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德宗以“中和”作为节日之名,乃由于“天地之德莫大于和,万物以生,九功乃叙。是以中春之首,纪为令节,布阳和之政,畅亭育之功”,是以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诗云:“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诗中一派天地和合、君臣合乐的景象。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贞元十四年二月,德宗又自制《中和舞》,又奏《九部乐》及禁中歌舞,“伎者数十人,布列在庭”。除中和节宴乐以外,《全唐书》所录的德宗诗作中,还有《重阳节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麟德殿宴百僚》、《三日书怀因示百僚》等。德宗朝的宴乐活动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宫廷中有君臣宴乐,而百官也可于私邸中休假游乐。

但此时的宴乐活动皆处于朝廷的管制之下,并未超出节制。其次,德宗对娱乐性乐舞加强了控制。德宗朝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取消梨园。德宗即位之初,即于大历十四年五月下诏“罢梨园伶使及官冗食三百余人,留者隶太常”。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可见。但梨园弟子仍然在长时间一直存在,史料记载,晚唐仍有梨园弟子为朝廷校定乐器:“昭宗即位,将亲谒效庙,有司请造乐县……张浚求知声者处士萧承训、梨园乐工陈敬言与太乐令李从周,令先校定石磬,合而击拊之,八音克谐,观者食听。”

因此,德宗取消梨园并非是禁止俗乐,其目的是抑制而不使其冗繁。同时,德宗取消梨园也是出于经济的考虑,这一措施也显示出唐王朝宫廷乐舞的发展正在衰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方镇、四夷献乐频繁,这从侧面反映出德宗对乐舞加强了控制力度。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方镇、四夷献乐由来久之,但德宗朝由于中央政权逐渐加强,对方镇的管理较前更为有效,因此对乐舞的控制也进一步加强。方镇献乐即是这一政治局势的反映。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献乐至少有如下几次:贞元三年四月,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

贞元十二年十二月,昭义节度使王虔休献《继天诞圣乐》;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献《奉圣乐舞》;贞元十八年正月,聽国献《骤国乐》。这些乐舞的进献,进一步丰富了唐代的乐舞艺术宝库。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宪宗:张驰有度、开明清醒的乐舞观宪宗朝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兴”时期。唐宪宗“刚明果断”,其在位十五年间,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在削藩政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几乎恢复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其统治期为“元和中兴”。

俗乐机构在德宗时被取消,梨园弟子或被遣散,或留隶太常寺管理

这一时期作为乱后的又一“盛世”,引起许多文士的怀念。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即追述彼时在朝中欣赏《霓裳羽衣舞》的情景:“我昔元和待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可见当时的朝中宴乐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亦成为其感叹世事变幻的缘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