝母,这也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两种,还有一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叫土贝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贝母一门三兄弟。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三兄弟

都是贝母,为什么一个姓川,一个姓浙,一个姓土,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出生地不同,川贝母出生在四川地区,浙贝母出生在浙江地区,而土贝母出生在豫陕晋冀地区。有人可能就问了,就因为出生地不同功效就不同了吗?没错,植物的特性很多时候都受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的影响,就像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那这两种贝母到底有啥不同呢?我们先来说说川贝母,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叫他川贝。

一提到川贝,估计很多朋友会想起一个家喻户晓的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但凡是咳嗽过的朋友,应该都买过这个药来服用,因为其不错的效果,不仅红遍中国,前几年更是火到国外,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标志。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有不同意见了:我用过蜜炼川贝枇杷膏,一点儿效果没有,压根儿不管事儿!为什么口碑、功效出现两极分化,说好的立竿见影,说差的啥事儿不管,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看下蜜炼川贝枇杷膏的成分,顾名思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川贝,枇杷叶,然后加了点蜂蜜,而关键就在川贝这味药上,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适用川贝枇杷膏。

川贝,味苦、甘,性微寒,归肺经。当肺中有痰湿淤堵,肺气的宣发肃降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咳嗽,而川贝味苦能降,就相当于把肺气打开往下降,把痰湿化开往下排,如此便能化痰止咳,除此以外,川贝味甘,这也是川贝治咳嗽的另一大优势,因为甘能润补,有润肺补肺之效,肺脏喜润厌燥,因此川贝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既然如此,应该怎么用川贝来治疗咳嗽呢?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民间小方——川贝炖梨,除了咯白痰的寒痰咳嗽,其他类型都可以尝试。

具体做法:可以用5到10g川贝,炖一个含汁较多的梨,频频服用。如果是久咳不愈,还可以加20g山药在里面同煮,因为久咳伤肺,肺气不足,山药健脾、润肺、益肾,是极佳的选择。

接下来再说说浙贝母,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浙贝。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浙贝,味苦、寒,少了川贝的甘味,就没了润肺补肺的功效,但是浙贝比川贝性寒,所以其清热泻火的功效更强,当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应当选择浙贝。另外,浙贝经常被用来散结,当体内气机郁堵之后,有形的痰就会板结成为结块结节,像最常见的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脂肪瘤等等都是这样形成的。中医解决这种结块,常用的思路就是软坚散结,民国名医张锡纯先生的《消瘰丸》,里面就用到浙贝,就是取其散结功能。

那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选择贝母呢?其实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另外,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如果想要散结就应该选择浙贝母。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作为普通人来说,可能无法精确地分辨两种贝母的区别,那就可以简化一下,用川贝来化痰润肺治咳嗽;用浙贝来软坚散结治肿瘤。

还有就是,目前川贝母相对来说产量较少,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再简单说下土贝母,其性寒、味苦,能够解毒,散结,消肿,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作用。因此,近期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中药里的“表兄弟”,都是止咳能手,却因一字之差各有所长

最后,再次强调,川贝母、浙贝母虽然都是咳嗽的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