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作者:林旭生

【文中原图:木木】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苏寨》

通韵/林旭生

颖滨苗胤苏家寨,广武封围抗战屋。

翰墨林森枝叶茂,文宗续脉传三苏。

荥阳故城之北的广武镇苏寨村(历史上这里曾先后设立过荥阳县、广武县),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古老村寨,元代时曾称“高阳寨”,寨内有一处明代官宅建筑群——苏寨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一、苏寨民居

与普遍存在的坐北朝南宅院不同,苏寨民居的宅院“坐东向西”。苏寨民居长约90米,宽约24米,三进院落,面积约2160平方米。

布局:为前客厅、后楼院(类似荥阳油寨秦氏旧宅),四合院结构。临街的墙上,嵌有8处拴马铜环。

前客厅:高大宽敞,长17.22米,宽8.66米,高9.9米。厅前廊下,有四大朱漆明柱,屋顶有五脊六兽,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檐下为精美的“鲤鱼跳龙门”木雕。大厅正面为十二扇屏门,门高2.6米,宽0.68米,雕刻有龙、虎、麒麟、凤凰、仙鹤以及牡丹、荷花等动植物图案,均为镂空雕刻,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客厅右侧小阁,题“翰墨林”三字,是供读书、习字的地方。左侧小阁,题“为善乐”三字。大厅正面是高2.6米的四扇精雕大屏风,屏风后面安放着一座“神主楼”。“神主楼”高1.4米,宽1.2米,深0.75米。脊上有四条卧龙,房檐下斗拱三十六组。“神主楼”的四面各有两根朱漆明柱;基座四周有栏杆、隔板,上雕珍禽异兽;描金镂空的字画,如今仍熠熠生辉。传说是由两位高级工匠,耗时整整三年雕刻而成。

后楼院:中院正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堂楼,青砖兰瓦筑就。楼高20米,共4层。二楼门下有高4米的砖砌台阶,从两侧往上可直达二楼。此楼是主人起居生活的地方,遗憾的是此楼年久失修,经2005年的一场暴雨后坍塌多半。堂楼的右侧有一座两层配楼,为家人奴仆所用。堂楼的左侧便道可通往后楼院。后院中坐东向西有一楼,即绣楼,绣楼是专供姑娘起居的场所。

二、苏家人文

苏寨苏氏,为宋代文学家苏辙之后裔,自元代从郏县迁居苏寨,数百年间,文风绵延,在广武形成了一方名门望族。

1、翰墨文望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与其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一门三人皆跻身“唐宋八大家”。以散文、书法、诗词闻名,擅长政论和史论。

元代时,苏辙之子苏远的八世孙苏执中曾在元朝为官,晚年定居于索河南岸,并将定居地起名为“高阳寨”。明代,苏家出了一位治水能臣苏民,曾官拜工部侍郎。

荥阳《苏氏宗谱》:苏民,字惠元。

明嘉靖《荥阳县志》:苏民,正德庚午科举人,初授工部都水司司务,以督九庙功成,上赐红纻丝二匹,白金二十两,进秩本部员外郎。

2、抗战军部

在郑州及周边县域,大多数的村庄多称“寨或砦”,这些皆和战乱有关,但凡名“寨”的村庄,都修筑有抵御土匪、乱兵劫掠的“城垣土寨”。虽然苏寨的寨墙大多被毁,但其在抗日战争期间,苏寨还曾是抗战前敌指挥部所在地。

1941年秋至1943年春,日寇肆践中原,战火燃至郑州,第四集团军第38军、96军驻防广武县,三面拒敌,终使日寇龟缩在霸王城下近三年,阻止日寇西进、南下,史称“广武战役”之“广武封围”。苏寨宗祠,曾是第38军赵寿山将军的指挥部。

电视剧《雪豹》的剧情,即是38军驻防广武时的英勇抗日事迹。苏寨居民为纪念赵将军的伟绩,特在厢房保留了有关广武战役时的照片及相关文献,其中还有王震总理为赵将军题字的照片。荥阳市政府于2010年,在38军的军部旧址前立碑,予以纪念。

1999年6月25日,荥阳市人民政府公布苏寨民居为荥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苏寨民居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广武苏氏,源自郏县,为宋代文学家苏辙之后裔,系名门望族。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麒麟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仙鹤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翰墨林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为善乐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工艺复杂的墀头(chí tóu)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据苏保国族长说,这十二扇屏门于2014年被盗,经几省辗转,终被公安追回,并抓获盗贼。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超过现有三层民房的楼院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苏寨家庙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38军的军部,赵寿山将军曾居住在这里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王震副总理曾为赵寿山将军题字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村西头,有一碑亭,名望嵋亭,为苏氏祖茔。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纪念太学生苏艮所的石碑,明万历十年所立

那些消逝的老郑州“城寨”印迹(五):苏寨“苏家民居”

苏寨紧临河王水库,东南面被水库环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