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文物是見證國家與民族的曆史往事中,最直覺的證據。五千載滄桑歲月,才鑄就華夏民族的血脈和文化記憶。當曆史邁入近代,腐朽的封建滿清帝王們,終日隻沉迷在美夢中,不曾為時代的警鐘驚醒,更沒能跟上發展的步伐。直到西方改進了彌漫硝煙的火器,手持古老器械改良而來的航海工具,這些曾經中國引以為豪的偉大發明,變成了洋人們的“幫兇”。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唐王朝的文化盛世,與強大的國力不無關系;而在強敵面前衰落的王朝政府,連自己的性命都操之人手,更不必說保護那些旗人們眼中的“玩物”了。在列強那足以讓最兇惡的強盜都為之羞愧的劫掠下,數之不盡的中國曆代文物流失海外。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力日趨增強,在國際上的聲望也不斷攀上新高峰。在政府的重視下,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們奔波各地,數十年如一日地追讨文物,海外華人華僑也出于熱忱,對追讨工作費心勞力,不少珍寶被成功“解救”回國内。此外,一些國家也提供了熱情的援助,比如前不久的意大利,為回應中方的盛情邀約,主動歸還796件珍貴文物,以表合作誠意。身為外人,尚且有這樣對文物的赤子情懷和覺悟,而某些無恥的“國人”卻着實令人氣憤。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提到翁家,想來很多人會想起清末的重臣翁同龢。他們家世代都是朝中高官,他的父親就是同治的帝師。翁同龢本人狀元起家,更是身為兩朝帝師,學問不可謂不深厚。但此人評價有些沖突,隻為争權就故意卡住軍備款項,也算是甲午失敗的罪臣之一。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翁同龢身為一代文宗,同樣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并不是個貪婪索髒的官員,但隻憑他崇高的官位和威望,收集文物自然比普通人輕松百倍。翁同龢沒有子嗣,從哥哥那裡過繼來一個孩子,之後又有兩代同樣靠繼嗣,就這麼傳了5代人,他的珍藏也到了五代孫翁萬戈手中。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翁萬戈出生在1918年的上海,當時袁世凱都覆滅了,更不必提清朝,不過靠着家傳,也算得上一個“滿清遺老”。38年,他遠渡東洋,留學美國名校。他的專業是機電,但他最後并沒有從事工科,而是轉入藝術院校,在美術、電影等方面卓有成效。48年,在連天的炮火聲中,蔣軍節節敗退,翁萬戈與家人細心清理好家藏文物,全部打包帶回美國。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在文物保護領域,翁萬戈并沒有愧對先人。翁家收藏主要是脆弱的明清古字畫,在幾十年的戰火和動蕩中,這批文物保持了驚人的完好,即便是前往遙遠的彼岸,也沒有任何損失。翁萬戈曾自陳自己的一生為家藏而活,所言并非虛妄。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在他的珍藏裡,幾乎涵蓋了兩朝所有的著名文人書畫家。其中,最珍貴的一件是南宋的一幅工筆畫,作者梁楷的傳世作品極少,工筆畫更是僅此一件。此外,還有一副16米長的清代長卷,描繪了長江奔湧千裡的壯闊場景,據傳翁同龢發現它後,不惜挪用購買新宅的400兩白銀才将其購下,平時裡可謂是愛不釋手。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新中國以來,文物工作者們往往不惜重金,在海外找回遺失的古文物。的确有很多愛國人士,将家藏珍寶無償捐回國内,但更多時候,文物部門還得反複上門做工作購買,或是在拍賣會上高價贖回。翁萬戈算是海外華人圈裡的知名藏家,于是文物部門多次前去拜訪,希望取得他手中的家傳珍藏。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起初,大家以為,身為中國人,又是清朝大員的後裔,理應比較好說話。然而沒想到,不管國内開出多高的價格,翁萬戈始終拒絕賣出。最後他松了一步,以450萬美元的高價,通過拍賣行,将542冊古籍善本轉讓給上海圖書館。

這個滿清遺老,拒絕把家藏183件珍寶賣給中國,轉手無償捐給美國

藏書家珍惜家藏的心思可以了解,文物部門也無奈地放棄了勸說,隻是感到有些遺憾。誰曾想,他先是給美國捐出了那幅長江繪卷,又于2018年,在百歲誕辰之際,将183件藏品中的珍寶,全部無償捐獻給波士頓的博物館。

雖說文物的處置,是藏家個人的自由,我們也不能強令他捐回國内。但是,他甯可無償捐給曆史短暫、沒有華夏文化熏陶的美國,也不願送回祖國,這實在是讓人心中不太舒服。無論如何,身為中國人,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本國。而作為中國文物,它們的“根”和文化傳承也在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