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个考生争夺状元,乾隆无奈出上联,一考生转头就走,却成了状元

千古一帝”乾隆不止风流韵事多,所作的诗词也多。乾隆皇帝爱好作诗,留世的足足有四万多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留存至今最多的人,也在各地留下无数墨宝。可以说,乾隆帝是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了,所以乾隆帝也非常重视朝廷人才的文学能力。有一年科举考试的殿试环节,同进入殿试的考生实力不分伯仲,轮番考了好几轮两人都没有分出个胜负。这可让乾隆犯了难,虽然两位人才都可以揽入朝廷,但终究还是得选个状元呀,该选谁做状元呢?

两个考生争夺状元,乾隆无奈出上联,一考生转头就走,却成了状元

乾隆见此也有些许的忧愁,不过不久之后他就想到了方法,用对对联的方式来考验两人的反应能力。于是乎,乾隆说了下比赛规则后,便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听完了这个上联之后,其中的一个考生直接请求离开,而另一个人则苦思冥想都没有想到谜底。

据说这个上联,乾隆也曾经自己对过,但是也没有想到合适的对联。之后,乾隆又问遍了朝中的大臣,就连纪晓岚都没有对出来。当然,这件事情最精彩的并非是对联,而是乾隆对于两个书生名次的决定。人们都以为留下来的这个人会成为状元,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终成为状元之人反而是走掉的那个书生。

两个考生争夺状元,乾隆无奈出上联,一考生转头就走,却成了状元

很多人对于乾隆的选择都十分疑惑,但是倘若你认真思考的话,其实还是看出其中的奥妙的。“烟锁水池柳”是乾隆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对联,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用了五行作为偏旁。同时,这五个字还十分有意境,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水池、绿柳盘绕、烟雾覆盖,因此对出符合五行而且意境符合的诗句实属不容易。

两个考生争夺状元,乾隆无奈出上联,一考生转头就走,却成了状元

这位扭头就走的人自然是看出其中的奥妙的,他也知道一时半会自己是对不出的,倒不如放弃这次的比赛,这样一来还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个书生这种懂得适时退步,适时舍弃的精神,让乾隆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才,能顾及时止损。因此,此人最终才能够坐上状元的宝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