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作者:梁涛说了些什么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永恒族》海报

看了漫威电影《永恒族》,眼镜碎了。

抛开电影本身的观赏性,也不谈其中为迎合而迎合的种族、同性家庭和宗教文化因素,当永恒族的科技大拿在广岛核爆废墟跪哭的镜头出现时,我惊呆了,感觉它颠覆了很多东西。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华裔导演执导的美国电影。一直以来,对战争性质的模糊化,让日本人只能在多重版本中不断修正自己关于战争的认知。

我想到了几年前轰动日本的另一部电影《永远的0》,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右翼作家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日本青年加入神风特攻队的"荣耀"故事。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2013年12月,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连续数周占据日本票房榜首,观影人数高达700万人之多,日本人口1.26亿,也就是说,在那几周里至少一半日本人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其中就包括时任首相安倍,据说他看完之后表示被深深打动,自己观看时一直热泪盈眶。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与以往电影中神风队员满脑子的忠君狂热不同,《永远的0》有意将他们守卫的对象转换成家庭和亲人,导演试图用一种普通人的情感赋予其所谓的"正当性",进而将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正面化",使之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壳"。

在电影中,当男主角的外公驾驶零式战斗机飞过现时的东京上空时,那些狂热的神风特工队员便成了日本的"英雄"。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无论结果还是意义,那些人都不美好

可是,如果他们是英雄,那我们的历史将无从书写,惨死在他们屠刀下的数千万中国平民成了白白屈死的冤魂。占领和掠夺变成理所应当,中华民族14年的巨大牺牲毫无意义。

这才是其可怕之处。

论颠覆历史,《永恒族》远不及《永远的0》

电影截图

有人说这怎么可能呢?举世皆知的历史怎么会改变呢?未必,中国以往吃过不少这样的亏。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方式,其导向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那些别有用心但包装精美的电影。

"个人规模的历史本质上是最极端敏感的,最轻微的脚步也会使它所有的测量仪器警觉起来。这是所有历史中最动人心弦、最富人情味、也是最危险的历史。"这是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有过一句话。

这是一种担忧:一些历史事实即便不是因为当事人刻意的扭曲,也会模糊、难以看清原貌,而那些刻意杜撰甚至扭曲的叙述,也会形塑后人对过往历史的"记忆"。

前人书写,后人修正。时间的力量太过强大,若干年后人们对历史的认知经过了几代人的"记忆重塑"后,还有多少人认同历史的真相?

而与之对应的,是历史事件亲历者的不断消逝,他们站在历史记忆重塑的对面,在有限的时间里,无声对抗历史记忆的重塑。

2017年8月15日,纪录片导演郭柯的作品《二十二》上映,电影中22位年迈的主人公向世界诉说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而五年前这部纪录片上映时,名字还是《三十二》。

2018年10月,仍健在的她们的数字是6。

而曾经,她们是200000……

一种说法让人心痛:她们终其一生,都在等一个道歉,而日本却在等她们死去!

时间的流逝是单向的,历史修正者们善于事后去矫饰,似乎总能有利可图。

但时间又是客观的,试着拉长时间线,就会发现自作聪明的结果一定是搬起石头砸住自己的脚。日本的二战之败,就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基于安全,企图一次次用狂热的战争修正历史的结果。

一个国家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国家历史和战争记忆,但记忆与梦是有区别的。"军国主义是场甜美的大梦",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