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学会缄默

散文:学会缄默

宇宙太大,人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粒米。一个人能知道世界上的多少事啊?古人曾经谦逊地说自己的浅陋时,常用“管窥蠡测”这四个字。其实谁都是管窥蠡测,不过哲人们窥测的管子和瓢,比一般人大一些而已。人毕竟是人,生理机能和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往往是过分地赞扬和吹捧,把人搞糊涂了,连哲人有时也不可避免。人的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十个人中有九个失败在骄傲上。谁都知道骄傲不好,骄做的后果可怕,可是往往却自觉不自觉地重蹈覆辙。宋代的苏东坡用沧海和一粟的比喻,形象而动情地吐露了对人生的领悟。

我年轻时,常请教一些长者,大多数不是摇头不语,就是客气应付,最诚恳的也无可奈何地讲:“谁能说得清呀!”我心里非常不满,暗暗地骂他们世故,甚至是老奸巨猾。我骂的也不完全错,确实有些老先生世故、圆滑;但也不乏有自知之明之士,不愿妄自尊大,不懂装懂。以他的人生经历,的确觉得难究其妙,只好缄口不言。

散文:学会缄默

可笑的是我现在也不知不觉地变成我当年讨厌的老人了!我觉得世上的事太复杂了,我实在说不清楚个一二三,我也苦于不知该怎样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既使勉强回答了,跟着就后悔。我常常既不同意有些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论点,自己又说不出真正的理所当然。因此,也只好说:“谁能说得清呀!”等于自己反过来嘲讽自己。

记不清哪一位学者曾说,何必为一个论点或一桩事件争得不可开交,不会让历史去作结论?为什么立时要弄清楚谁是谁非?我觉得这个态度很明智。虽然如此,我往往又自以为是地反驳别人,反驳之后,又吃后悔药:我认为人家说的不对,难道我说的就对吗?我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有多少保险系数?我为什么不能先把自己的观点推后一步,而认真细致地思考别人的设想?等待成熟之后再说,又有何不可?看起来我还不如我原来讨厌的那些保持缄默的老者。保持缄默,并不是装聋卖哑或自高自大。好多长者越是练达人情世故,越是感觉事物变化发展的复杂和微妙,不敢轻率地作出判断。而陷于缄思默想,企盼能够真正地探明究竟,获得圆满的结论。他们才是诚恳地承认宇宙之大、个人渺小的君子。我这一粒米比他们那一粒米,不知要小多少倍啊!

散文:学会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