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不少人或许受影视剧中描写渡江战役的战斗场面影响,认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经过了很多战斗,是付出了重大伤亡才占领南京的。实际上,解放军在占领南京之前的渡江战役中确实经过了很多战斗,而在占领南京城时,则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战斗,甚至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原因很简单:因为早在一天前,守卫南京的国民党军队就跑光了!
1949年4月20日,中共和南京当局在北平的和平谈判最后破裂。4月20日夜,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20日晚和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破浪,分三路强渡长江天堑,以摧枯拉朽之势,粉碎了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渡江
内战初期,守卫京畿的国民党军警宪特约有11万人。后因战线越来越长,兵力日趋分散。南京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权的斗争,使蒋政权完全孤立。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这些军警不愿为蒋介石政权当陪葬,海陆空军纷纷起义,南京已无力守备。
4月22日,当得知解放军突破长江以后,当天下午,汤恩伯下令总退却。南京城顿时一片混乱,公职人员和军队接到撤退命令仓皇奔逃,从南京开出的最后一列火车,连车厢顶上都爬满了人,以致一路上不断有人掉下来活活摔死。22―23日,剩下的防守南京的军警,纷纷出了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
4月23日,南京市民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处于“真空地带”,街头除了稀落的枪声、三三两两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外,一片狼藉。23日一整天,南京成了一座没有军警守备的“空城”。?
接到命令占领南京的解放军三野八兵团的35军,原准备的船只已奉命支援其他渡江部队,在江北的民船已被国民党掳掠一空。南岸的船只也都被封锁在内河河汊中。直到23日傍晚,103师战士才找到几只小船,派侦察员乘船向南驶去。
小船被首都电厂值班人员发现,问明是解放军,立即调来6名船工,驾驶着他们藏匿起来的运煤码头的“京电号”小火轮,驶往浦口,接解放军过江。这是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
工人们又找来一艘可载运二三百人的趸船,载运解放军渡江。同日,104师的侦察员与南京木船船主童达兴等接上头,童达兴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六次,将一个连的解放军接运南岸。23日晚,浦口车站轮渡所工人王德太等人,将保护下来的渡轮“浦口号”及拖船“凌平号”、“沧平号”驶往北岸。几天后,栈桥修复,“浦口号”投入轮渡,装备坦克、汽车、重武器的大部队得以顺利过江。?
24日凌晨,解放军35军104师312团2营战士在起义警察及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冲进“总统府”,扯下青天白日旗。在“总统办公室”一张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日历翻在了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伪总统府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就这样回归到人民手中。?
率三野八兵团首先进入南京的陈士榘将军,1990年4月,在会见原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时说:“南京实际上是和平解放的,地下党起了里应外合的作用。(国民党)海陆空军多已起义,南京的守敌逃光了,解放军得以和平方式占领南京。”(见原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1990年6月致宋任穷的信,《陈修良文集》138页)?
南京的和平解放,是里应外合的成功范例。外合,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陈兵江北,大军压境。没有这个大局,蒋介石是不会轻易放弃南京,下令弃城而逃的。里应,是南京地下党团结全市人民,反对国民党政权进行了长期艰苦斗争,特别是在战略大决战中,成功地策动反动政府的党政军警起义,众叛亲离,使蒋介石无可用之军;地下党又派人打人国民党的军事核心机关,取得核心的军事情报,使蒋介石无可守之险。?
油画《解放军占领南京》
南京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解放军的顺利接管,南京人民从而避免了一场炮火的洗礼,生命财产免遭涂炭。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