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稳《香格里拉客栈》:寻找失重心灵的归家之路

城市就是个滋生梦想的温床,哪怕你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身份低微而暧昧,你的梦也是五光十色的,是那越升越高的五彩气球。与大山深处宁静的村庄相比,城市的呼吸是急促的,城里的楼房比地里的庄稼长得还要快,它催促着你挣钱的脚步,让你连过年都不想回自己日益冷清的村庄。

范稳《香格里拉客栈》:寻找失重心灵的归家之路

内文节选

好运的大门不攻自开。他们从车里跑出来,自然而然地扮演起见义勇为的好人。他们搀扶着老人进屋,先关上别墅的院子门,再关上厚重的屋门,白银华还悄悄把门背面的保险锁锁死。

大爹,你没有摔着哪里吧?白金华问。

面对两个进到家里的陌生人,洪玉林显得有些张皇失措,他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二哈开始狂吠。二哈,不要叫。老人终于说。坐嘛,坐下来喝茶。

白金华判定,老人认不出他们来了,但他装着好像认识他们的样子,表现出友善,这是好运打开了它的第二扇门。大爹,你不认识我们了吗?白金华笑眯眯地问。

刚才他们将老人扶起来后,老人突兀地说,你们回来了?白金华顺口应道,回来了,回来了。他推测老人把他们当成家里的某个成员了。白金华在老家的奶奶也活成了个老糊涂,在小小的村子里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积攒了一辈子的零花钱也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连她从小带大的白金华白银华兄弟也认不出来了。白金华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面前这个老人的糊涂到哪种地步了。

认得的嘛。认得的嘛。老人脸上现出困难的笑容。很像你在某个场合被人热情地打招呼,你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想不起对方是谁,但你还得虚情假意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和难堪。洪玉林眼下的困难还在于:他不知道该把两个年轻人往哪里带。过去家里来了客人,都有人招呼;很多情况下,他从不用起身迎送前来拜访的客人,能抽出时间见客人一面都是给人莫大的面子。家里人都说他老了,不想多见任何人了,喜欢一个人活在自己漫长的回忆里。他们这样说得越轻率,老人就越如大河中的一根枯草,和外面的世界漂得越远。只有洪玉林自己知道,他活在一个多么孤独无助的世界,就像现在面对他想不起的客人,既有些手足无措,又仿佛守候了一万年,终于等到了乘着阳光的翅膀回家的晚辈。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中国人略带不恭地叫作老年痴呆、老糊涂,医学上也称之为AD患者,也许是所有做儿女的肩头上卸不下来的重担。洪汉美最早察觉到父亲正不幸滑入AD患者的深渊,两年前就提醒她的哥哥洪汉国要引起重视。但洪汉国身为边防武警部队的少将,长期忙于公务,对父亲的状况并不以为然。说老年人嘛,都有不清醒的时候。咱老爸活了八十多岁了,能吃能睡,啥病没有,血压也不高,一年都不感两次冒,够省心了。洪汉美却不这样看,父亲面对回国探亲的女儿,再不会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美帝国主义的社会治安状况,再不见他天天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甚至连《新闻联播》也不准时收看了。她就父亲的状况咨询了美国的医生。医生说,你父亲现在的病症属于AD症初期,它是不可逆转的,只会越来越严重。从失认,到失忆,再到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她记得去年回家那天的家庭团聚宴,老父亲端起红酒杯对她说,妈妈,你辛苦。餐桌上的晚辈们笑翻了天,老人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洪汉美当时眼泪忍不住流出来了。

如果母亲不先走,父亲不会老得那样快。家人都这样认为。一个亲人在衰老,并不仅仅体现在他脸上的皱纹、满头的白发以及愈发蹒跚的步履,他是一盏逐渐暗淡下去的灯,是流进岁月的沙漠里越来越细小的溪流,是一棵慢慢凋零枯萎的老树。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事情。这些道理洪汉美都明白,她想不明白的是:不可抵御的衰老,为什么会摧毁一个人的智力,抹去他的记忆,让他变成一个白痴。不管他曾经当过总统首相,还是贩夫走卒。仿佛是上帝拣选出一些人,向世界展示人生尽头的残酷与玄妙;或者说,在生界与冥界之间,还有一个只有他们深陷于此的黑洞,幽暗、缥缈、迷蒙、混沌、混乱,没有人可以拯救,也没有人能够理喻。

