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二十五 王宗岳太极拳来历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一、已破大案

我们连续破获许多太极拳百年大案,包括:

1、河北广平陈利太极巨星大案

2、吴孟侠及其牛连元大案

3、姜容樵、姚复馨乾隆太极拳谱大案

4、黄元秀所记太极河北派郝三爷、各种太极长拳大案

5、民初各种奇奇怪怪的太极拳来源及其归属的大案

6、《阴符枪序》作者大案

7、《阴符枪谱》作者大案

8、《阴符枪序》审定者郭阶平功名、家事一案

9、批注张三丰文混入王宗岳太极拳谱正文后引发的大案

10、 王宗岳太极拳谱1.0与2.0版本大案

11、 武氏于舞阳盐店获得的版本大案

12、 清代盐业、盐店与武林背景的大案

13、 杨露禅拳谱来历及其版本大案

14、 赵堡太极拳蒋发陈清平拳谱来源及其版本大案

15、 宋书铭拳谱版本及其来源大案

16、 唐村王宗岳太极拳论版本大案

17、 陈家沟原传拳谱大案

18、 陈家沟陈氏家谱中拳手陈王廷大案

19、 陈王廷遗留长短句造拳所指、陈家沟几套拳的来历大案

20、 赵堡太极拳传谱与广平陈利秘籍大案

21、 陈家沟与洪洞通背拳分道扬镳大案

22、 陈家沟太极拳三字何时出现大案

23、 陈鑫是否伪造家谱大案

24、 《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关系及其内容大案

25、 王宗岳家乡所在地大案

26、 其他

至此混乱不堪的太极拳历史,稍有眉目。但依旧是一团乱麻。

二、乱麻的结点

上述情况考证清楚后,把人家陈家沟老底,张三丰(峰)老底,赵堡太极拳老底、统统都揭开后,如何了得?

上述这些统统都不是太极拳,都是王宗岳的2.0版本,那么太极拳又从何来?已经有老师留言:虽然没看到结论,应该就是王宗岳创出的太极拳了。果真如此,太极拳历史还叫乱麻一团?最多是王麻了。

回顾历史,学界从民国乃至更早,陈家沟,杨露禅、河北永年武氏及李氏,乃至河北广平陈利、宋书铭等等,所有的太极拳都纠缠在一起,不论其当时冠以谁的传人;望眼当下,时至今日,就是那些各种名目下的太极拳也是如此,并非泾渭分明,纠缠不清。如果太过分明,外人也不认为是太极拳了。

那么这个纠缠点何在?究竟是纠缠什么?除了太极拳之美名外,更本质的纠缠是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关注这团乱麻的纠缠点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如此!纠缠于其十三式及其变形。

这也是太极拳历史乱麻的初始结点!

三、问道王宗岳

前文已证,陈家沟没有太极拳,只有陈王庭为子孙着想,精兵简政,从108势通背拳造出的头套等小套子拳,化整为零,让子孙各自挑选发挥。后来108通背拳,基本上无人问津。最多被一位(陈有孚?)因故带走,连同第三套,远在他乡。或者当年陈王廷或陈家沟后人留给了(山东?)好汉的后人郭永福。再以后,陈家沟传人,加以心意门《九要论》及《三三拳谱》的武装,一直到清末乃至民国时期,才又逐步加入太极拳之名,并勉强加以解释与十三式的关系。

与陈家沟纠缠不清的赵堡太极拳,同样也用心意门九要论武装自己的拳法,而且更加彻底,其“太极又名心意拳”可见一斑。此外,赵堡太极拳传人手中,除了蒋发、陈清平名下的拳谱,实际上是王宗岳拳谱的2.0版本外,还有河北广平陈利的秘籍。其他还有什么,目前还没发现。

赵堡太极拳之外,纵观武林太极门各支,除了武氏外,其他如陈利、厂本、杨露禅传本、宋书铭、唐村等等也都是王宗岳2.0的版本。这实际上等于否定了他们的太极拳早出的可能性!

那么太极拳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民国时期开始,唐豪先生认为陈家沟传了王宗岳,徐震先生恰恰相反认为王宗岳传给了陈家沟。其他学人则认为,王宗岳创出的太极拳与陈家沟无关。

还有的认为,杨露禅恩师陈长兴得到了王宗岳弟子蒋发的秘传,只传给了杨露禅人。甚至新的说法有杨露禅本人曾到某人的秘传。还有越来越多的情况出现,声称他们就是王宗岳的嫡传,与上述各家都无关系。

那么难道太极拳是王宗岳所创吗?

四、王宗岳太极谱中的十三式从何而来?

原以为太极拳大案,眼看要结案。谁曾想,一个简单的事实,摆在眼前:

我们使用最简单的文献对比法,将清代道光年间陈季甡手抄拳谱与各位熟悉的王宗岳太极拳谱对比就一目了然:

所有各家的十三势、十三式名目相关的拳谱,包括各家王宗岳名下的1.0.及20版本,包括宋书铭四十三手或三十七式在内,与陈季甡传本中的头套拳谱,都是一个拳谱的不同版本!!!

太极拳界,这些各家的拳谱都是一个不同版本的确定,一下子便将原本一团乱麻的太极拳史,有了头绪。

由于陈家沟的头套是陈王廷从其通背拳108势造出的,那么,这些拳式,包括王宗岳拳谱中的拳式,来自何处,岂不一目了然?

如果还有学人认为王宗岳拳谱中,原本并无十三式,只有一个《太极拳论》,其余为武氏所充实而来,对此问题,以前提出的话,还可理解,甚至可能正确,学人也难以明辨。高科技高速发展、天文学突飞猛进的时代,现在我们也有了王宗岳太极拳谱的1.0和2.0两个版本的发现,这个问题已经便不在是问题了。

也没有几个人同时从戚继光拳经研究出各自的十三式,而且顺序也一样的可能性。

因此,王宗岳的拳法必然来自陈家沟。从这一点上看,唐豪先生是正确的。至于王宗岳是如何得到的,是直接,还是间接得到这一拳法?这是另一个大课题。

山西平遥有一位教书先生,光绪年间馆于介休一财主家,巧遇在此东家护院的王树茂大师。王树茂大师乃姬氏武学六合心意门,即前文所述的《三三拳谱》中六合十大要序作者,王自诚的传系。 当时这位古陶旭初先生,也是武术爱好者,不知是哪位高人的传人,得此良机,不仅受教良多,王树茂还把怀中的一本六合拳谱让他抄录一本。这便是目前最早纪年的《六合拳谱》依据王树茂的介绍,是祁县名师戴老九家所藏之本。时在光绪二十二年以前。也许戴老九与王树茂曾认了同门,因为两家拳谱中均有姬公记载。不知王宗岳先生是否有类似奇遇而得陈家沟真传?或者两人大战多少回合后,以武会友?

那么王宗岳得到陈家沟头套拳法的时候,陈家沟的头套拳是太极拳吗?由上可知,显然不是。从这一点上看,唐豪先生又错了。

正是由于陈家沟拳法不是太极拳,其头套都没一个大名,只有小名,十三式名称都是后来加入的,这些是其历史更早的反映。

本以为是终点,原来是起点。至此,太极拳大历史的研究,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