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作者:壹点灵

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如何把男朋友或老公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怎么去找年轻女性然后培养成女友并结婚?”

“如何挑选并培养一个好伴侣?”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知乎

前两天正在网上冲浪的小点,看到以上问题后陷入了思考:培养一个如自己愿的伴侣真的可行吗?

“好伴侣”真可以后天培养?

日本文学作品《源氏物语》 中的光源氏,与长相酷似自己生母的继母藤壶私通,女方出家后,他偷走了与藤壶相像的紫姬,想把她培养成自己心中的完美情人。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

后来,人们把这种年长男性“培养”女性伴侣的形式,叫做【光源氏计划】,把男女角色反过来的情况,叫做【逆光源氏计划】。

这种养成伴侣的做法,不光存在于文字作品,现实中也曾有过例子。

高晓松与前妻徐粲金就是如此,前者在访谈节目中谈起自己的婚姻,称小19岁的妻子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都是受其影响的,是他塑造了妻子的世界观。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polina-kovaleva,pexels

高晓松讲这样的相处方式很轻松,如果是和年长一些,被自己圈子塑造过的女性相处,以后还要再去改,会很累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养成伴侣,是一条让亲密关系更和谐的“捷径”?

别急,先往下看: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虽然把紫姬培养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伴侣,但后面不断结交女子,引得紫姬嫉妒连连,也不再对他敞开心扉,最后选择了出家。

光源氏本是想培养出知无不言的伴侣,但最后计划还是失败了。

而高晓松自己主动提出离婚,原因是因为在婚姻中不自由,不快乐,但在上面的那次访谈中,他自己却说养成式的婚姻过得很轻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孰真孰假?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徐粲金新浪博客

无论是光源氏和紫姬的故事,还是高晓松和徐粲金的婚姻,最后掌控的一方都放弃了亲手 “塑造”的伴侣。本来被寄予愿景的和谐关系,终究是一个人的狂欢,双方都因此痛苦。

“你爱我就应该为我改变”

虽然现实生活中,只有部分人把伴侣当成“笼中雀”,但“你爱我,就应该为我改变”这种话,在生活中却很常见。

为什么我们想让伴侣改变呢?这有可能是我们更想自己有所改变。

1. 选伴侣可能是在选另一个自己

我们经常会听到伴侣在一起时间越长,长得就越像这种说法,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斯坦福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伴侣的相似度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同。

他们分别收集了517对夫妻新婚时和20-60年后的照片,运用VGGFace2人脸识别算法分析后发现:时间越久,夫妻双方不仅没有越来越像,反而长相上出现了一些改变。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实验图像,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是婚姻让伴侣相像,而是人们在选择伴侣时,往往倾向于与自己相像的人。

潜意识中对他人外貌的审视,我们自己可能感知不到。但大多数人择偶标准,确实反应出会选择更像自己的人,比如要三观一致,兴趣相符,最好生活习惯比较统一...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选伴侣也是在选另一个自己。

2.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选择控制别人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虽才财兼具,但身处宫中,心中苦痛无处倾泻。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他,通过培养紫姬找到了掌控感和安全感。

这让小点想到了朋友A小姐,A小姐的男友经常嫌弃她,和她说“为了你好,所以你要...”,深陷爱情中的她言听计从,怕不听话后男友抛弃她。结果她被改造的七七八八,男友却爱上了一个和她截然不同的女生......

调教男/女朋友后的真实生活揭秘

juan-pablo-serrano-arenas,pexels

无论是“养成伴侣”的愿望,还是“为了你好,所以你要改变”,人们控制欲强的原因,大多是自身价值得不到承认,自身困境无法突破,只能通过改变他人的行为,来对自己进行安慰。

一方以释放情绪为目进入的亲密关系,又怎么能够和谐呢?

与其改造不如一起创造

很多时候,我们把情绪和希望都过多的寄托到亲近的人身上,却很少注意到,伴侣之间更需要尊重和分寸感。

这里的分寸感就是有健康的个人边界,即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并且不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Manson, 2013)

那么如何在不掌控一方的前提下,做到彼此敬而不畏,亲而不狎?

《亲密关系》中人际关系学家卡纳里和斯塔福德的10个关系维持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1. 积极性:在亲密关系中,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适当的装饰自己。

2. 开放:要经常性沟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保证:强调自己对婚姻未来的看好,和对另一半的忠诚。

4. 共有社交网络:关注伴侣的生活圈子,并维系与其圈子的关系。

5. 分担任务:家庭内的责任,比如家务和育儿工作,需要共同承担,并守信完成。

6. 共同活动:双方偶尔一起参与逛街,吃饭,买菜等活动

7. 支持:在对方遇到困难时,要与其安慰,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建议

8. 冲突管理:自己犯错要勇于承认,对方犯错要耐心沟通

9. 回避:给彼此留有隐私的空间,有些话题不点破

10. 幽默:给对方取一些爱称,或者制造一些小惊喜

写在最后:

我们在与控制欲周旋的一生中应该明白: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END-

作者:Tanya

图源:Pexel,知乎,网络,剧照

首发:壹点灵(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