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作者:壹點靈

大家好,我是小點,壹點靈的點。

“如何把男朋友或老公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怎麼去找年輕女性然後培養成女友并結婚?”

“如何挑選并培養一個好伴侶?”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知乎

前兩天正在網上沖浪的小點,看到以上問題後陷入了思考:培養一個如自己願的伴侶真的可行嗎?

“好伴侶”真可以後天培養?

日本文學作品《源氏物語》 中的光源氏,與長相酷似自己生母的繼母藤壺私通,女方出家後,他偷走了與藤壺相像的紫姬,想把她培養成自己心中的完美情人。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

後來,人們把這種年長男性“培養”女性伴侶的形式,叫做【光源氏計劃】,把男女角色反過來的情況,叫做【逆光源氏計劃】。

這種養成伴侶的做法,不光存在于文字作品,現實中也曾有過例子。

高曉松與前妻徐粲金就是如此,前者在訪談節目中談起自己的婚姻,稱小19歲的妻子看什麼電影,聽什麼音樂,都是受其影響的,是他塑造了妻子的世界觀。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polina-kovaleva,pexels

高曉松講這樣的相處方式很輕松,如果是和年長一些,被自己圈子塑造過的女性相處,以後還要再去改,會很累人。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養成伴侶,是一條讓親密關系更和諧的“捷徑”?

别急,先往下看:

《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雖然把紫姬培養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伴侶,但後面不斷結交女子,引得紫姬嫉妒連連,也不再對他敞開心扉,最後選擇了出家。

光源氏本是想培養出知無不言的伴侶,但最後計劃還是失敗了。

而高曉松自己主動提出離婚,原因是因為在婚姻中不自由,不快樂,但在上面的那次訪談中,他自己卻說養成式的婚姻過得很輕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孰真孰假?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徐粲金新浪部落格

無論是光源氏和紫姬的故事,還是高曉松和徐粲金的婚姻,最後掌控的一方都放棄了親手 “塑造”的伴侶。本來被寄予願景的和諧關系,終究是一個人的狂歡,雙方都是以痛苦。

“你愛我就應該為我改變”

雖然現實生活中,隻有部分人把伴侶當成“籠中雀”,但“你愛我,就應該為我改變”這種話,在生活中卻很常見。

為什麼我們想讓伴侶改變呢?這有可能是我們更想自己有所改變。

1. 選伴侶可能是在選另一個自己

我們經常會聽到伴侶在一起時間越長,長得就越像這種說法,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斯坦福大學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伴侶的相似度不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趨同。

他們分别收集了517對夫妻新婚時和20-60年後的照片,運用VGGFace2人臉識别算法分析後發現:時間越久,夫妻雙方不僅沒有越來越像,反而長相上出現了一些改變。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實驗圖像,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是婚姻讓伴侶相像,而是人們在選擇伴侶時,往往傾向于與自己相像的人。

潛意識中對他人外貌的審視,我們自己可能感覺不到。但大多數人擇偶标準,确實反應出會選擇更像自己的人,比如要三觀一緻,興趣相符,最好生活習慣比較統一...

是以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選伴侶也是在選另一個自己。

2.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會選擇控制别人

《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雖才财兼具,但身處宮中,心中苦痛無處傾瀉。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他,通過培養紫姬找到了掌控感和安全感。

這讓小點想到了朋友A小姐,A小姐的男友經常嫌棄她,和她說“為了你好,是以你要...”,深陷愛情中的她言聽計從,怕不聽話後男友抛棄她。結果她被改造的七七八八,男友卻愛上了一個和她截然不同的女生......

調教男/女朋友後的真實生活揭秘

juan-pablo-serrano-arenas,pexels

無論是“養成伴侶”的願望,還是“為了你好,是以你要改變”,人們控制欲強的原因,大多是自身價值得不到承認,自身困境無法突破,隻能通過改變他人的行為,來對自己進行安慰。

一方以釋放情緒為目進入的親密關系,又怎麼能夠和諧呢?

與其改造不如一起創造

很多時候,我們把情緒和希望都過多的寄托到親近的人身上,卻很少注意到,伴侶之間更需要尊重和分寸感。

這裡的分寸感就是有健康的個人邊界,即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并且不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Manson, 2013)

那麼如何在不掌控一方的前提下,做到彼此敬而不畏,親而不狎?

《親密關系》中人際關系學家卡納裡和斯塔福德的10個關系維持政策值得我們借鑒:

1. 積極性:在親密關系中,一直保持積極的态度,适當的裝飾自己。

2. 開放:要經常性溝通,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保證:強調自己對婚姻未來的看好,和對另一半的忠誠。

4. 共有社交網絡:關注伴侶的生活圈子,并維系與其圈子的關系。

5. 分擔任務:家庭内的責任,比如家務和育兒工作,需要共同承擔,并守信完成。

6. 共同活動:雙方偶爾一起參與逛街,吃飯,買菜等活動

7. 支援:在對方遇到困難時,要與其安慰,自己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建議

8. 沖突管理:自己犯錯要勇于承認,對方犯錯要耐心溝通

9. 回避:給彼此留有隐私的空間,有些話題不點破

10. 幽默:給對方取一些愛稱,或者制造一些小驚喜

寫在最後:

我們在與控制欲周旋的一生中應該明白: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糾正别人的欲望。

-END-

作者:Tanya

圖源:Pexel,知乎,網絡,劇照

首發:壹點靈(yidianling0)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