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会好声音(68)邓洪: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 让“有碍”变“有爱”

作者:四川观察

视频加载中...

“四川省8300多万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我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那么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是当务之急,我建议,推动《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提高全社会认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广安市前锋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邓洪带来了她的建议和思考。

两会好声音(68)邓洪: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 让“有碍”变“有爱”

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邓洪介绍,我省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将在2022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在机场、车站、港口,公共交通设施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提供购票、候车、托运行李、上下交通工具等无障碍客运服务;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行天桥和过街地道还有多少不便老弱病残人士通行?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用得到底舒不舒心?”邓洪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全场景解决方案,让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更便利。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省8367.5万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1816.38万人,占 21.71%;65岁及以上人口1416.8万人,占16.93%,我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同时,残疾人群体数量也十分庞大,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四川省残疾人口数达622.3万人。

“长期以来,无障碍环境公众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认为无障碍设施只为少数残疾人服务的,可有可无,浪费人力、财力。”邓洪介绍,近年来,由政府出资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其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而社会投资或其它方面出资的建设项目,其无障碍设施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而随着《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的即将实施,邓洪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和落地落实,让法规发挥约束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与此同时,对于已有的建筑,要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大无障碍建设力度,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率,让城市“有爱”,让通行“无碍”,惠及更多特殊群体。

此外,在管理层面还要下狠功夫,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要求,依法落实建设主体责任、管理主体责任、执法主体责任,使无障碍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维护使用上形成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终形成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成为社会公众和建设部门的共同准则。

继续阅读