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棣,而是传给孙子朱允炆?原来朱棣根本不可能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着一个历史上唯一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这个就是朱棣的“靖难之役”了,而朱允炆也很不好意思的成为了这个失败者,很多人都是认为这个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在朱标去世之后,怎么就是不考虑这个最像他的儿子,而是选择了朱允炆呢?如果直接选择朱棣的话,可能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不会下落不明了。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以仁厚为怀的皇太子朱标病死,年仅39岁。朱标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他出生时正值朱元璋打天下时期,见证了他一步步称帝的过程,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64岁了,自然是很悲痛的,因为这个是他最看好的一个儿子,但是既然朱标死了,总是要选择一个继承人的,但是朱元璋跳过了这些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他的孙子继承了皇位,那么如果朱元璋不选择自己的孙子,而是考虑儿子,这个朱棣就是十拿八稳吗?
其实按照“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朱元璋众多在世儿子中,最应该为册立为储君的也应该是秦王朱樉,而不是朱棣,因为他的哥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在人世,怎么都是不会轮到他的,而且从朱棣出生那天开始,就没有将这个朱棣作为继承人培养,而且朱棣这个人是一个武将,所以在朱元璋看来,至少没有发现这个儿子有着什么治国的能力。
而且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这个朱元璋将朱允炆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后,他的铺垫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把那些该杀的功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而且把各地的藩王顺便敲打一番。而且《明史》里记载的藩王是“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朱元璋吸取了刘邦和司马炎封王建藩的教训,在赋予藩王兵权的同时,也对藩王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同室操戈悲剧的出现。也就是按照朱元璋的设计,这个朱允炆自然是不会让藩王们成功的,而且事实上朱允炆最开始削藩的时候,这些诸侯王也确实没有实力谋反,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很合理的,就是朱棣准备起兵时也是瞻前顾后,迟迟不敢下定决心,也就说明这个朱棣也是没有信心的,而问题就是处在了朱允炆自己的身上,如果他能够更加的果决的话,也许朱棣真的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