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龙岩城抗击南下蒙军18年之久,被誉为“南方第一屏障”, 与合川钓鱼城并称为“抗蒙姊妹城”。』

摄影@何万全
龙岩城 /南方抗蒙48城之一/
龙岩城又称马脑城,山势宛若奔马引领昂首对天长啸,因此得名。
南宋时期,为抵御蒙军铁骑,宋宝佑乙卯年(1255年)颁旨,在金佛山东面马嘴山构筑龙岩城,与合川钓鱼城、泸州神臂城共同构筑军事防线。历史上,南宋在四川的抗蒙防线,采取依山制骑、恃险拒守、以点控面的方略,各城相互声援,构筑了48城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抵御了蒙军攻势,延长了南宋王朝的统治,对世界文明进程也产生深远影响。而南川金佛山龙岩城,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城池,是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
摄影@汪新
龙岩城 /美誉为“邑中第一要隘”/
龙岩城,宝佑丙辰(1256年)开始修筑,历至戊午(1258年)修筑完成。三面悬崖绝壁,只一独径可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
摄影@任祥志
历史上,龙岩城先后发生两起战事,发生于宋宝佑己未年(1259)的抗蒙之战,尤为激烈。当时,蒙古大汗蒙哥亲率80万大军长驱直入四川,宋朝军队非败即降。一支蒙军向西南挺进,一直杀到龙岩城脚下。遭到抗蒙将领茆世雄及其兵士的顽强抵抗,蒙军两次重兵攻城,历时两月久攻之下,被守军用擂木乱石击退。由于宋将士守城有功,受皇帝嘉奖,并称龙岩城为“邑中第一要隘”。
龙岩城 /与钓鱼城并称为“抗蒙姊妹城”/
南宋抗蒙山城遗址是南宋王朝为抗拒蒙古军事扩张而建的城堡群落,是重庆众多城池遗址的重要代表。
摄影@李大伦
据龙岩城一块碑文记述:“公元1259年初,蒙古军两次重兵攻城……”同一时期,合川钓鱼城也进行着一场规模更大、更加惨烈的战争,战争中,蒙哥大汗被火炮射中而死。因为这场战争,蒙古的大汗在这里战死,灭宋的“斡腹计划”搁浅并最终流产,南宋政权得以又延续了二十年,同时缓解了欧亚战场局势,欧洲就此逃脱了“上帝之鞭”的惩罚……世界历史为之改变!
因此,在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中,龙岩城与钓鱼城都是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山城据点,龙岩城与钓鱼城一起,成为“上帝折鞭”的地方!
摄影@胡波
龙岩城 / 拥有悠久的熬硝历史文化 /
宋朝,中国冷兵器发展进入巅峰,与此同时,火药也应用于国防战争。重庆抗蒙战(合川钓鱼城、南川龙岩城、泸州铁臂城等)中,火药兵器(如蒺藜火球等)广泛使用。
宋人在山顶的洞穴里发现了富含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沉积物。据传,一位贩卖茶盐的宋人,带着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留下的一张“神秘丹方”走进金佛山。丹方记载着火药配料,金佛山村民开山凿路、搭建硝灶,短短数年将金佛山洞穴群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场,为中国火药制造及早期化学工业发展提供证据。
摄影@许鹏
一些学者认为,龙岩城抗蒙立于不败之地,源于城池倚靠天险。然而,面对纵横欧亚、势如破竹且积累了大量攻城拔寨经验的蒙古大军,金佛山龙岩城仅凭一道垭口,怎能抵御强攻?最近的研究认为,从宋蒙长达半世纪的拉锯战和金佛山熬硝规模背景来看,金佛山作为当时的大型熬硝基地,为龙岩城军民抗蒙提供了战略物资(火药)保障,充实了宋军(南平军)的武器装备。
龙岩城碑记
石拱城门下约30米处有一通古碑,碑文记述了南宋末年南平军宋将史切举、茆世雄筑城经过及茆世雄率众抗击蒙古军队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皇帝宋理宗嘉奖的史实,是一块极为珍贵的艺术碑刻,也是难得的南宋史料,现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 南川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