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三国志》记载刘备哭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托付诸葛亮,不仅仅是蜀汉江山,刘氏子孙,更主要的是未完成的理想和事业,诸葛亮听完之后惊慌失措,发誓定会忠心辅佐刘禅。

想当年诸葛亮原隐居南阳,为刘备三顾之情所感动,成为刘备肱骨之臣,定下先占荆州,再夺益州,大事可成之策略,刘备赞:“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尽归诸葛亮之手,诸葛亮如想纂位,犹如囊中取物,但诸葛亮从来有过一丝想法,诸葛亮唯想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对内兴修水利,重农抑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对外南征雍闿、孟获,稳固南方,为北伐奠定基础,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最终累死在北伐的路上。
诸葛亮独揽大权的11年时光里,事必躬亲却无形中架空了刘禅,就象一片笼罩在天空的巨大阴影,搞的刘禅这个皇帝很没有存在感,刘禅好歹是个皇帝,因此他对诸葛亮逐渐产生了厌恶心理。
公元234年,诸葛亮给刘禅上表:在上表中清楚的说到了自已的个人财产:
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由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诸葛亮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申报个人财产的政府官员。
刘禅不相信,这点财产无非就是小地主水平的财产,与蜀汉丞相的身份完全不相符,堂堂一国丞相,怎么也有个万贯家财,便派人暗中核查诸葛亮的家产。
使者回来后向刘禅汇报:丞相当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无余财。听到诸葛亮这么清廉,刘禅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到悔恨与惭愧,惭愧之下,刘禅做出一个举动——当场把杯子摔倒在地:
丞相,阿斗错怪你了啊!
诸葛亮死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承袭了武乡侯的爵位,刘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瞻,后诸葛瞻一路升迁,统领国事。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领兵出征,最后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沙场,真可谓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