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文物是见证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往事中,最直观的证据。五千载沧桑岁月,才铸就华夏民族的血脉和文化记忆。当历史迈入近代,腐朽的封建满清帝王们,终日只沉迷在美梦中,不曾为时代的警钟惊醒,更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直到西方改进了弥漫硝烟的火器,手持古老器械改良而来的航海工具,这些曾经中国引以为豪的伟大发明,变成了洋人们的“帮凶”。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唐王朝的文化盛世,与强大的国力不无关系;而在强敌面前衰落的王朝政府,连自己的性命都操之人手,更不必说保护那些旗人们眼中的“玩物”了。在列强那足以让最凶恶的强盗都为之羞愧的劫掠下,数之不尽的中国历代文物流失海外。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力日趋增强,在国际上的声望也不断攀上新高峰。在政府的重视下,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们奔波各地,数十年如一日地追讨文物,海外华人华侨也出于热忱,对追讨工作费心劳力,不少珍宝被成功“解救”回国内。此外,一些国家也提供了热情的援助,比如前不久的意大利,为回应中方的盛情邀约,主动归还796件珍贵文物,以表合作诚意。身为外人,尚且有这样对文物的赤子情怀和觉悟,而某些无耻的“国人”却着实令人气愤。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提到翁家,想来很多人会想起清末的重臣翁同龢。他们家世代都是朝中高官,他的父亲就是同治的帝师。翁同龢本人状元起家,更是身为两朝帝师,学问不可谓不深厚。但此人评价有些矛盾,只为争权就故意卡住军备款项,也算是甲午失败的罪臣之一。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翁同龢身为一代文宗,同样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并不是个贪婪索脏的官员,但只凭他崇高的官位和威望,收集文物自然比普通人轻松百倍。翁同龢没有子嗣,从哥哥那里过继来一个孩子,之后又有两代同样靠继嗣,就这么传了5代人,他的珍藏也到了五代孙翁万戈手中。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翁万戈出生在1918年的上海,当时袁世凯都覆灭了,更不必提清朝,不过靠着家传,也算得上一个“满清遗老”。38年,他远渡东洋,留学美国名校。他的专业是机电,但他最后并没有从事工科,而是转入艺术院校,在美术、电影等方面卓有成效。48年,在连天的炮火声中,蒋军节节败退,翁万戈与家人细心清理好家藏文物,全部打包带回美国。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在文物保护领域,翁万戈并没有愧对先人。翁家收藏主要是脆弱的明清古字画,在几十年的战火和动荡中,这批文物保持了惊人的完好,即便是前往遥远的彼岸,也没有任何损失。翁万戈曾自陈自己的一生为家藏而活,所言并非虚妄。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在他的珍藏里,几乎涵盖了两朝所有的著名文人书画家。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南宋的一幅工笔画,作者梁楷的传世作品极少,工笔画更是仅此一件。此外,还有一副16米长的清代长卷,描绘了长江奔涌千里的壮阔场景,据传翁同龢发现它后,不惜挪用购买新宅的400两白银才将其购下,平时里可谓是爱不释手。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新中国以来,文物工作者们往往不惜重金,在海外找回遗失的古文物。的确有很多爱国人士,将家藏珍宝无偿捐回国内,但更多时候,文物部门还得反复上门做工作购买,或是在拍卖会上高价赎回。翁万戈算是海外华人圈里的知名藏家,于是文物部门多次前去拜访,希望取得他手中的家传珍藏。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起初,大家以为,身为中国人,又是清朝大员的后裔,理应比较好说话。然而没想到,不管国内开出多高的价格,翁万戈始终拒绝卖出。最后他松了一步,以450万美元的高价,通过拍卖行,将542册古籍善本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这个满清遗老,拒绝把家藏183件珍宝卖给中国,转手无偿捐给美国

藏书家珍惜家藏的心思可以理解,文物部门也无奈地放弃了劝说,只是感到有些遗憾。谁曾想,他先是给美国捐出了那幅长江绘卷,又于2018年,在百岁诞辰之际,将183件藏品中的珍宝,全部无偿捐献给波士顿的博物馆。

虽说文物的处置,是藏家个人的自由,我们也不能强令他捐回国内。但是,他宁可无偿捐给历史短暂、没有华夏文化熏陶的美国,也不愿送回祖国,这实在是让人心中不太舒服。无论如何,身为中国人,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本国。而作为中国文物,它们的“根”和文化传承也在中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