——《橡皮擦》

范稳《香格里拉客栈》:寻找失重心灵的归家之路

时间就像我房间对面山腰上薄纱般的山岚,带有美丽又诡秘的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时间的存在不是以时针分针或者太阳的起落来确定,而可能会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寺庙里的暮鼓晨钟,教堂里的赞美诗;挤奶姑娘将奶汁抚摸入桶的“唰唰”冲击声,娜珍大妈的火塘死灰复燃,炊烟升腾,穿过火塘上方的天窗去唤醒沉睡的大地;每天喝早酥油茶时必然来到的一场细雨,院子下面的那头母犏牛不经意地鸣叫,几个农人在地里默默地劳作,间或传来一串歌声;马帮的铃铛在村庄的幽静中叮当响起,像大地上跳动的音符,渐行渐远;村口的那座平安塔前,几个藏族老人手摇转经筒,又开始他们一天的转经;山腰上的云雾被风一把扯走,大幕拉开,雪山露出它雄伟的身姿,圣洁得耀眼,纯净得心醉,让人目瞪口呆。

面对雪山,任何礼赞的词汇都显得贫乏俗套,你只会发呆。雪山适合人发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也是一种发呆的感受。这个时候,时间往往停滞,人不知天上人间。心灵里经年的污垢被高远的雪山一遍又一遍地洗涤,你甚至感到自己在雪山的映照下,会越来越透明。直到娜珍大妈又到藏式土掌房的平顶上煨桑,面对雪山——神山——高声呼喊:啦嗦啰,神胜利了!直到一座村庄的桑烟东一团、西一处地袅袅升起,直到神灵巡行在天空中的身影渐渐模糊,直到天国的仙女央金卓玛或其美卓玛中的一个——我总是分不清这对孪生姐妹中谁是谁,她们不是相像多少的问题,而仿佛一个就是另一个的镜子——从牧场上赶着牛羊翻过一座山岗,跨过三条溪流,走过土豆花盛开的田野,绕过村口的白塔,在暮色中推门而归,然后款款来到我躺的床前,说,大哥,吃晚饭了。这才让人一时不知今夕何夕,今年何年。

——《香格里拉客栈》

新书推荐

范稳《香格里拉客栈》:寻找失重心灵的归家之路

《香格里拉客栈》

范稳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香格里拉客栈》是著名作家范稳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五个中篇。

早期作品《蓝色冰川》《香格里拉客栈》《英雄的尸骨》,有标志性的“藏域”特色。写背包客探看藏地冰川的惊险历程,失意城市中年男人误入桃源般的救赎经历,魔幻色彩浓烈的个人英雄式虚构传奇。以藏区藏人热烈纯真的自然性反衬现世的凡琐庸碌,对照“神性”与“人性”,传递批判意识。近作《橡皮擦》《关山别情》,更贴紧城市生活。“橡皮擦”隐喻阿尔茨海默症老人记忆的丧失,打工人更改社会身份的迫切;《关山别情》里,都市男女的欲望和利益交缠,人心游移中也有可贵的一线真情。

年老、疾病、贫穷、跋涉艰难……这本集子展现这些实在的精神困境,试图向疲惫的心灵给出宽慰。

作者简介

范稳《香格里拉客栈》:寻找失重心灵的归家之路

范稳,1962年11月生于四川,毕业于西南师大(现西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批“云岭文艺名家获得者”,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发表各类题材、体裁的文学作品近600万字。代表作为反映西藏百年历史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其中《水乳大地》已翻译成法文出版,《悲悯大地》翻译成英文出版。另一部反映滇越铁路修筑史的长篇小说《碧色寨》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吾血吾土》和《重庆之眼》是其新近出版的反映抗战历史的两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八届、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第八届、十一届“十月”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等诸多国内重要文学奖项。

编辑:徐清扬

视频制作:徐清扬

实拍图: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